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多的戏曲传奇,赋予了戏曲电影一言难尽的话题,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电影和戏曲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合二为一,于是中国电影就由于戏曲元素的注入而造就了世界影坛的一朵奇葩—戏曲电影,中国电影史上最古老、也曾经最辉煌的一大类型片。
自1985年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戏曲电影已经渐行渐远,惟有胶片,忠实地记录着那些生旦净末丑的绝代风华、唱念做打舞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中国太多的戏曲传奇,赋予了戏曲电影一言难尽的话题,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电影和戏曲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合二为一,于是中国电影就由于戏曲元素的注入而造就了世界影坛的一朵奇葩—戏曲电影,中国电影史上最古老、也曾经最辉煌的一大类型片。
自1985年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戏曲电影已经渐行渐远,惟有胶片,忠实地记录着那些生旦净末丑的绝代风华、唱念做打舞的不灭传奇。
■经典范文:梅兰芳与《生死恨》(1947年,京剧电影)
●经典唱段:“说什么花好月圆人亦寿,山河万里几多愁!金酋铁骑豺狼寇,他那里饮马黄河血染流。尝胆卧薪权忍受,从来强项不低头。思悠悠来恨悠悠,故国月明在哪一州!”
1920年,《定军山》拍摄之后15年,对电影很感兴趣的梅兰芳受商务印书馆邀请,拍摄了自己的两部代表作品《春香闹学》与《天女散花》。在这两部影片中,戏曲与电影技术结合的天平开始倾向电影一方。戏曲片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中国电影饮誉海外的国粹,而这其间最为离奇的,是梅兰芳在银幕上的婉转顾盼。
以前演戏不能男女同台,所以不得不出现“男扮女装”和“女扮男装”。性别倒错的魅力成就了梅、荀、尚、程“四大名旦”,其中最为颠倒众生的,便是梅兰芳。贵妃醉酒,西施捧心,木兰从军,黛玉葬花,游园惊梦,他是中国最美的传统艺术戏曲与最优雅的舞蹈的契合体。
当梅兰芳将他的身段唱腔带入电影,便一举铸就了令时间也黯然失色的戏曲电影经典。这就是《生死恨》,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大师费穆和梅兰芳的一次默契合作。1947年夏,梅兰芳已年逾五旬,此片因此被视为抢救艺术遗产。经许姬传先生根据旧本重新整理、润色,着意在写意与写实的结合上下功夫,使中国戏曲电影开始形成一种独特、成熟的电影美学。
在那之后,经戏曲片抢救而保留下来的剧目剧种多达上百个,其中《十五贯》的成功,更挽救了濒危的昆曲。这即便在世界影坛,也算得上一大奇迹。
关键词之二:名著的翻拍
■经典范文:徐玉兰与《红楼梦》(1962年,越剧电影)
●经典唱段:“(宝)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黛)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宝)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黛)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合)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
名著,尤其是四大名著,素来是戏曲电影取之不尽的源泉,翻拍名著也就成了戏曲片最常见的一个路数。然而,把舞台剧目搬上银幕,往往令人有望梅止渴之叹,仿佛一件复制品,再好也不过是退而求其次的慰藉,不过,1962年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却绝对是个例外。
在数不尽的《红楼梦》戏曲改编版本之中,徐进(编剧)的越剧《红楼梦》被公认为最成功的一出,徐玉兰的演出功不可没。如同梅兰芳之与京剧、常香玉之与豫剧一样,徐玉兰对于越剧,同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她与尹派、范派齐名,被公认为越剧三大名小生之一。徐玉兰将一个俊逸潇洒、俏皮憨嗔的“宝玉”演得入木三分,她的名字自此成为“贾宝玉”的同义词。王文娟则把一股冷洌的傲气渡给娇生惯养的林黛玉,让本来性格不乏缺点的孤女稳坐最佳初恋情人的宝座。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徐王”版的“宝黛”实在是无可颠覆的黄金组合。
想当初,妹妹从江南初来到……是谁,是谁暗下无情剑……43年前,这部作品轰动了影坛,即使在不流行越剧的北方,也是万人空巷。在香港,更是连续放映38天400余场,观众近40万人次。“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铺天盖地,席卷中华大地,“吴侬软语”迷倒了一代又一代影迷。
