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楼兰文明古国消失原因的说法有很多,楼兰是两汉通西域丝绸之路上繁盛一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于公元四世纪左右消失在浩瀚沙漠之中,至20世纪初重被斯文•赫定发现后在世界上引起轰动,楼兰古文明有其特有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楼兰是两千多年前新疆东南部罗布淖尔地区的一小王国,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98°22′22″,北纬40°29′35″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关羽楼兰文明古国消失原因的说法有很多,楼兰是两汉通西域丝绸之路上繁盛一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于公元四世纪左右消失在浩瀚沙漠之中,至20世纪初重被斯文•赫定发现后在世界上引起轰动,楼兰古文明有其特有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楼兰是两千多年前新疆东南部罗布淖尔地区的一小王国,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98°22′22″,北纬40°29′35″。“楼兰”是张骞、司马迁完成的汉文音译。从后来考古发现的佉卢文资料看,楼兰人自称“kroraina”,既是族名也是国号,译成“楼兰”不仅与读音“楼兰”契合,文字也相当优美,既信且雅,可以说是一种高水平的译称。所辖范围据《中国丝绸之路辞典》载:“北到古代的孔雀河道,南至今米兰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东通敦煌,西限流沙”。
自斯文•赫定于1900年发现楼兰后,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百余年来,楼兰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们研究考察的热点,楼兰美女、楼兰古墓、楼兰彩棺……以其特有的神秘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这一切使其在欧、美、日等国拥有广泛的知名度,日本人甚至曾将1988年定为“楼兰年”,可见,楼兰在中国,而对楼兰的研究早已进入世界。
楼兰一直处于风沙侵蚀之中,随后又受到盗宝者的破坏与掠夺,自发现后又被世界各国探险家侵扰。由于受着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楼兰的历史饱经沧桑,而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能力也有必要加强对楼兰的关注和保护,让曾经灿烂的楼兰古文明更辉煌。
一、历史上的楼兰
从1979年在楼兰地区发现的距今4000年前青铜时代的公共墓地——古墓沟来看,楼兰人在4000多年前就生活在这一地区。
历史上最早出现“楼兰”这个地名是在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今以小吏败约故,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疆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傍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1]p45冒顿在宣扬统治西域大地上二十几个国家时,特别指出楼兰、乌孙、呼揭,可以说明楼兰在这一批小王国之中地位是比较重要的。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于元塑三年(公元前126年)回长安向汉武帝汇报时说到“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2]p1159,虽“兵弱易击”[3]p1159,但位置非常重要,影响汉王朝在西域的开发,“楼兰、姑师当道,苦之”[4]p1159。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从票侯赵破奴“虏楼兰王,遂破姑师”[5]p1159,到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汉王朝控制楼兰,“更其国为鄯善国”[6]p1160,从此揭开了楼兰历史新的一页,使此前王国都城变异为汉晋王朝在西域的长史驻地、屯田基地。楼兰王国的政治重心则转移到阿尔金山脚下的扜泥城,即今天的若羌绿洲。
随着东汉、魏晋与西域、中亚的交流,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中西文化、贸易往来频繁,楼兰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公元39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三年四月(公元442年4月),楼兰王国的后嗣——鄯善王国在经历近400年风雨之后,最后失落了自己的旗幡,只剩下一个流亡到且末的小王廷,逐渐没入浩瀚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7]p67。
7世纪时,唐玄奘西游归来,看到楼兰国已是“城廓岿然,人烟断绝”[8]p702。
到1972年,曾经在楼兰辖区的罗布泊最后寂灭。楼兰在不知不觉中被忘却于历史河流中,沙漠的干燥气候奇迹般的保存下被遗忘了的楼兰的遗物,使我们在千多年后还能窥视到当年楼兰人的生活面貌。
