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清明节的由来

时间:2022-12-01 01:44:36 由 爱学 分享

推开清明的门扉,就能看到阳光下思亲的泪水;打开清明的天窗,就能听到春风中唤亲的伤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清明节的由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痛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清明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1、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清明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蹴鞠和踏青等,下面就有小编来继续为您介绍清明的其它习俗。

2、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3、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有哪些注意事项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因而在民间清明节有很多禁忌。如清明忌讳刮风、下雨、阴天。人们认为,清明有风,主早;有雨,会对麦子造成伤害。相传清明不明是荒年的兆头。

在晋北地区,女子禁忌上坟,只有男子才有上坟的权利,上坟之后,回到家要用烧剩饿纸钱剪成门形,贴在门上。临沂地区,忌讳妇女在清明时节回娘家,否则,会死公公。而有些地方就恰恰相反,刚过门的新媳妇一定要在清明时回娘家,相传,不回娘家,婆婆会死。而在山东即墨有青年妇女躲清明的风俗,相传这日天界会有凶神下凡抓俊俏的姑娘。

汉族民间有清明日戴柳、插柳的习俗。清明不戴柳已成为禁忌。这方面的俗谚有许多,如:“清明不戴柳,死了变成狗”。“清明不带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死了变猪狗”;“清明不带柳,红颜成皓首”。等等。关于清明戴柳(或言带柳)、插柳的习俗成因,也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与寒食、禁烟有关。即从晋文公重耳祭介子推,号令家家插柳禁烟火的故事传说而来。《燕京岁时记》云:

“清明即寒食,又日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莹而已。”山东、河南等旧方志中多从此说。

一说清明戴(带)柳是与祭祖有关,不戴柳是不祭祖。所以世人咒骂不戴柳者“死了变猪狗”,言其不孝,猪狗不如,湖北一带多依此说。还有一说,以为清明带柳的习俗与黄巢造反有关。清人让廉《春明岁时琐记》中云:“……清明日,妇女儿童有戴柳条者,斯时柳芽将舒苞如桑根,谓之‘柳苟’。谚云:‘清明不带柳,死后变黄狗’,其义殊不可晓,或曰:

‘清明不带柳,死在黄巢手’。盖黄巢造反时,以清明日为期,带柳为号,故有是谚也。”。其实,这些说法,都不见得确切。从清明又为鬼节一层意义上来看,插柳、戴柳实则具有驱邪避煞、消灾解祸的巫术作用。清明上坟祭扫,既要拜祭祖灵(图110),又要防止鬼祟的侵扰。

因柳树在民间信仰中具有驱邪的法力效用,所以要插柳、戴柳,以防不测。至于那些咒语,则不过是为确保此项习俗传承递继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已。人们在违忌犯禁会遭恶报的恐惧之中,便不能不顺风随俗了。当然,如今,这类咒语的恐吓力已经大大减弱而几乎很少能再使人害怕了,因此,这一禁忌习俗也自然就在消亡之中了。由于清明是寒食节,旧时民间一般不动灶火,忌吃热食,否则,以为要遭神罚的。俗谚云:“清明不冷食,冰雹下满地。”山东即墨还有青年妇女躲清明(三月三)的习俗。据说这天有凶神要下凡抓俊俏姑娘,因此,这一天妇女忌作针线,一律要出外踏青,荡秋千。这实在是青年妇女出门踏青、玩耍的极好借口。妇女们在这一天玩得十分痛快、开心,因此当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这种说法。刚过门一年的新媳妇也要在清明时节回娘家,俗称之为“换还寒食”。据说,不回娘家,会死婆婆。

而山东临沂地区,则忌讳妇女在清明时节回娘家,否则,要死老公公。

此外,在与农事相关的方面,清明还忌讳天阴、下雨、刮风。俗以为:清明不明,即为荒年之兆。清明有风,主旱;清明夜落雨,对麦子不好。谚语云:“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在黑龙江望奎、山东庆云等地,清明节妇女不能做针线活,俗信动针线者会头目不清。在山东陵县,不能动碾磨。如果清明节恰逢三月三,在山东即墨,据说这天凶神要下来抓俊闺女,青年女子不能在家,要出去躲清明。如果女子已出嫁的不能在婆家,要回娘家,叫做“换还寒食”。不过,在山东临清。则忌讳这天回娘家。在晋北地区,女子忌上坟。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的由来相关文章

★ 清明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 关于清明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 清明节的节日起源与历史发展介绍

★ 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

★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简介 - 2017年重走长征路活动方案3篇

★ 清明节的来历故事是什么

★ 详解二十四节气——清明

★ 清明时节是怎么由来的?清明节的起源是什么?

★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由来与传说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的由来相关文章:

★ 清明节日民间传说有哪些

★ 清明节的来历故事

★ 2022年元宵节赏灯的由来有哪些

★ 2021广州清明节天气怎么样

★ 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

★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 2021年清明节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时间

★ 2021清明节放假通知时间

★ 守护2021清明节祭英烈演讲稿最新

★ 2021最新守护清明节祭英烈演讲稿

观看视频教程二十四节气清明节的由来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