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是一部全景性反映北京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大型纪录片。它整合30年年轮中的公共记忆和各阶层人士的亲历往事,描述和纪念这一段历史,表现改革开放30周年之宏大历史背景的同时,更应注重讲述北京人特有的记忆,在往事回溯中北京独具的城市气质和变革历史。
本片用个体化、微观化的手段,在大历史的架构下,呈现出更多、更丰富、更接近事实本身价值含量的意义。如胡同生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北京记忆是一部全景性反映北京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大型纪录片。它整合30年年轮中的公共记忆和各阶层人士的亲历往事,描述和纪念这一段历史,表现改革开放30周年之宏大历史背景的同时,更应注重讲述北京人特有的记忆,在往事回溯中北京独具的城市气质和变革历史。
本片用个体化、微观化的手段,在大历史的架构下,呈现出更多、更丰富、更接近事实本身价值含量的意义。如胡同生活模式在大时代冲击下的转型,如从传统的居委会管理模式到社区自制显示的公民意识和自主意识的成熟。如商品大潮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转型(不仅仅是“中关村”奇迹带来的成功示范),如“消失的柜台”折射出的城市商业精神的变化。
集体记忆由无数个人记忆堆积而成,公共性正蕴藏于私密性之中,它们是一条河流的两岸,而不是两端。我们可以随意架设桥梁。本片将是把历史还原到日常生活语境中去的开放性文本:以人性化、故事化、情感化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宏大历史的民间面和生活面——人本的关怀、人文的气息。
三十年前,要登高俯瞰北京全城,有两个最佳地点,一个是景山万春亭,一个是北海永安寺白塔。
1971年,因为构筑“519”工程的防御工事,北海和景山被无限期关闭了。到1978年,北京市民已经有7年没能看到故宫那金灿灿的连绵屋顶和西山优美的天际线了。
这是1973年12月,周恩来总理登上北海永安寺白塔视察北京煤烟排放工作留下的历史影像。放眼望去,京城笼罩在一片茫茫的烟尘雾霭之中……
这样的笔触,奠定了本片的基调。以这样的不动声色的展开,将观众带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往日气氛之中。历史的轮转体现在70年代的北京民居当中,匮乏时代的生活,触目可见的地震棚(北京人为解决住房拥挤而使用的临时居所),自然史、民生史和反映时代变迁的社会事件有机结合起来,展开时代的画面,唤起观众的回忆。
本片规避了以中央性新闻、大事记代替城市个性化叙事。更规避宏大和过于豪放的风格,表现的,是具有独特气质的北京,以及北京人(包括原住民和各种类型的新北京人)的生活历程,和岁月的体悟。一个地点、一个舞台、一段时光、一群人、一个故事,一个一个年轮的画像细细展开,一个家庭的历年叙事的娓娓道来,如戏文般以16集的规模描画出一座城市和她的子民30年来走过的历程。
更新时间:2013-12-01 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