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哪些固定习俗

时间:2022-12-01 01:56:00 由 宜君 分享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春节有哪些固定习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春节有哪些固定习俗

春节的历史渊源

春节的形成

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过年给红包的寓意


春节有哪些固定习俗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人们早早起床,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时至今日,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还会祭财神。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过去老北京的大商号会在这天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还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这天也会走亲访友,互拜新春,俗称“吃年酒”。在上海地区,客人携家带口送礼上门,礼品一般为各地特产,主人则邀请客人喝“元宝茶”(即在茶中加两个青橄榄一起冲泡),此茶初尝略苦,而回味甘美,意为苦尽甘来,吉利进财。

正月初三

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等地,却是初三才“回娘家”。

一些北方地区将初三称之为“扫帚日”。因为这天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自家的扫帚打扫房间了,而且在打扫的时候要从外往里扫,表示聚财的意思。

在南方地区,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也有一些地区认为这天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返回目录

春节的历史渊源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社会。在农耕社会,古人不断观察时间变化,季节更迭,逐步掌握了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春节”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和希望的萌生,它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俗称“过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年”的记载。信奉自然神灵的古人认为丰收是神的恩赐,要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祭祀一年举行一次,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过年就是增岁。商周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除夕之夜都要举行驱邪逐疫仪式,庆祝丰收、祭祀祖先和求神降福,期望保佑一年的祥和平安。

现代的春节活动中仍有一些相关的习俗和信仰,便是这种古老文化保留至今的历史遗存。

>>>返回目录

春节的形成

汉代是中国年节形成的时期。汉武帝时期,开始将春节固定在每年正月的初一,由此逐渐升华为民族节日。以正月初一为“年”,燃爆竹、换桃符、守岁等民俗也由此兴起,围绕春节的文化创造越来越活跃,仪式越来越完整。两千多年来依次延续并演化为中国的第一大节日。

由于历法的原因,春节总是在公历1月21日到2月20日这个幅度内有规律地跳来跳去。虽然在农历作为日常计时历法已逐渐淡出了都市人的生活,可是,农历正月初一才是一年的开始,这个观念仍然顽强地根植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中。春节期间,无论大人小孩都会用传统的农历计算日子。

>>>返回目录

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贴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这是是挂在家中的门上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钟馗故里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

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

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在后来的时代被用作是点缀品。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这样也是希望在来年的时候能够风调雨顺。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也是希望未来的一年当中能够崭新的迎接到好运势的到来。

过年为什么要发红包

在春节期间由长辈派给小朋友的红包称作压岁钱,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这样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年当中能够顺利一点。

>>>返回目录

过年给红包的寓意

1、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这样的方式是比较吉利的。

2、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这样的运势是比较好的。

3、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新一年就会比较顺利的。

>>>返回目录

春节有哪些固定习俗相关文章

★ 较为固定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 过春节时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 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春节有哪九大习俗?

★ 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知识汇总

★ 春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 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 中国传统春节习俗有哪些

★ 春节有哪些习俗

★ 你知道中国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春节有哪些固定习俗相关文章:

★ 元旦有哪些习俗和庆祝方式

★ 2023春节十大传统美食

★ 2023年春节传统习俗

★ 关于春节的来历及传说

★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 春节都有哪些寓意

★ 春节贴春联有哪些寓意含义

★ 春节大年初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

★ 春节的风俗以及寓意

★ 有关春节民间传说故事

观看视频教程春节有哪些固定习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