二、考古中的楼兰及其遗迹遗物现状
19世纪末,沙俄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到达罗布淖尔地区,在此地捕获了野骆驼和野马标本;并把台特马湖当成罗布泊,由此引发了德国、瑞典与沙皇俄国地理学界激烈的讨论,随后世界各地探险家纷至沓来,为楼兰的发现带来契机,也为楼兰的命运带来灾难。
(一)楼兰考古历程及发现。
1、斯文•赫定发现楼兰。
1900年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为找到他与俄国学者科兹洛夫的学术争论的新论据,由干涸的孔雀河道向东南进入罗布沙漠深处的雅丹地区,途中发现了一些房屋遗址。并在继续行进中因为向导奥尔德克的疏忽忘记了铁锨,在返寻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还带回一件相当精美的具有犍陀罗艺术风格的木雕,因条件限制斯文•赫定于1901年才再次进入这座规模宏大的遗址,经过仔细的勘察与发掘,出土了大量古遗物,随斯文•赫定到达斯德哥尔摩的除157件汉文纸、简文书外,还有不少佉卢文书,56枚五铢钱,剪轮五铢钱及许多箭簇、斧、镰、铜镜、甲片、海贝、珠饰、砺石、簪、乐器、木雕饰、丝、绢、锦、毛织物等等。后来通过对佉卢文木简文书的
研究,确定这座古遗址即湮没千年的楼兰古城。这一发现轰动了欧洲,震撼了世界。斯文•赫定也由此享誉世界。
2、斯坦因与楼兰。
1906年至1914年,英籍探险考古家斯坦因两次来到罗布沙漠地区对楼兰古城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调查和发掘,并将楼兰遗址逐个编号,初次揭开楼兰古文明的全貌。出土大量汉文木简与纸文书,从中国运销到西方的丝绸捆、汉五铢等古钱币、木雕、装饰品、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还发现了城墙遗迹……此次发掘用他自己的话说“把各群遗址中所能找到的遗物都清理出来了”[9]P17,“结果证明我的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们清理的一连串遗址所得到的,要比我据遗址的数量或保存完好程度所期望的还要多,……构成主要遗址的一打左右房间中,每一间都出土有丰富的文书……仅一个巨大的垃圾堆中就有两百多件在木片和纸上的汉文、佉卢文……所有的艺术品和丝织品与尼雅发现物有着惊人的相似的犍陀罗风格在所有的木雕中颇为流行。”[10]P18
此外还在米兰的吐蕃戍堡中获得一千多件吐蕃文书,11件突厥语文书。在清理第三号、第五号佛寺回廊护壁时切剥了大量的有翼天使像及一组佛传故事壁画残块。斯坦因认为从这些壁画中“我们找到了与猜想中的中亚佛教艺术原型最相似的样本……”[11]P22
3、橘瑞超与“李柏文书”。
1909年,日本大谷考察队成员橘瑞超沿孔雀河故道进入罗布沙漠,在古楼兰的一片废墟内发掘了“李柏文书”,即前凉西域长史李柏派驻此地后写给焉耆国王龙熙的信稿,这是关于西域历史的重要文物,提供了楼兰地区在公元4世纪初已归属甘肃河西走廊前凉王朝的物证。
4、中瑞西北科学考察活动。
1927年,斯文•赫定率一支由瑞典、丹麦、德国学者组成的考察队在西北进行了长达8年的考察。中国学者也参与了这次考察,并有许多成就,而且陈宗器成为解放前我国唯一一位到达过楼兰遗址的学者。
(1)黄文弼与“土垠遗址”。
1930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在罗布泊北端发现了西汉时的驿站,在其所著的《罗布淖尔考古记》中称为“土垠遗址”。该遗址位于一片低矮的雅丹地貌之中,有城墙、土台、烽燧亭、房舍、官署、仓储等遗迹,出土有汉简、铜器、铁器、漆器、木器、丝麻织物、生活用具与装饰品等大量珍贵文物据出土简牍内容可知,土垠遗址既是邮传和交通中转站,又可能是《魏略》等文献中提到的居卢訾仓故址,同时还是附近丝路沿线诸烽燧亭的管理机构。自汉武帝制定通西域战略后,在西域发现的汉晋时期汉文木简、纸文书数量不少,但明确有西汉纪年的文字只见于土垠。在土垠遗址中出土的72件汉文简中,纪年最早为汉宣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最晚为汉成帝元延五年,此时已改为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西域不知,还沿用旧号。
黄文弼先生发现的土垠遗址,使学术界对楼兰政治、经济、交通状况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
(2)贝格曼发现小河墓地。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据罗布人奥尔德克提供的情况,费尽周折找到了“小河五号墓地”,之后,在贝格曼的带领和指导下考古队又找到了“小河十号墓地”,“小河七号墓地”等一批墓地。据贝格曼日记记载,他认为这个古墓群的雄伟气魄无法用语言或文字来描述。他们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并获得了许多考古发现。古墓中,既有楼兰土著,也埋葬着一些身穿丝绸的上层社会人士,具有来自遥远地区种族的特征,显示了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差别。这对深入认识湮没千年的楼兰古国是非常重要的出土资料。
贝格曼到小河墓地之前这个古墓群已经遭到人为破坏,但他还是在此地发掘了大量重要文物:棺木、随葬的船桨形物、人形木雕、覆盖古棺盖上的牛皮、死者用的毛斗篷和戴的毡帽及各种小饰品等,还发现一些保存完好的木乃伊。
小河墓地的发现为揭示两千多年前罗布泊地区的古文明提供了重要物证。
更新时间:2013-12-20 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