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英国早期社会现状历史纪实教学视频》是对英国十五世纪晚期至十八世纪早期的英国社会发展研究,涉及到了英国社会结构的改变,王室家族,地方文化,性别角色,经济发展,城市化,由宗教改革到信仰自由法案的宗教变革,由都铎王朝到斯图尔特君主政体,叛乱、民众叛乱和内战,巫术,教育、文化普及和出版文化,犯罪与法制,贫困和社会福利,政治参与性的结构改变及其动力以及议会制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现代英国早期社会现状历史纪实教学视频》是对英国十五世纪晚期至十八世纪早期的英国社会发展研究,涉及到了英国社会结构的改变,王室家族,地方文化,性别角色,经济发展,城市化,由宗教改革到信仰自由法案的宗教变革,由都铎王朝到斯图尔特君主政体,叛乱、民众叛乱和内战,巫术,教育、文化普及和出版文化,犯罪与法制,贫困和社会福利,政治参与性的结构改变及其动力以及议会制政府的出现等具体内容。
英国一九二六年大罢工:
1926年5月4日,英国矿工为反对削减工资举行罢工,并迅速扩展到其他工业部门,先后参加罢工者达六百万人。斗争随即转向政治罢工,使全国的经济生活陷于瘫痪。但是领导罢工的全国职工大会总理事会,在被迫宣布总罢工的同时,又和政府妥协,宣布5月12日停止罢工。但矿工罢工坚持至12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65页) 少数派运动 英国职工大会中反对右翼领导阶级妥协政策而建立的组织。1924年在伦敦举行了成立大会。1926年,,成员达一百万人左右,为英国1926年大罢工的核心力量。曾参加赤色工会国际。三十年代初,停止活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65页) 绥靖政策 亦称“安抚政策”。姑息纵容侵略者,对它退让、支持,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甚至本国人民的利益以求妥协的政策。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等国纵容德、意的对外扩张,以牺牲中欧、东欧的一些国家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妥协。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就是这种政策的突出表现。
有田-克莱琪协定 也叫《英日初步协定》、英国牺牲中国与日本妥协的协定。1939年7月23日,日本外相有田八郎与英国驻日大使克莱琪签订,故名。日本借口中国天津租界一汉奸被刺(1939年4月),要挟英国缔结此约。主要内容为:(1)英国承认日本在中国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时,日军有权“铲除任何妨碍日军或有利于敌人之行为与因素”;(2)英国在华官吏与侨民,皆不得阻挠日军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协定是慕尼黑政策在远东的继续。参见“慕尼黑协定”。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66页) 英日初步协定 见“有田-克莱琪协定”。
英美关于租借基地协定:
1940年9月英、美两国政府的换文,以及1941年3月英、美、加三国缔结的有关协定、换文和协定书的总称。美国移交旧驱逐舰五十艘给英国,换取在西大西洋上英国属地建立军事基地的权利,包括纽芬兰(现属加拿大)、百慕大、牙买加(1962年独立)、圣卢西亚(1979年独立)、安提瓜、特立尼达(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62年独立)、英属圭亚那(1966年独立)和巴哈马(现巴哈马联邦,1973年独立)等地,租期99年。通过协定,美国在大西洋上得到了进一步扩张。(《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66页) 敦刻尔克撤退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军从法国向英国的一次大撤退。1940年5月,德军占领荷兰和比利时,侵入法国,击败了英法军队。英国远征军和部分法军共三十余万人,溃退到法国北部敦刻尔克地区,面临被歼灭的危险,于5月27日到6月4日丢掉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通过英吉利海峡向英国撤退。(《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66页) 诺曼底登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军队在法国西北部对德军进行的登陆战役。1944年美英鉴于苏联战胜德国已成定局,始履行两年前就承担的开辟第二战场的义务。战役从1944年6月6日登陆开始到7月24日占领圣洛一线结束。美英方面共投入兵力四十五个师,德国防守该地区的兵力约十五个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66页) 张伯伦 ①约瑟夫·张伯伦(1836-1914)。英国帝国主义扩张政策的倡导者。初为自由党急进派,后成为保守党右翼。1895年任英国殖民大臣,推行扩张政策,力图加强控制各国自治领的经济,宣扬保护关税,倡议实行帝国特惠制。 ②奥斯汀·张伯伦(1863-1937)。英国保守党大臣。约瑟夫·张伯伦之子。1892年当选下院议员,历任邮政总长、财长及印 度事务大臣。1924-1929年任外交大臣,为促使德国东进的《洛迦诺公约》的策划者。 ③亚瑟·涅维尔·张伯伦(1869-1940)。英国首相(1937-1940)。保守党领袖。奥斯汀·张伯伦的异母弟。1918年当选下院议员,历任邮政总长、卫生及财政各部大臣。首相任内,1938年承认墨索里尼侵占埃塞俄比亚,默认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同年9月,缔结《慕尼黑协定》。执行纵容德、意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被迫卷入战争,不久张伯伦下台。(《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66页) 寇松(1859-1925) 英国保守党领袖之一。1899-1905年任印度总督,曾镇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19-1924年任外交大臣,参加策划武装干涉苏联。1920年红军反击波兰军队时,曾提出不得越过所谓寇松线的要求。在他极力主张下,1923年英国向苏维埃政府提出最后通牒,并于同年英苏断交。(《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2 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266页) 麦克唐纳(1866-1937) 英国工党右翼领袖之一。早年参加费边社,1894年参加独立工党。1900年工人代表委员会成立(1906年改名工党)时任书记。1911年起为工党领袖。1906年当选下院议员。1924和1929-1931年两度组成工党内阁。1931-1935年任保守党操纵的“国民联合内阁”首相。
更新时间:2014-03-19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