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课程评价的两种模式

时间:2022-11-28 02:29:29 由 generalbu 分享

  课程是教育学研究中一个核心的内容,而课程的开发、实施及评价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也较为常见,今天就带领大家来认识一下课程评价的两种主要模式即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课程评价不仅有利于课程计划的改进,对教师教学的效果提高同样意义重大,所以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一、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模式是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所谓泰勒的课程原理指的是由泰勒提出来的课程开发的四个步骤:(1)确定课程目标,也就是通过一门课程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2)选择课程内容,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能够实现课程目标。(3)组织课程内容,也就是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呈现课程内容。(4)评价,即就课程实施的好坏进行价值判断。显然四步当中确定课程目标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目标模式”名称的由来。顾名思义“目标模式”是通过预期的目标是否达成来评估课程实施的好坏的。这种模式无疑是简单且直接方便的。但同样也存在问题,即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收获,所以目的游离模式才应运而生。

  二、目的游离模式:

  目的游离模式的提出者是斯克里文,该模式的核心观点即将课程评价的焦点由预期的结果转向非预期的结果,也就是考虑到学生实际收获的问题。

  这样来谈未免过于抽象,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较为直观的例子,如课程实施之前我们想好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写“天地大小”四个字,但是实施之后学生没有学会写这四个字,但是学会了正确的书写姿势。如果按照目标模式来评价的话,课程实施就是失败的,因为目标并未达成。但如果按照目的游离评价来说,这节课就是成功的,因为学生是有收获的。相信大家通过这一例子可以比较直观的发现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课程评价关注的焦点不同。

公共基础知识:课程评价的两种模式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公共基础知识:课程评价的两种模式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