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元宵节的节日小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元宵节的历史由来
元宵的特色食物
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元宵节的历史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返回目录
元宵的特色食物
1、元宵
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在我国由来已久。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元宵节必吃元宵,以取“团团如月”的吉祥意思。
2、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返回目录
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汤圆使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习俗活动了,又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在宋朝的时候民间较为流行的一种元宵节吃的东西,这个东西最早被称为“浮元子”,后来被人们成为“元宵”,做生意的人为了祈求发财致富,将其称为“元宝”。最常见的是芝麻和花生馅的汤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吃这个,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除了有多种多样的馅选择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颜色。但人们的共同愿望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赏花灯
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民间有挂灯、打灯、赏灯等多种多样的元宵习俗,所以人们也将这天称为“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作为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热闹时节,每年到了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都会挂起各式各样的红灯,吸引无数群众前来观赏与游玩。
猜灯谜
除了吃汤圆、赏花灯之外,人们还会做一些元宵节相关的小游戏。例如最为流行的即为猜灯谜游戏,又叫做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人们会在挂起的彩灯上面写好谜语,路过观赏的人们就会猜一猜花灯上的谜语。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元宵氛围,而且能够丰富人们的知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返回目录
元宵节的节日小知识相关文章:
★ 关于元宵节的小知识
★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都有哪些
★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
★ 百科知识——元宵节(中国传统节日)
★ 春节的节日小知识
★ 节日知识-元宵节的传说是什么
★ 元宵节的节日传说有哪些
★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