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也是仲春时节的开始,时间点在每年公历3月5日-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十四节气惊蛰的由来,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二十四节气惊蛰的由来
惊蛰节气养生吃什么
惊蛰时节如何科学饮食消春火
二十四节气惊蛰的由来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返回目录
惊蛰节气养生吃什么
1、大蒜:
属百合科植物,性辛、温,味辣。肝病病人宜熟用,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等,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软化血管等作用。
2、空心菜:
又名蕹菜,性甘、平,含蛋白、脂肪、无机盐、烟酸、胡萝卜素等,具有解毒、清热凉血等作用。
3、包菜:
即圆白菜、卷心菜、甘蓝,性平、味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E,生用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疼痛有效。
4、木耳:
有黑色与白色之分,性平而味甘,含脂肪、蛋白质、多糖。可益胃养血,具有滋养作用。
5、海藻:
性寒、味咸,含大量碘、藻酸、维生素、蛋白和脂肪等。具有化痰散结之功效。据研究其提取物能较好地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脂质氧化以及抗溃疡。
6、百合:
性平、味甘,含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具有益气补中、益肺止咳的作用,并可软坚安神。秋水仙碱具有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作用,常食百合可防治肝硬化。
7、胡萝卜:
性微温,味甘、辛,富含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亦含挥发油。本品富有营养,健胃消食,生熟均可食,对于提高肝病病人维生素A水平,间接预防癌变的发生具有较好作用。
8、黄瓜:
性寒、味甘,含戊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蛋白质。其细纤维具有促进肠道毒素排泄和降胆固醇作用,其所含丙醇二酸可以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尤其适合脂肪肝的防治。
<<<返回目录
惊蛰时节如何科学饮食消春火
火旺要饮食清淡
春季怒火过旺,对肝胃不好,所以春天人容易上火,呈现舌红苔黄、口苦咽干、口唇生疮,牙龈胀痛等,因而饮食宜清淡,忌油(油炸食物)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可恰当配吃些清解里热、补养肝脏、补脾润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薏苡仁、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荸荠、黄瓜、香蕉、生梨等。
多喝清热养生茶
用菊花、枸杞子、莲子心、胖大海、陈皮、甘草,各取适量冲饮,依据中医理论,菊花、枸杞子能够补养肝肾、养肝明目,用于两目干涩、头昏眼花;菊花又能够疏风清热,胖大海、甘草又能够清宣肺气、清肠通便,用于肺气闭郁、痰热咳嗽、声响沙哑、热结便秘等,陈皮为睥肺二经的气分药,能够理气调中、燥湿化痰,莲子心又能够清心安神,春天常饮此茶能够到达补养肝脏、补脾润肺、清解里热的效果。
惊蛰火旺食西红柿
茄科植物,性平,味酸微甘,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胡萝卜素。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之功效,生熟食用均可。
降火好物冬瓜是也
性微寒,味甘,含蛋白质、维生素、腺嘌呤、烟酸,瓜皮可利水消肿;瓜子可消痈肿,化痰止咳;瓜肉可清热止渴,并可解鱼蟹毒。
<<<返回目录
二十四节气惊蛰的由来相关文章:
★ 二十四节气故事之惊蛰
★ 关于惊蛰节气的来历
★ 关于惊蛰的来历传说及习俗
★ 关于惊蛰节气名字由来
★ 二十四节气故事之惊蛰
★ 惊蛰的由来及风俗习惯介绍
★ 关于惊蛰节气名称由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