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传统故事有哪些 古代人怎么过冬至

时间:2022-12-01 06:25:38 由 lan 分享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下面就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至的传统故事有哪些 古代人怎么过冬至,欢迎阅读!

  冬至的传统故事有哪些 古代人怎么过冬至

  冬至的传统故事有哪些

  冬至的传说1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

  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的传说2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的传说3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古代人怎么过冬至

  冬至被视作“亚岁”,民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之说——还是要放假。

  汉代时,冬至的假期有五天之久。据《太平御览》记载:“冬至始,人主与群臣左右从乐五日,天下之众,亦家家从乐五日,以迎日至之礼。”

  到了唐宋,内外官吏有七天的冬至假期,和新年假期一样长(寒食和清明假期只有两天)。冬至日在北宋地位甚高,根据《东京梦华录》的描述,最贫穷困顿之人,亦要在这天更换新衣,无论是倾家荡产去买,还是出门跟人假借。这一天,除了穿新衣、享美食,百姓还要祭祀先人,然后去参加政府专为冬至而放开的民间赌博,小朋友在街头巷尾传唱着《数九歌》。苏辙在《冬至日作》一诗中说:“似闻钱重薪炭轻,今年九九不难数。”从南宋时期苏州一带的《数九歌》里,我们可以看出,苏州回暖颇早,还没出九,猫狗已经在寻阴凉地躲太阳了:

  “一九二九,招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bili,均为四声);四九三十六,夜眼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纳两头担;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古代的冬至日看上去一派欢天喜地,事实上,古人对冬至始终抱有战战兢兢的恐惧和畏惧之心。《周易》说“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汉代规定,在冬至日前后,人们要“安身静体”,官员不工作、不听政,有事儿日后再说(“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直到唐代,冬季还是一个颇为凶险的岁时。从古代农事信仰来看,冬至时分,阴阳交割,农事终结,万物亡寂,生机禁闭,春日待启,大自然的一切都处于由死转生的微妙节点之上,人类应小心谨慎地度过。

  古代冬至吃什么

  岁岁冬至,对于“吃什么”这个问题,南北方人总要做一番争论:北方几乎通吃所有年节的饺子,单挑南方五花八门的冬至食物,包括赤豆粥、汤圆、糍粑、年糕、腊肉、羊汤等等。

  其实在古代,北方和南方(主要是浙江地区)都是吃馄饨过冬至的,现今四时可用的馄饨在过去是冬至的专门食品。馄饨历史悠久,三国时代《尸雅》有云:“馄饨,饼也”,不知是说彼时馄饨个儿大,还是那会儿饼都有馅。北方至今仍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万历《绍兴府志》曾记载说“祀先以馄饨,亦或宴饮”,在会稽和萧山的县志里,你还能找到馄饨的做法:“各家有糯米粉、麦子裹肉馅相遗。”没吃过糯米做皮的馄饨,想来口感应宛如一颗肉馅汤圆。

  冬至馄饨的意义主要在祭祀,其次才是食用。美食万千,为什么选了馄饨?记叙清代北京风俗的《燕京岁时记》提供了一种解释:馄饨“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所以说,有古人认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破阴释阳,支助天地间阳气生长。还有人抱着更纯粹的目的吃馄饨——为了更聪明些,因为“馄饨”谐音“混沌”,有糊涂不开窍之意,吃掉“混沌”便可增益智商。

  到了民国,北方冬至日就基本吃饺子了,据说是为了纪念和感谢东汉神医张仲景的挽救耳朵之恩。话说张仲景为了不让人们冻掉耳朵,给大家煮羊汤下饺子,形似“娇耳”——吃了锅里的“耳朵”,便不冻自己的耳朵。

  从古代国人的吃食之中可以看出,大家的联想和祈愿真是丰富极了。南朝荆楚一带冬至吃赤豆粥,是因为疫鬼怕红色的小豆,故可祛病;苏州人吃冬至团、福建人做米圆、潮汕人吃冬节丸,一取团圆之意,二是根据“凡阳象圆”之说,吃圆形食物可以壮阳强身;而四川地区在冬至日进补羊肉,不仅因为食羊可暖和身体,亦是因有“羊”同“阳”,可支助阳气生长。

相关文章:

1.为什么说冬至大过年

2.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节气在古代有什么习俗

3.冬至习俗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4.历史上描写冬至节日的古诗词有哪些

5.冬至知识大全

冬至的传统故事有哪些 古代人怎么过冬至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冬至的传统故事有哪些 古代人怎么过冬至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