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学好中医诊断学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学好中医诊断学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诊断即对人体健康状态和病证所提出的概括性判断。它是由基础医学引申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是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诊也叫诊法,是诊察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望诊,是通过观察神色,形态两个方面来了解一般的情况,并结合舌诊来进一步帮助判定疾病的性质。三岁以下的小孩还可以通过看指纹来辅助诊断。闻诊 包括听病人的讲话、呼吸、咳嗽、呃逆等。二、嗅气味 包括嗅身体、口腔、和多种排泄物的气味等。问诊 问诊是四诊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细致的问诊,往往可以为正确的诊断找到线索。问诊的内容,大致与西医相同,要了解患者的主要病痛所在;发病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治疗的情况(包括服药后的反应),既往病史,以及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爱好、思想情况、家族病史等等。切诊 包括切脉和对四肢、躯干部位的触诊。它是在人体的一定部位,采用按、触等方法,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
中医诊断学,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病经验的积累,它的理论和方法起源很早。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犹审)形”等为人诊病。 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不仅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而且提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致病的内外因素全面考虑。《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
近代,诊断学的发展较慢。1917年,曹炳章著《彩图辨舌指南》,把辨舌诊断与治法并提,内容翔实,多为经验之谈。中国建国以来,中医诊断学受到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研究,获得了新的苗头与成就。例如:运用电子仪器描记脉图研究脉学,以微型电子计算机输入常见病辨证论治系统研究辩证学等等。为中医诊病、辨证开避了新途径。
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其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于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是以直观的方法从总体方面看待其关系,构成了天人相应、神形相合、表里相关的整体观点。
诊断疾病要审察内外,整体察病。那么就要对患者做全面详细的检查和了解,必须四诊合参,即四诊并用或四诊并重。四诊并用,并不等于面面俱到。由于接触患者的时间有限,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有目的、系统地重点收集临床资料,才不致浪费时间。四诊并重,是因为四诊是从不同角度来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各有其独特的意义,不能相互取代。只强调某一诊法而忽视其它诊法都是不能全面了解病情,故《医门法律》说:“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一”。此外,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征候的表现有真象,也有假象,脉症不一,故有“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的诊法理论。如果四诊不全,就得不到全面详细的病情资料,辨证就欠准确,甚至发生错误。 从病辨证,是通过四诊合参,在确诊疾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包括病名诊断和证候辨别两个方面。例如感冒是一病名诊断,它又有风寒、风热、暑湿等证候的不同,只有辨清病名和征候,才能进行恰当的治疗。这里,要弄清病(病名)、证(证候)、症(症状)三者的概念与关系。病是对病症的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规律的概括。而证,即证候,则是对病变发展某一阶段病人所表现出一系列症状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所得出的有关病因、病性、病位等各方面情况的综合概括。一个病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征候;而一个证候亦可见于多种病。
更新时间:2011-11-12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