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关于清明节的传说和故事

时间:2022-12-01 02:01:42 由 土豆开花 分享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清明节传说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清明节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为哀悼介子推文公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并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的节日“寒食节”。瞿宇辉。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在介山,还有“思烟台”遗址。传说文公焚林,有百鸦绕烟而噪,或围在介子推周围,用躯体遮挡烈焰。晋人感其功德,在此筑起一高台,纪念这些义禽。

第二年清明节,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情。并令寒食前一是为“炊熟日”,人们要做许多蒸饼,称作“子推蒸饼”;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状饼(三角馅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子推燕”。每年清明节不仅在房屋(村后)栽柳,而且青年男女要上山踏青,并要头戴上用柳条编织的柳冠或柳环。当时有民谣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据说,此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故事

清明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中国人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一些地方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插柳等传统活动。不过,最初的清明不过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种节气,真正把它变成节日还起源于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专宠一个叫骊姬的妃子。骊姬虽然有着天使般的面孔,但内心非常歹毒。她为了自己所生的儿子奚齐能够成为晋国的下一任国君,就想尽办法调拨晋献公和他另外几个儿子的关系。最后,太子申生自缢身亡,公子重耳、夷吾被迫出逃。

重耳的逃亡生涯可谓是历经劫波。先是父亲晋献公派人要杀死他。后来他的弟弟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继位成为晋惠公,但夷吾担心重耳才能出众,怕影响到他的地位,于是也派出刺客要取他性命。重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过着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不过,虽然重耳混的很惨,但还是有一批晋国的大臣愿意死心塌地的跟着他一起到处逃亡,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年,重耳等人逃亡到了卫国。他身边一个随从因忍受不了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于是将重耳的钱粮全部卷走跑路了。本来,重耳一行人的日子就已经过的非常清苦,如今钱粮全部被偷,顿时就陷入了绝境。重耳身边的大臣跑去向当地农夫求助,可农夫看到这群衣不蔽体的人,以为他们是乞丐,不但不给予帮助,还将他们嘲笑了一番。眼看重耳饿的都快要晕过去了,大臣们只好各自上山采集野菜为大家充饥。介子推进山采集了野菜后,不忍看到重耳日渐憔悴,于是他用刀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扔进野菜汤里,一起煮熟给重耳吃。

后来,重耳才得知了自己当天吃到的肉竟然是介子推身上割下的,内心非常感动。他当即表示,有朝一日,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公元前636年,重耳结束了十九年逃亡生涯,成为了晋国的国君,是为晋文公。那些陪晋文公一起逃亡的大臣争相开始邀功请赏。见此情景,介子推感到非常愤慨。他说,晋文公成为国君,实为天意,大臣忠君是理所当然,怎么能以此要求赏赐呢?看着当年那些一起度过艰难岁月的同伴如今各个争功请赏,丑态百出,介子推觉得很气愤。于是他带着老母亲走进深山,成为了一名隐士。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晋文公才得知介子推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只身带着母亲隐居深山。想到当年他“割股奉君”之事,晋文公深感惭愧。于是他带着人马进山,想要亲自将介子推请出山。可是,山林那么大,想找到一个隐士那简直如同大海捞针。晋文公身边一个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只要在山的三面放火,留出一面,那么介子推必然会在火势的逼迫下从山中走出。晋文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下令三面烧山。可没想到火势很快就迅速蔓延开来,将整片山林都给烧光了。

大火过后,人们在一棵烧焦的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体。在尸体旁边的树洞中,找到了一首介子推写的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民间的扫墓祭祖活动也都定在了这一日。

寒食节在时间上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到了秦汉时期,扫墓祭祖的风气日渐兴盛,人们常常将扫墓时间从寒食节延至清明。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两个节日融合为一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清明节了。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简短

话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重耳没有了力气,站不起来,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做了一碗肉汤,重耳喝了以后,体力好了。

十九年以后,重耳做了国君,重赏了他流亡的功臣,就忘了介子推。有人劝介子推面君讨赏,他最鄙视这种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跑到山上去了。

重耳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从山上拉下来,可山上树木太多,不好走,重耳就想用烟把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死了,还留下了一血书是:“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

所以这天就是清明节。


2022关于清明节的传说和故事相关文章

★ 2022清明节的起源与传说

★ 2022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

★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 2022清明节的由来故事简介

★ 2022年清明节的寓意和象征

★ 2022清明节的介绍和起源传说

★ 2022清明吃青团的传说故事

★ 2022年中国清明节的来历介绍

★ 清明节的来历2022

2022关于清明节的传说和故事相关文章:

★ 关于清明节的民间故事(2022)

★ 幼儿园小班清明节教案精选

★ 清明节的故事习俗10篇

★ 2022幼儿园清明节教案精选

★ 幼儿园4月份清明节主题活动方案

★ 关于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10篇

★ 清明节放假法定几天

★ 清明节各地的饮食习俗介绍

★ 2022年清明节上坟有哪些

★ 2022年清明节祭扫过程介绍

观看视频教程2022关于清明节的传说和故事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