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养猪技术粪尿污染非常严重,对地面、空气、水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直至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我们今天给您收录的这部发酵床养猪技术视频将为您介绍一种打破传统的新型养殖技术,感兴趣就来观看学习吧。
1、“环保门”:猪粪废水自消化 通过采用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猪场的粪尿直接排入垫层中,经微生物发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传统的养猪技术粪尿污染非常严重,对地面、空气、水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直至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我们今天给您收录的这部发酵床养猪技术视频将为您介绍一种打破传统的新型养殖技术,感兴趣就来观看学习吧。
1、“环保门”:猪粪废水自消化 通过采用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猪场的粪尿直接排入垫层中,经微生物发酵分解和吸氨固氮,粪尿转化为有机肥,猪舍里不产生臭气和氨味,无需冲洗猪圈;猪因粪尿氨过重和猪场冲洗猪冷热不匀,造成的呼吸道疾病也大大降低,节省大量的设备成本,粪尿处理成本。猪场生产的有机肥的甜头,有机肥供不应求。“转变养猪方式,猪粪便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养猪场污染物无处排放的难题,更是一举多得,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三赢,又是一项农民增收和创收的好项目。”
2、“安全门”:猪肉安全来保障 生物发酵舍,首先要求猪舍的空气流动性好,养殖密度是根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来合理地调控;只要选择健康的猪苗,按照不同周龄的要求注射疫苗,待稳定期过后,进入已经发酵完全的猪舍,正常情况下就不需要打针投药。因为发酵床里大量的混合型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可以抑制各种病原体的入侵。无药物残留,且各项指标都达到《无公害食品猪肉》(NY5029-2001)的要求。
3、“价格门”:养猪成本再降低 引进发酵舍养猪技术,特别是将微生物技术应用于养猪业,大大降低了综合成本:如果吃普通的饲料,大约3.3斤饲料能转化为1斤猪肉,如今2.9斤饲料就能转化为1斤猪肉;减少了药品的投入,每头猪的防疫费用从50元降到25元;不必安装保温灯,不必天天清理猪粪,节电、节水达80%以上。
目前干撒式发酵床在其他同行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分别如下:垫料薄:只要50公分就可以了,省一半成本。干撒式:粉剂便于保存和运输,且活性高,每g菌种数十亿有益菌(35),菌种抗逆性好,寿命长。而且采用独特的“干撒式” 发酵床,极大地减少水泡床、坏床,已正式上报国家发明专利.操作简:不需要额外添加任何活性剂、营养液及水分,泥土、盐等,便于控制与维护,大大降低做床的劳动强度与辅料成本。“高科技”使养猪真正轻松省事,“傻瓜式操作”,极易成功。休眠好:菌种休眠功能好.产品可保存几年.做床后,一时无猪,可空置几个月.递度推进发酵,”靓女先嫁”无须同步发酵.空栏一两个月无影响。性价比优五、发酵床养殖,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
1、请规范建设发酵床 ①朝向:圈舍结构宜坐北朝南,在湖南地区尤以南偏西9℃左右最好。②墙高和跨度:猪舍屋檐高度为2.6-3.5米,圈舍跨度以9-13米为宜。③单圈面积:最好控制在20-40平米之间,太大太小都不好。④圈舍之间直接用栅栏隔开,利于圈舍内通风。⑤窗户:修建4种窗户:天窗、地窗、风机窗、普通窗户。⑥屋顶要设置保温隔热材料(如泡沫),夏天过热。⑦食槽和饮水器:可用自动料槽和自动饮水器,自动饮水器嘴头朝向禁止朝向发酵床,防止饮水器喷水浸泡发酵床垫料。⑧圈舍内不要留水泥台,即使要留水泥台,水泥台的宽度也不能超过1.2米,防止猪在水泥台上拉粪尿。不规范的圈舍将导致空气污浊,热应激,猪感冒腹泻,料肉比高,出现各种疾病,甚至死亡,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规范引种 养殖户要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减少从外购买仔猪,确须从外购买,一定要从无疫病的安全区域购买。购回后,先放入观察栏内观察饲养28天以上。期间,根据免疫情况补注正规良好疫苗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同时消除应激,待猪只精神、采食、排泄各方面均正常后,再投放栏内。错误做法:认为发酵床是万能床、消毒床,直接将外来猪不经任何隔离观察处理就放到发酵床上饲养,这种做法风险极大。
3、饲养管理 发酵床在早期曾被错 误宣传为“懒汉养猪法”。发酵床绝不是懒汉养猪,发酵床的维护有一套规范流程:①垫料管理。对于一些不喜拱的猪,应将粪便掩埋在垫料下,同时定期对垫料进行翻倒掩埋。②水分管理。发酵床除防止水分过大外,还要防止垫料过干起尘,垫料过细过干就应喷水,以猪走动不起尘为准。③通风管理。发酵床一定要注意通风,圈舍一般坐北朝南,地势稍高,“四窗”齐全,层高不低于3.5米,屋顶要有隔热保温层。④消毒管理。外购猪进发酵床前,须进行严格的隔离和消毒处理程序。
4、端正观念 采用发酵床养殖,正常免疫一个也不能少。且一旦猪发病,应立即就诊,千万不要存侥幸心理。若当地发生大规模传染性疫病,应按要求对猪舍内外进行消毒。此外,不同发酵床产品厂家,技术要求与操作也不一样,不了解的应向技术人员咨询,千万别想当然,更不能张冠李戴。
更新时间:2017-01-18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