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节气是大家很容易搞错的,很多人会经常把他们两的名字交错了。这两个节气就是立冬节气和冬至节气。那么你知道冬至和立冬有什么区别吗?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冬至和立冬意思不同。冬至预示着寒冬即将来临,天气不再像以前那样温暖了,而且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最长,你可以睡的久一点;立冬则代表着冬天的开始,意思就是把秋季的农作物全部储存起来准备过冬,动物们也准备进入冬眠了。
冬至来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进入数九严寒的深冬了,这个时候不仅有雪花飘落,而且非常寒冷,这样的天气之下你根本不想出门。而且在冬至这一天有一个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饺子,南方则是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
而立冬就不同了,立冬的时候天气虽然寒冷,但是还没有结冰,更不会下雪,所以还是有好多的人出去玩耍。但是在立冬的时候就要准备一些关于冬天的食物了,准备开始收藏一些菜到深冬的时候吃。而且古代立冬这一天还会准备迎冬礼,好多的人聚在一起庆祝冬天的到来。
但是到了现在立冬已经不再被人们重视了,觉得它只是一个节气而已,但是冬至却一直被人们记在心里,因为在这一天有标志性的传统食物,一个是饺子另一个是汤圆。
立冬,冬三月之始。《孝经纬》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的“冬”字同“终”,有万物收获、储藏之意,意指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此时,草木凋零、动物蛰伏,万物都趋于休止,开始养精蓄锐,为春季的勃发做储备。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是说水从这时起,就会渐渐结冰,尤其是北方地区;
二候“地始冻”,再五日,气温降到零度,土地表层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其中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三候时,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古时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冬至还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之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冬至,古称“日短”或“日短至”;古人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