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9篇

时间:2024-03-14 19:29:18 由 diyi教程 分享 浏览

  不知道各位同学们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分析能力如何呢?平时有没有在练习阅读理解这个比较耗费精力的题型呢?下面就是小编来给大家带来的几篇关于阅读理解的题,希望大家能好好阅读哦。

  古诗词阅读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①,无那②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注:①羌笛:羌族竹制乐器。②无那:即无奈。

  1.通读诗歌,简要辨析。体裁角度看,王昌龄的诗属于 ① 杨炯的诗歌属于 ② ;意象角度看,两首诗都共同选取了 ③ 意象。

  【答案】绝句 律诗 烽火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体裁的分类和诗歌的意象。律诗,每首有首、颔、颈、尾四联,每联两句,共八句。绝句为四句。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2.自选角度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答案】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描写角度的掌握,一般描写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几个方面。根据“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应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的。

  3.请指出这两首诗共同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它们的情感。

  【答案】这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情感。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闺中妇女思念戍边丈夫、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感情,战争给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庭带来深深的痛苦,诗人对此表现了深刻的同情;杨炯的《从军行》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诗歌情感。王昌龄的《从军行》前三句写景,最后一句抒情。杨炯的《从军行》中五六两句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后两句直接抒情。

  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成列:指摆好阵势。既:尽,全部。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陈:通“阵”,指摆好阵势。门官:国君的卫士。重(chó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 )

  ③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 )

  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

  【答案】① 间:参与。 ②狱:案件。 ③股:指大腿。 ④徧:通“遍”,遍及,普遍。

  【解析】“间”“狱”为古今异义,做题时注意辨析。“徧”为通假字。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解析】(1)“狱”为古今异义,意为案件。“以”依据、根据。(2)“寡”译为少,“其”代词他们。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做题时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还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6.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

  【解析】对于课本内容的考查,曹刿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注意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对民情的体察,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作为军事指挥,子鱼有表现出过人的才能。及其未既济,抓住时机。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提炼归纳能力,做题时找到问题所对应的语段,分析概括。

  7.结合语段叙述分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解析】战争胜利与否,取决的因素有关,领导的卓越指挥才能往往占据较大的比重。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败北。本题考查对文意的辨析,做题时注意依据文章的重点语段信息,提炼概括。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 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杂文选刊》2013.4有删改)

  8.通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答案】“狂”主要表现在: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 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着重考察的是突出文章中心所用的材料有哪些,这就需要通读全文,疏通文章大意,领会答题要点,一一落实,这类题目一般要点与分值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有几分,往往会回答几个要点。(一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

  9、找出文章第一段用了那些词语刻画母亲,并简要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答案】本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

  【解析】细节描写是记叙类文体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它起到突出人物性格的作用,其中动词、形容词又是常用的两种词,文段中的动词,着重表现的是母亲当时的矛盾心理。

  10.“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哪一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答案】“戳”一词用的好。“戳”原意是用尖端触击,在这里准确生动的写出了七姥爷对我行为的惊讶和不满。

  【解析】回答词语的运用这类题目,首先要点出是哪个词,然后解释出这个词的原义或本义,再解释出在文中的意思,最后回答出作用即可。

  11、作者随母亲卖白菜的事,至今记忆犹新,结合母亲的言行举止,分析母亲有哪些品质?

  【答案】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

  【解析】总结人物的性格品质,要联系文中母亲所做的每一件事,从事件中概括出品质就好。回答时要注意分值,往往要点与分值是一致的。

  12.结合文章的结尾段,分析在本文中作者倾注了那些感情?

  【答案】“我”因故意多算一毛钱让母亲丢脸、难过而自责;“我”对自己当年幼稚不宽容的做法而感到愧疚;“我”因辜负了母亲平时的教育,做事出格,让母亲失望而感到懊悔;“我”因欺骗伤害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把文本内容与感情表达统一起来,这里的“沉痛”不仅有行为上的,更有心灵上的,自己的所作所为,让母亲生气而流泪,由此而产生的自责、愧疚、懊恼、痛苦一一袭来,让自己终生难忘。

  13.文章的那棵最小的白菜在文中多次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说一下有何作用?

