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重阳节应该了解的习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重阳节应该了解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的,所以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季节,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对重阳节有着特殊的感情。此外,重阳节还与除夕、清明、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已提到了,屈原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下列习俗:
赏菊重阳节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起源于晋代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登高相传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最初始于东汉。而到了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插茱萸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也有少数地方男子也佩带。
簪菊花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簪菊花的。宋代,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放纸鹞放纸鹞是惠州民间过重阳节的主要特征。纸鹞相当于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正式收割重阳节在陕北是正式收割的时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
蒸米果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其做法是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搅拌,加红板糖,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费长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磨破了无数双鞋,翻过了无数座山,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费长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这一天费长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他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几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告别仙长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没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一书中曾有记载。
重阳吃的菜有哪些
螃蟹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重阳时节有吃蟹的习俗。中秋刚过,北方的蟹正是肥硕之时。说重阳蟹最美有两层含义,一是重阳节前后,蟹肉肉质鲜美,蟹黄肥厚;二是重阳节是个孝心节,天渐凉了,给年迈的父母准备一套保暖衣,送上几只鲜美的阳澄湖大闸蟹,冲上一杯暖暖的姜茶,让老人家暖暖和和过秋冬。
重阳前后,也就是西北风起时,蟹才是最好的时候,雌蟹只只饱满,雄蟹只只膏肥。那么如何辨认阳澄湖大闸蟹呢?还是那8字真言:青背、白肚、全爪、金毛。因为阳澄湖的水草特别肥腴且是石质底,所以在阳澄湖爬过的大闸蟹肚腹洁白,蟹脚上长毛带金,而且腿脚有力。其肉质即使不蘸蟹醋,也照样甘甜美味。
花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重阳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
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据说,早年常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重阳节应该了解的习俗相关文章:
★ 重阳节相关的习俗有哪些
★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
★ 重阳节各地都有哪些习俗
★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 2021重阳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 重阳节的三大特色习俗
★ 重阳节各地习俗有哪些
★ 我国重阳节的习俗
★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 重阳节各地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