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教学视频》主要内容为粮油贮藏加工、果品贮藏加工、蔬菜贮藏加工、粮油及果蔬副产品的加工利用,并重点介绍了主要农产品贮藏的技术要点,以及主要农产品的加工工艺要点,可作为农民职业培训和农村青年的科教视频教材。
中国农业在历经近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完成了“解决十三亿人温饱”这个突破性的历史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养殖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教学视频》主要内容为粮油贮藏加工、果品贮藏加工、蔬菜贮藏加工、粮油及果蔬副产品的加工利用,并重点介绍了主要农产品贮藏的技术要点,以及主要农产品的加工工艺要点,可作为农民职业培训和农村青年的科教视频教材。
中国农业在历经近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完成了“解决十三亿人温饱”这个突破性的历史任务,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解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综合性影响和引领性作用日益突出,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有效支撑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科技工作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任务。 一、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首先,加工转化能力薄弱,如粮食的深加工量仅占其总产量的8%,苹果为4.7%,柑桔为5%,肉禽类为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其次,加工技术水平低,如工艺与设备落后、机电一体化水平低等;第三是产品单一、档次低,质量差、整体水平仍以初加工为主;第四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第五是农产品标准不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上述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也使我国只是农业生产大国,而无法成为农业强国。 从“六五”开始,我国就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及时在国家攻关计划中安排了果蔬产地贮藏保鲜技术、罐头品种选育与加工技术等科技攻关项目。“七五”期间,重点对粮食干燥节能技术、专用粉生产技术与设备、植物油连续精炼技术、玉米薯类淀粉加工设备、果蔬贮藏、加工、流通技术等进行了攻关研究。“八五”期间,国家自然基金及各部委科研计划对果蔬产地保鲜、主要农特产品加工技术等主要领域进行了重点研究。“九五”期间,对谷物机械制冷低温储藏技术与装备、果品贮藏保鲜技术与装备、果蔬汁加工关键技术装备与肉类制品综合保藏技术等进行了产业开发研究。通过“六五”至“九五”的攻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单项研究成果。如选育了一批农作物专用品种,引进了一批加工生产线,研制了一批加工设备,建立了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工程中心、实验室和示范基地,制定了一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推广了一批科技成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 十五”期间,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新需求,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科技发展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研发力度和科技投入。在农业科技攻关、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科技计划中对农产品加工项目给予了重点支持。特别是在国家重点启动实施的12个重大专项中,安排了“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3个有关农产品加工科技发展方面的研究开发项目,科技专项经费的投入达到5个亿,带动地方政府和企业配套资金15个亿,主要用于重大的突破性技术创新,以及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共性技术创新。 同时,国家充分调动和整合科技资源,通过管理创新,有计划、有组织的将863----高新技术研究;重大专项与部级攻关----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研究;星火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技术基金、成果转化基金和农业科技园区项目----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研究;UNDP等国际项目----农产品加工能力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计划;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技术等多个科技计划系统的进行整体设计,集中力量,形成了一个在应用基础理论、高新技术、关键工艺与技术设备、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产业化开发与能力建设等多个层面,能够有机衔接,协调互动,梯度支撑,高 效运行,整体推进的科技项目系统管理体系,为建立全面支撑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管理新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对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发展、研究开发条件建 设和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等科研计划的有机整合,本着集成强化、协同增效、形成合力、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实施的科技战略方针,将重点放在解决我国农产品加工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和增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上,充分发挥各地方、部门、各承担单位的积极性,快速凝聚起一支国内一流的农产品加工科技攻关队伍。在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同时,攻克了膜分离技术、物性修饰技术、无菌冷灌装技术、冷榨技术、浓缩技术、冷链技术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了冷却肉、大豆分离蛋白、浓缩苹果汁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潜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科学家队伍;储备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技术,为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科技支撑;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示范和快速检测技术的突破,为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全面提高提供了科技保障。 更重要的是,通过攻关项目的实施和学科建设,我国从事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科研单位和大中专院校已经超过350家,已初步形成了国家、部门、地方三级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已有近140所高校设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近100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能够培养研究生。同时,扶植和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加工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相继成立了研发中心,20多家企业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衔接的研究开发体系和联合攻关的有效机制,形成了一支学科齐全、了解农产品加工贮藏发展前沿,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的科研队伍,为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初步构建起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平台。 “十五”期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农产品加工研究领域科技投入力度最大;涉及的学科范围最宽;研究的领域最广;参与的科技人员和企业最多;技术集成度和产业化程度最高;标准、专利形成和人才队伍建设效果最显著;成果转化速度最快;技术带动和示范效应最明显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十五攻关,全面缩小了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部分领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个别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在科技领域的一次跨越式发展和战略性转变。 十一五期间我国食品加工科技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快速提高,我国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食物需求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工业食品的比重在食物消费中正在快速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我国传统产业发展重心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独立的产业体系,成为集农业、制造业、现代流通服务业于一体的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极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1980年至2000年,我国食品 工业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3-14%。1999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为7828亿,农业总产值为24542亿,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0.32/1。十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达到近20%,2005年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已突破2万亿,是同期中国汽车工业总产值的一倍,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0.55/1。2006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接近2.5万亿,餐饮业突破1万亿(其中约转化40%的工业化食品),2007年将分别达到3万亿和1.5万亿。未来5-10年,我国食品工业仍将以1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高速发展,到2010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超过4.5万亿,餐饮业约2.5万亿,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将超过11。我国“食品经济”的概念和地位正在充分显现,食品工业已成为引领农业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并进入全面扩张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现代食品工业是与人类营养科学、现代医学、食品安全与食品科学,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密切关联的“现代食品制造业”;是与国计民生和国民的饮食安全与健康及身体素质密切关联的“现代餐桌子工程”。现代食品工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现代食品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形成是现代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应该看到,我国食品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在整体上尚处于粗加工多、规模小、水平低、综合利用差、能耗高的发展阶段。更要注意到近5年来我国进口食品年均增长达30%以上,我国食品的出口产品和国内主要知名品牌与大企业的背后90%是进口技术与设备,拥有13亿人的巨大的工业食品消费市场的中国,已成为了各国际跨国公司直接竞争的大市场。如何避免食品工业在大量引进技术设备和快速发展时期出现的“制造技术空心化”问题,应当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引起国家的重视。 更要注意到,随着世界食品工业向“高科技、新技术、多领域、多梯度、全利用、高效益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将其技术领先的优势快速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以专利为先导、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手段,不断提高产业技术门槛,并不断以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技术壁垒,大幅度扩大竞争优势,这就对我国食品工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上提出了十分严峻挑战。因此,食品工业的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必须高度重视和长期支持的问题,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长抓不懈的国家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 十一五期间,国家紧紧围绕国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线,根据国际食品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全面、客观的分析了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本着“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结合”、“近期安排与长远部署结合”和“整体布局与分类实施结合”的原则,立足“国家战略必争、产业发展必需、技术竞争必备、社会需求巨大”的选择依据,切实抓住与我国国民经济和食品产业发展密切关联,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紧迫性和现实性的重大产业发展问题。本着集成强化、协同增效、形成合力、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实施的科技战略方针,将重点放在解决我国食品工业科技发展问题上,从食品设计、食品开发、食品加工、食品包装、食品安全等层面系统思考,确立以有效支撑产业快速发展和全面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与重点突破为主线;坚持重点突破、市场优先、集成创新、强化协调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科学性、重要性、关键性、实效性、带动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已在“863计划”、“支 撑计划”等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中重点安排了“食品加工”、“食品安全”、“功能食品”、“果蔬贮藏保鲜”、“农产品现代物流”和“奶业专项”等有关推进我国食品工业科技发展多项科技项目。 重点在我国食品工业体系中食品制造工业、食品加工工业、软饮料工业、食品装备制造、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包装材料开发、食品营养评价与质量安全控制等领域,从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畜禽食品和水产食品加工等主要食品加工产业链系统设计,结合食品加工关键装备与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开发,抓住严重制约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聚集优势资源,以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急迫性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产业化开发研究为突破口,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为重要手段,立足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强化产业技术的集成创新和产业化示范作用。此外,科技部还将积极安排食品工业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尽快建立起以企业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能够不断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问题,实现技术成果的“零距离”转化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这是直接服务于各产业快速发展中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迅速提高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和重大举措,是建立新型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模式。
更新时间:2014-07-18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