  【答案】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作铺垫;也用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了“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

  【解析】小白菜是文章的线索,它在文中不仅是一棵普普通通的白菜,它对文中的行文起推动作用,也为后文的情节起铺垫作用,同时,它还是作者曲折人生经历的写照。

  议论文阅读

  当节约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①一个同事,用着20年前大学时期破烂不堪的雨伞,冬天也穿着常被人嘲笑的地摊上买的便宜羽绒服,相对他不低的收入,他是节俭呢还是吝啬?如果我告诉你,他是江苏一个小山村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9篇

  出来的大学生,而且身体有一些残疾,童年吃了很多的苦,很早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物质的匮乏在他心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那么你会说他是节俭还是吝啬呢?节俭与吝啬虽然两词褒贬截然不同,然而其间的界限却真是不易把握的。

  ②人对价值或者行为的认知来自周围环境,对于价值观的培养和接纳也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同学就是一个大环境,有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就像我的那个同事,他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嘲笑,虽然他坚定地秉持了自己的原则。而一些人对“节约之星” 之类的榜样或者模范作用的抵触,才是在一个社会奉行节约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③其实调节个人与整个环境(节约型社会)的价值观问题很简单: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节俭,如何把这种观念让个人真正地接受与执行。

  ④首要原则是“和谐”。和谐意味着不与环境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例如:一个人可以有一些漂亮的,可以穿很久的衣服,用不着总是衣着破旧以彰显自己的节俭;也不用过分痴迷易变的时尚或者名牌。节俭是一种意识,一种与他人的共识,一种默契,存在于社会与个人的集体意识之中。任何时代都有穷奢极欲的人,然而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追求浪费,并把这种炫耀式追求和个人的财富地位相联系时,这个社会便存在问题!“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节俭”的问题,这也是建立大众节俭意识的过程。

  ⑤而如何完善地建立“节约”的标准,是一个非常细化的庞大事业,需要点点滴滴的行动,简单的口号与教条化教育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2005年夏天,6家民间环保组织发起了“26℃空调节能行动”就是一个非常细节化的行动,而且效果非常显著。当人们从身体健康以及整个环保与节约意识中懂得这个道理时,行动起来就快捷有效了。2006年“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也是这种细化的教育活动。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同事的新居,看到洗衣机的下水管搭在一个大水桶上,问起他,他才解释说是把洗衣机的排水存下来可以冲厕所用。当时我很惊讶,因为我平时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身边这个并不张扬的人竟有这样很细节化的节约意识,从那之后我对他便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他绝对不是一个吝啬的人。

  我相信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9篇

  只有在很小的事情上真正形成了一种普遍意识时,一切便都是自然而然了。

  ⑥回到“节俭还是吝啬?”当人们认为你怎样的时候,那就是怎样,这就是公共意识!如果进一步,如何让人们认为我是节俭而不是吝啬呢?说大呢,那是社会的事情,老百姓呢, 毕竟省了不少钱啊(还不会被人们背后说是吝啬鬼),这才是“节约型社会”对普通个人的真正好处。大有大的思想、计划和考虑,小有小的算盘和实际生活,让节约的观念和行动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像春雨般地“润物细无声”,才是最实际和最现实的做法。而要不要“节约之星”的漂亮帽子,就变得不甚重要了。

  1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有大的思想、计划和考虑。小有小的算盘和实际生活,让节约的观念和行动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解析】文章扣住论题,从标题、开头、结尾、中间四部分依凭中心论点。在文章的第⑥段总结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提炼总结,做题时注意从文本中搜集总结性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同时应对“综上所述”“总之”“由此可见”等引领总结性语句的词语进行重点关注。

  15、文章开头段讲同事的事,结合文章分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引出节俭还是吝啬的讨论,提出文章的论题。

  【解析】首先要分清本文的文体——议论文,所以分析段落的作用要从论证方法入手,文章开头讲同事的事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然后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引出节俭还是吝啬的讨论,提出文章的论题。本题考查对某一段落的作用的分析。做题时要注意语段的位置以及使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16、请指出第四段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9篇

  _

  【答案】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解析】第四自然段“例如”列举了一个人穿衣的事例,并进行了道理论证。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熟知各种论证方法,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论证方法。

  17、第五自然段运用同事新居中洗衣机的下水管搭在一个大水桶上的论据,是要证明什么观点?你能从生活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应该有这样很细节化的节约意识。例子略。

  【解析】第五自然段的事例证明力后文的要“有这样很细节化的节约意识”。本题考查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从事例的上下文中找总结性的句子。

  18、某媒体要制作“当节约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的公益广告,请你结合对本文的理解,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构思新颖,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伸出你的手,擦干她的泪(水龙头公益广告)

  【解析】广告词要能表现出生活的细节,不可以空、大;其次是要最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广告词的用语要简洁,一般使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9篇相关文章:

★ 《青铜葵花》初中阅读体会5篇

★ 国旗下讲话稿初中阅读日范文

★ 《西游记》初中阅读感悟600字10篇

★ 初中阅读心得怎么写

★ 初中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 初中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 《骆驼祥子》读后感初中阅读体会

★ 初中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观看视频教程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9篇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