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天气及农事安排

时间:2023-04-03 19:34:11 由 sxr999 分享 浏览

清明节气天气及农事安排

清明时节,可以说是回暖,草木盎然,天空明朗,万物都有了新意,所以,清明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澈明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清明节气天气及农事安排,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天气及农事安排

清明天气

清明这个节气,表示气温转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呈现出一片清明的景象。在广东,这时则常出现细雨霏霏的天气。

清明节气,太阳直射在我国南方的海面上。这时本省南北的温差减少了。如以最北的南雄和广州相比,开春的时候广州平均气温比南雄高4.8℃,到清明时节只高1.5℃。清明节气全省平均气温都在20C左右或以上。虽然此时气温渐暖,但直至小满,冷空气仍可能南下,所以俗话说:“未吃五月粽,寒衣不好送。”

清明后广东将进入雨季,全省各地雨量增加,尤以中北部和信宜、阳江一带雨量增加明显。粤西此时虽仍属少雨区,但雨量也稍有增加,对缓解旱情有一定帮助。不过,清明节前后几天天气晴朗对热带作物的生长还是十分有利的,广东有农谚“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讲的就是清明节前后,热带作物如荔枝、龙眼等正处于开花授粉的发育阶段,若前期水分充足,此时天气晴朗,开花的数量将增多,花粉的活力也将大大增强,再辅以适当灌溉,定会为好收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清明农事安排

清明一到,气温上升,此时我国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温度已升至12——C,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因而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这个时节的北方,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在田间管理工作中,要注意防御晚霜冻,否则会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的严重后果,因此水稻的播种、栽插要避开冷尾暖头。而在西北高原,牲畜草料不足的寒冬影响,抵抗力下降,必须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时节,麦长只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快要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人拔节期。若想取得丰产,一定要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的早作、江南早中稻进人大批播种的合适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人花期,要重点做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适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下种。

“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生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也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管理,确保产量和质量。

清明时节,雨量增多,江南地区尤甚。虽然雨水丰沛可满足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所需‘,但若降水过多,会诱发湿害而对庄稼造成伤害,所以也要加强防范。

清明节气是什么时候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春分后十五天,是中国传统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节俗最主要的是祭祖扫墓,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和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初一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

“清明”原本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仅仅有标志物候变化、时令更迭的作用,后来经过发展融汇,才有了踏青、扫墓等礼仪,成为了节日。

“清明节”原本的时间是“冬至”后一百7零八天,后被固定成四月五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受到祭祀文化、祖先文化的影响,“清明节”注重祭祀先祖,借以祈求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生产生活可以风调雨顺。是传统中最大的祭祀先祖的节日。

“清明节”祭祖的风俗大概源于“寒食节”。原本“寒食节”的节期早于“清明节”一两天,和“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后来因为节期实在相近,索性就合并了。“寒食节”有祭祀介子推的习俗(辅助晋文公登位的功臣。后隐居,文公为了逼他现身,放火烧山,他被活活烧死,晋文公为了纪念他,所以在寒食节大肆祭祀。)所以和“寒食节”合并后的“清明节”也顺理成章有了祭祀的风俗。


清明天气及农事安排相关文章:

★ 清明的由来简介(最新)

★ 2023清明的由来和风俗

★ 清明节气的养生饮食

★ 清明节气的民间习俗

★ 清明节气养生小知识

★ 清明节气的气象特点

★ 清明节气物候特点

★ 清明节气为何要荡秋千

★ 清明节气的饮食习俗

★ 清明节气的饮食常识

观看视频教程清明天气及农事安排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