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开拓者——蛟龙号7000米海试背后的故事。主讲人徐芑南,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蛟龙”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深潜器高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早年主持创建的迄今我国最大的深海模拟实验设备和潜艇圆柱耐压壳结构强度稳定实验技术已成为各种潜艇、水中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深蓝开拓者——蛟龙号7000米海试背后的故事。主讲人徐芑南,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蛟龙”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深潜器高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早年主持创建的迄今我国最大的深海模拟实验设备和潜艇圆柱耐压壳结构强度稳定实验技术已成为各种潜艇、水中兵器和深潜结构研制所必不可少的手段,为我国向深海进军奠定了基础。
2012年6月24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深海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突破了7000米深度,向国人实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承诺。“蛟龙”号从哪里诞生?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龙之队”?它的成功需要克服哪些技术难题?本期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荣幸邀请到中国载人深潜器之父徐芑楠老师,带大家从外到内揭开“蛟龙”号的神秘面纱,讲述“蛟龙”号从立项、建造直至诞生的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共同探讨中国载人深海潜水的发展及应用前景,通过“蛟龙”号带回的7000米下的深海生物样本,与听众一同走进神秘瑰丽的深海世界。
2002年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2012年7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这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2014年12月18日,“蛟龙”号首次赴印度洋下潜。
2015年1月14日,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执行印度洋科考首航段的最后一次下潜,这也是“蛟龙”号在这个航段的第9次下潜。这次下潜结束后,“蛟龙”号将搭乘母船靠泊毛里求斯补给,随后继续在西南印度洋执行印度洋科考第二航段的下潜科考任务;3月17日,蛟龙号搭乘“向阳红09”船停靠国家深海基地码头,正式安家青岛,不必再从江阴出发,可以搭乘母船一同从青岛出发。
更新时间:2015-05-19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