关键词之三:神话的再生
■经典范文:严凤英与《天仙配》(1955年,黄梅戏)
●经典唱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再没有比神话更迷人的故事了。在科幻电影出现以前,戏曲片便凭着它浓厚的神话元素,占据了中国影坛的半壁江山。在许多人的记忆里,1956年正是这样一个多彩的年份,由桑弧执笔改编剧本,石挥导演的影片《天仙配》摄制完成。据1958年底统计,仅内地的观众就多达1.4亿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在中国香港和南洋一带上映时,同样盛况空前。也正是这部《天仙配》的巨大成功,激发了导演李翰祥的灵感,从而催生出香港“黄梅调电影”绵延二十年的热潮。
这期间,不知有多少人一遍又一遍地观看影片,为戏中的情节所吸引,为严凤英、王少舫的卓越表演而倾倒。山村水乡、城镇街巷,“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旋律传唱不衰,比如今的流行歌曲还要流行。二十几岁的严凤英,一下子成了亿万人爱戴的表演艺术家。可以说,在严凤英之前,黄梅戏只是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小调;自她以后,黄梅戏才随着《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电影的走红风靡全国。严凤英不是最美丽的,却绝对是最自然可爱的,因此她被誉为“美的化身”,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星光无限。
关键词之四:悲情戏
■经典范文:任剑辉与《帝女花》(1959年,粤剧电影)
经典唱段:“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帝女花带泪上香,愿丧生回谢爹娘。”
中国人爱看悲情戏,粤剧便是最好的证明。在岭南人的心中,最爱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一曲《帝女花》,一段《昭君出塞》,一阙《胡不归》,便是他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在戏曲电影的历史上,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且对传统戏曲艺术保存得最好的,当推在海外流传最广的粤剧戏曲片。上世纪50年代香港一共出产过515部粤剧戏曲片,上世纪60年代前半段也有193部的惊人数字,这一类型片成为戏曲电影史上罕见的奇迹。
这一奇迹的缔造者之一,便是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任剑辉。二十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任剑辉易钗而弁,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因为有她,人们终于相信“雌雄同体”不是一个不可及的幻想。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对于香港的普罗大众,由龙图、左几导演、任剑辉演绎的《帝女花》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落花满天蔽月光”的悠悠南音就像挥之不去的背景音乐,家喻户晓。全球有粤籍人聚居的地方,就有人爱听爱唱《帝女花》,这一文化现象实属罕见。
关键词之五:大团圆
■经典范文:赵丽蓉与《花为媒》(1963年,评剧电影)
●经典唱段:“牡丹本是花中王,花中的君子压群芳,百花相比无颜色,他偏说牡丹虽美花不香。玫瑰花开香又美,他又说玫瑰有刺扎得慌。”
除了悲情戏,大团圆也是小百姓们最期待的情节模式,评剧电影《花为媒》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1963年,经过吴祖光重新编剧,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评剧传统剧目《花为媒》搬上大银幕,不仅创造了一出传统戏翻新的典范之作,更成就了第一部真正成熟的喜剧戏曲电影。这中间成熟的喜剧元素,则来源于赵丽蓉的精彩表演。
尽管《花为媒》并未跳脱俗套,是一部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的喜剧,然而却是十分可爱的一部作品。俏丽爽快的富家小姐张五可,以及喜剧色彩极浓的媒婆阮妈,是最活泼出彩的两个角色,由新凤霞与赵丽蓉扮演。新凤霞的唱腔清脆甜美,玲珑剔透,真个如银铃一般;那时的赵丽蓉,不过三四十岁年纪,却已是一条烟沙嗓,她的表演诙谐风趣,与新凤霞配合,一雅一俗、一明亮一暗哑,相映生辉,堪称经典。“文革”以后,新凤霞因病不能登台,《花为媒》却一直久演不衰,中国评剧院1984年重演这一经典剧目时,赵丽蓉一出场就得了个满堂彩,尤其是在《报花名》一段中,几乎赵丽蓉每唱一句,观众就鼓一次掌,由此可见赵丽蓉受欢迎的程度。
更新时间:2013-12-26 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