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祖先为了生存,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一次次穿越峡谷,翻越大山,将生命融入了这些悠长的古道上,虽然水路的具体路线很难在历史中留下可以让后人考古的遗址,但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烟尘中,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些古道,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远嫁他乡、成吉思汗远征欧洲大陆……
广袤的欧亚大陆上,古时曾有数条以美丽的丝绸命名的交通要道。其中,草原丝绸之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人类祖先为了生存,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一次次穿越峡谷,翻越大山,将生命融入了这些悠长的古道上,虽然水路的具体路线很难在历史中留下可以让后人考古的遗址,但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烟尘中,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些古道,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远嫁他乡、成吉思汗远征欧洲大陆……
广袤的欧亚大陆上,古时曾有数条以美丽的丝绸命名的交通要道。其中,草原丝绸之路也许不为人所熟知,但历史专家证实,它起步最早、范围亦最大。这条有着8000年历史的古道,见证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历史变迁,使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成为欧亚古老文明交汇之地。这条古路为草原游牧民族所开辟,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路之前就已存在。
草原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线,其北道的开拓,肇始于北匈奴西迁之时,东起西伯利亚高原,经蒙古高原向西,再经咸海、里海、黑海,直达欧洲。其南道,东起辽海,沿燕山北麓、天山北麓,西去中亚、西亚和东欧。更广泛地说,草原丝绸之路是东起大海,横跨欧亚草原的通道,其纵横交错的支路,又可南达中原地区,北与蒙古和西伯利亚连接。除丝绸外,皮毛、珠宝、金银等亦是草原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物,因此,这条路又被称为“皮货之路”和“珠宝之路”。
蒙元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空前活跃,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骑兵,沿着草原丝路横扫欧亚大陆,建起窝阔台、察合台、金帐汗、伊儿汗等国和元朝,把欧亚大陆连成一片,蒙元时期草原丝绸之路繁荣空前。
历史进入14世纪下半期,明朝代元而立,与北方草原的战争不断,明朝修筑万里长城,一时隔断了草原与中原的联系。清朝时期,草原丝路也没有恢复到昔日的规模。但是,明清两朝的中西交流以及草原与内地的交往一直没有中断,明朝时,蒙古草原诸部与明朝由战转和,互通关市,草原上出现了青色的城(今呼和浩特)。
明清两朝,东西方丝茶贸易繁荣。内地边民“闯关东”、“走西口”,来到草原地区垦殖谋生。从草原丝路北行再西去的山西籍旅蒙商队,往返于乌兰巴托、科布多和莫斯科之间,那一串串艰难进行的驼队和驼铃,唱出了草原丝路古老乐章的尾声和余音。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连接在了一起。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它东面的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 (今西安),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 (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于田)、皮山、莎车至疏勒。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 (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另外一条道路是,从皮山西南行,越悬渡(今巴基斯坦达丽尔),经宾(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南行至条支(在今波斯湾)。如果从宾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这是自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换句话说,狭义的丝绸之路指的就是上述这条道路。
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是从丝绸之路上的丝绸开始。中国的丝绸制造业在唐代达到高峰,织法与纹饰都比以前更加丰富。明朝的丝织品继承了唐朝以来品种繁多、华丽富贵的传统,其精美绝伦的品质对世界各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精美的中国丝绸一传到西方便使西方人为之倾倒,罗马诗人威吉尔称赞中国丝绸比鲜花还美丽,比蛛丝还织细。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外传,他们了解了中国的丝绸,也认识了中国。中国丝绸逐渐成为古代国际贸易中运销最远,规模最大,价格最高,获利最丰的商品。除了丝绸,中国的瓷器、漆器等,都是西方国家钟爱的具有东方韵味的工艺品。
今天的中国所常见的一些植物与土产,许多是从外族引入。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批带有“胡”字的植物,如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还有西瓜等,十有八九是来自西域。汉初以来,到中国的不仅仅有植物,还有罗马的玻璃器、西域的乐舞、杂技。从魏晋到隋唐,随着属于伊朗文化系统的粟特人的大批迁入中国,西亚、中亚的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也大量传入中国。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果说北方大沙漠中的那条“丝绸之路”是“官道”,那么这条“南方丝绸之路”就是由脚夫、马帮和商贾开辟出来的民间商道,它从中国中原文化的腹地扬子江伸展出来,将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商贸和文明联结起来。而世界三大文明古国最早的交流,就是靠这些流汗喘息的马帮,长年脚力奔波的赶马人,疲惫不堪的商旅维系着的。
在典籍中,这条古道又称为“蜀身毒道”,在古汉语中“身”字有一种读法为“烟”的近似音,这样“身毒”就和“印度”的读音相近,“身毒”也是中文对印度的古称。这便说明了这条古道从四川至印度的走向。近年来有人又把它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古道从四川分两路进入云南,一条沿秦朝就打开的“五尺道”为主,从宜宾、盐津、昭通、昆明至大理;另一条为汉代开辟的“灵关道”,经邛崃、雅安、西昌渡金沙江经大姚向西南,两条路都在大理汇合,进入横断山中的“博南古道”,至永昌(今保山)后又分三路翻越高黎贡山,分别从南、北斋公房和分水岭然后到达腾冲,从腾冲又分腾北线、腾西北线、腾西南线等20多个出口分道出境,然后经缅甸到东南亚或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并向西亚和欧洲延伸。
他们载运的丝绸、翡翠、宝石、象牙、香料、纸张和各类日用百货在各个城镇、驿站汇合、分流;再汇合,再分流……一条财富之河,文化之河,生命之河,在广袤的大陆与边地不息地流淌着,这条路成为扬子江联结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的重要链环。
然而蜀道艰难,它若断若续,时隐时现,细若游丝般地,忽儿飘进大山深处的丛林,忽儿落到峭壁千仞的河谷,忽儿沿铁链横过水流湍急的大江,忽儿顺刀砍斧劈的山崖伸进云遮雾罩的神秘之中……
光那一路上听来的地名已经让人心惊肉跳的了,什么“梯云路”、“大风包”、“望乡台”、“倒马坎”、“飞石口”、“断命崖”……有些山崖间开出的驿道上只能容一人一马通过,驮子稍稍捆大一点都有掉下绝壁的危险。有些地方石壁上就赫然刻着“紧走三步”的警告,因山上岩石松动,随时都可能有落石飞下。有的渡口只能靠碗口粗细的藤竹溜索吊着人马过江,路上青石板上一个个积满雨水或长着青苔的马蹄坑,这些青石已被马蹄的铁掌磨得十分光滑。
更新时间:2013-11-28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