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习:例谈古诗文中的“借代”

时间:2023-05-25 15:23:05 由 巩梦 分享 浏览

高二语文学习:例谈古诗文中的“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借代”也叫“换名”,这样的换名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学习:例谈古诗文中的“借代”,供大家参考!

  高二语文学习:例谈古诗文中的“借代”

  古诗文中“借代”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以特征来代本体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用“朱门”代替显贵之家。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当官的而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人,在全国这样广大地域中,有几个人呢?)

  用“缙绅”代一般做官的人。因古代大臣把笏插在腰带里,所以称作官的人为“缙绅”。缙,插;绅,腰带。

  二、以部分代整体

  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以帆船的突出部分“帆”代整个船。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摧眉”代低头

  三、以具体代抽象

  ①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以“管”“弦”代表管乐器、弦乐器,这里代表音乐。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遥想当年,刘裕率兵北伐,队伍兵强马壮,气吞山河,如同猛虎。)

  以“金戈铁马”来代精锐的部队。

  ③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蔺列传》)(蔺相如只是凭着他能说善辩建立了功劳,但是地位竟在我之上。)以“口舌”代表辩说。

  四、以专名代通名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骚”本指《离骚》,此处作了“诗”的通称。

  五、以官职代人

  ①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以“司马”代白居易,因白居易曾任九江郡司马。

  ②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

  以“开府”代庾信,以“参军”代鲍照。因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鲍照曾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六、以作者、产地代本体

  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以传说中发明酒的人“杜康”代表酒

  ②有一人控大宛,汗流而至。(《李娃传》)

  (有一个人骑着大宛马,跑得汗流浃背地到来。)

  以良马的产地“大宛”代表马。

  高二语文必修五《逍遥游》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借着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高二语文学习:例谈古诗文中的“借代”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高二语文学习:例谈古诗文中的“借代”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