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统习俗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吃粽子的习俗,在水系发达的地区,包粽子、划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那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2020_端午节的由来与含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屈原,后来端午节吃吃粽子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由来
提起端午节,人们马上就会想起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生长在二千多年前战国末期的楚国,官位仅次于宰相。由于楚王宠信奸信、听信谗言,将忠贞的屈原削职流放。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抒发自己忧国忧民情怀的著名诗篇《离骚》等。当他听说楚国都城郑都(今湖北江陵县境内)被秦国攻破,痛不欲生,于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怀抱石块,纵身跳人滚滚的泪罗江。屈原投江后,江中渔夫纷纷赶来打捞,一直不见屈原的尸体。一个渔夫把原本为屈原准备的粽子、鸡蛋等扔进江中,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不再吃屈原的尸体。一个老医生拿出一坛雄黄酒倒人江中,说是可以药昏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突然,从江中浮起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屈原的衣襟。人们悲痛万分,就将蛟龙拉上岸,剥皮抽筋以解恨,还将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脖子上,并用雄黄酒抹七窍,说可以防害虫伤害。从此,人们便把五月初五定为屈原纪念日。
端午节的含义
含义一: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含义二: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其他含义:
1、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2、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相关文章:
1.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2.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3.我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中吃粽子呢?
4.为什么每年的端午节都要吃粽子?
5.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