立冬节气的简要介绍

时间:2024-03-22 07:57:16 由 Aylainvia 分享

立冬节气的简要介绍_立冬进补方法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了解立冬节气是如何的,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立冬节气的简要介绍,欢迎阅读!

立冬节气的简要介绍

立冬节气的简要介绍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阳历的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便是立冬的时候了。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中国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中国江南则需抢种晚茬冬麦,移栽油菜,中国南部则是种小麦的最佳时期。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是说立冬时,水已能结成冰了。

二候地始冻,是说立冬五日后,土地因寒冷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是指野鸡之类的大鸟,“蜃”,指大蛤蜊。立冬十天后,野鸡类大鸟便很少出现了,而在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线条及颜色与野鸡相似的大蛤。

立冬习俗:吃饺子、酿黄酒

民间谚语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秋收冬藏完毕,迎来了冬闲。因此,要在立冬这天以美食进补,犒劳自己的同时抵御寒意,称为“补冬”。

有俗语说,“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人们习惯在立冬这天吃饺子。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因为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在南方,人们在立冬爱吃鸡鸭鱼肉。在潮汕地区,还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时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在绍兴,立冬酿黄酒是传统习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立冬过后,“西风渐作北风呼”,日照逐渐缩短,气温继续下降,虽然偶尔也会出现“小阳春”天气,但冷空气活动已经开始频繁,所以要注意随时添加衣服,防寒保暖。除了适时进补外,还需适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安然过冬。

立冬进补方法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但要提醒大家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立冬进补注意事项

立冬补冬,不可盲目“进补”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立冬是冬天的开始吗

立冬是冬天的开始。按照传统四立划分: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天。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冬季以“立冬”开始,至下一“立春”结束。

按照气温划分:我国南方还未入冬。以气候平均温度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至候平均温度10℃以上时结束。立冬这个时间点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进入冬天,甚至在我国南方还会有“十月还有小阳春”。

立冬节气的简要介绍相关文章:

★ 立冬节气的简要介绍

观看视频教程立冬节气的简要介绍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