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您收录的这部中医方剂学视频教程是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邓中甲主讲的精品教程。邓中甲是1943年生,江苏省江阴市人。因高中时患双球后视神经炎致视神经萎缩,经北京中医研究院治愈,遂矢志岐黄。197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分配至四川省泸定县医院中医科工作。1978年入成都中医学院大专院校毕业生进修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曾任方剂教研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我们为您收录的这部中医方剂学视频教程是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邓中甲主讲的精品教程。邓中甲是1943年生,江苏省江阴市人。因高中时患双球后视神经炎致视神经萎缩,经北京中医研究院治愈,遂矢志岐黄。197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分配至四川省泸定县医院中医科工作。1978年入成都中医学院大专院校毕业生进修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曾任方剂教研室主任,基础医学院院长。1996年晋升教授,2000年任方剂学博士生导师。现为方剂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家新药评审专家、四川省中医学会理事、中基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医方剂学》,或称《方剂学》,是阐述中医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各级医学院、所及有关从业人员,研究中医业务的必修基础课程。有关著作依据《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编写,各个中医院校自编或协编的教材,出版单位较多。
一、概念
方剂是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方以药成”、“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说明了方剂的来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反映了中医药学从实践到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过程。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规律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方剂学是中医基础学科之一,是在历代医药学家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是介于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用药之间的桥梁。方剂学的基础研究,是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二、形成
《方剂学》教学的雏形大约形成于大约形成于清康熙三年,汪昂编著了《医方集解》和《汤头歌诀》两部著作拉开了方剂学教学的序幕,1956年建立北京中医学院由王绵之教授将此两部著作合二为一,更名为《方剂学》,也就是第一版《方剂学》,自1956年国家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方剂学课程和教学以来,先后由国家主管部门组织过6次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承担了历次方剂学教材的编写任务,被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五年制教学普遍采用,学术影响和学术辐射极大,为培养中医学高等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历版方剂学教材沿革--- 一版 : 《方剂学》 北京中医学院 1958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二版: 《方剂学》 北京中医学院 1964年 上海科技出版社。三版 :《方剂学》 北京中医学院 1973年 内部教材。四版: 《方剂学》 北京中医学院 1978年 上海科技出版社。五版: 《方剂学》 北京中医学院 1984年 上海科技出版社。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中医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方剂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中医方剂学》是阐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起着沟通基础课与临床课的桥梁作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培养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及分析、运用成方和临证组织新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大纲适用于中医学专业大学专科层次使用,依据中医学专业“为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中医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所必需的有关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一定数量的成方,具有分析、应用成方和独立处方治病的能力,适应临床专业课用方需要,适应继续学习和立业创业的需要。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述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掌握方剂、方剂学的概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常用治法、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基本结构、方剂的变化形式及方剂的煎服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级方剂(代表性强,临床使用频率高者)103首。 熟悉二级方剂(有一定代表性,临床亦常使用者)60首。了解三级方剂(代表性不强,临床不经常使用者)31首。
【能力培养目标】熟练掌握一级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方义、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二级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主要配伍意义。能正确分析和应用成方,具有初步的使用处方治疗疾病的能力。
更新时间:2014-12-17 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