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一个月就是中国最热闹的春节了,家里人都会告诉孩子在春节要说好听的吉利的话,那么我们家长新年一定要教给孩子哪些春节礼仪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新年要教给孩子哪些春节礼仪,希望能帮到大家!
新年要教给孩子哪些春节礼仪
春节习俗有哪些
不同的春节拜年习俗
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在这个热闹、喜庆的春节里,小朋友们又长大了一岁,家长们是否已经教会孩子们春节礼仪了呢?可别小看这些礼仪,它可会让你的孩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呦~
一、礼仪从见人打招呼开始
对于比较常见的亲人,懂礼貌的宝宝们都会打招呼。但是,春节期间的客人比较多,这就要靠父母来提前告诉孩子要怎样称呼客人。
1. 家长可以提前告诉孩子要来(或者要拜访)的客人的身份,应该如何称呼,并事先“排练”一下,这样孩子称呼起来就会很自然。
2. 孩子面对不熟悉的人和环境自然会紧张,父母不要着急,更别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给孩子戴上“他就是不喜欢叫人”的帽子。可以允许孩子先熟悉一下环境再叫人。
3.对于内向害羞的孩子,父母事先要说清楚:可以迟些叫人,但不可以不叫;另一方面也要代表孩子跟亲戚朋友解释。
4.年迈的长辈喜欢不停地抚摸孩子的头或是和孩子说话。有的孩子不喜欢这样,要么不耐烦地跑掉,要么表现的很害羞。对于这样的情况,父母可以提前告诉孩子:“如果奶奶摸你的头,那表示她喜欢你。你可以对她笑一笑,然后轻轻地抓着她的手,和她友好地握手。”
二、祝福的话语要学会
1.如果宝宝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弱,爸爸妈妈们可以事先教会宝宝用手势打招呼,如:抱拳作揖、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等。
2.两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教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等简单的吉祥话和祝辞。
三、收红包也有讲究
1.拜年时,孩子会收到代表祝福的红包。父母要告诉孩子,长辈给红包时,要双手接住,然后礼貌的说“谢谢”。如果孩子害羞或者还不太会说,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说“谢谢”。
2.接过红包后,千万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拆开,因为这是非常没有礼貌的!最好的做法是将红包放到父母或自己的口袋里。
3.需要注意的是:亲戚朋友给压岁钱时,很多家长会当着孩子的面拉拉扯扯,或把红包抢过来还给人家。这样会让孩子非常迷惑,他们不懂大人们的社交心态,反而容易让小小心灵受到伤害,倒不如大方的接受祝福红包,然后致谢。
四、做个礼貌的小客人
如果去别人家做客,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些:
1. 去做客时不要两手空空,应该带上一些小礼物以示礼貌。
2. 到达主人家后要先轻轻敲门,见到主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好、拜年。
3. 进入屋内后,要听从主人的安排。不能乱开抽屉,不能弄乱主人家的摆设,更不能床上床下乱窜。
4. 如果主人家有小朋友,就要告诉孩子,小主人对他家里的玩具具有支配权,不能跟人争抢,走的时候也不能擅自带走。
5. 果皮、食品包装袋等要扔到垃圾桶里,或放到指定的地方,不随处乱扔。
6. 临走时要学会对主人的照顾、款待表示谢意,并邀请对方有机会到自己家里做客。
7.另外,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当自己和主人交谈时,孩子不能随意打断,有事需要说时,可以先通过拉父母衣服等方法示意,在父母允许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进餐礼仪
餐桌礼仪其实最考验父母平时教育孩子的情况,因此,春节前,父母就得对孩子稍做“规矩”,免得到时尴尬。当有人来拜访或者去别人家做客时,父母可以提醒自己的孩子:
1.应该等待所有的人到齐,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会开始后方可用餐。
2.要好好地坐下来吃,不能跑来跑去,不能爬到桌子上,不能边玩边吃。
3.在餐桌上不要把筷子、勺子或刀叉当玩具,更不能敲打碗筷。
4.夹菜时,不要翻来覆去地挑拣,要小心夹菜,以免弄脏自己或者别人的衣服。
5.对准备食物的人表示感谢, 吃完饭离开之前,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6.需要强调的是,当孩子说他吃饱了,爸妈就不要再劝他吃,也要帮助他拒绝其他亲友的劝吃,这是对孩子自己感觉的尊重。
六、接待客人的礼仪
春节期间少不了互相串门,父母要提前告诉孩子,当有人来拜访时,一定要笑脸相迎。
1.要教孩子主动开门问候,表示欢迎。
2.把客人领进门后,应该礼貌地请客人坐下。招呼客人坐下后,孩子可以与父母一起准备茶饮、水果、零食、点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当接待的是和孩子差不多年纪的小客人时,要告诉孩子:小客人来了,应礼貌友善地接待对方,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将食品、玩具等与小客人分享。为了防止吃小客人的“醋”,事先跟孩子讲明夸奖别人是一种礼貌,并不代表忽视了他。
4.客人离开时,可以叫孩子一同送客,将客人送到门口道别,并邀请客人下次再来。
这个春节,家长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哦,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做懂规矩、有修养的小绅士和小淑女,让孩子过一个值得回味的春节!
<<<返回目录
(1)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每户人家都要起来。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爆竹,即做爆竹的纸必须是红色的,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如果非要扫地不可,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现在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2)满水缸。
燃放完爆竹以后,每家的男子都要做一件事情,即挑水。男人们用扁担挑着水桶去水井旁打水,而且一定要把家里的水缸挑满水。据说这种习俗起源于唐朝时期。有一年,过春节的时候,由于燃放爆竹,引发了一场大火灾,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来灭火,导致大火烧掉了很多的物资,以至于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心理恐惧。因此在以后的春节,每家每户都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去挑水,以防备再有那样的火灾出现。后来演变成了春节的一种习俗。也有的解释是说这样做是因为聚财,因为水满缸,可以看作是家里的钱财满盈的表现,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习俗一直在广大的农村还保留至今。不过,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农村里的水井也已经不怎么多了,这种习俗已经快要消亡了。
(3)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现在则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而没有原有的“门簿”之类的做法。在初一这一天,人们都早早起来,吃完饭后,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人便使用各中贴片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和网络视频百年等方式。
拜年时有很多的规矩要遵守的。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表明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返回目录
1、东北地区初一早饭后,除了年长的老人在家里坐等受拜外,人们都要妆扮一新,到本村或邻村亲友家拜年。年轻人都是男女分开,出东家进西家行完礼就走。年纪稍长的则要在受拜之家小坐片刻。
2、华中地区人们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3、华北地区有守岁至午夜时分,鸣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辈要给长辈叩首拜年,讨要压岁钱,全家再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说是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一年诸事顺遂。
4、华东地区拜年五跪。第一次磕头要拜祖先。第二次磕头要拜高堂。第三次磕头是拜乡亲。第四次磕头是送家堂。第五次磕头是跪亲友。
5、华北地区结婚第一年新女婿上门去拜年,里头有很多规矩和讲究。礼品中,荔枝和桂圆是必不可少,这样的“组合”叫做“包头”,“包头”是最重要的礼品。
6、华南地区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大橘,无论多少,一定要是复数,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同时在正月,每个人都要看紧自己的口袋,切忌让别人掏。
7、西南地区对歌喝酒打花脸。大年初二,同胞开始走亲访友,每到一家,便受到主人丰盛的酒席款待,席间以当地苗族独特的方式相互对歌喝酒打花脸,脸越花表示喝的酒越多,越吉祥,越幸福。
8、西北地区拜年赠面食。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口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