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由来和风俗

时间:2022-12-01 06:35:20 由 王霞 分享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为冬三月之始,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立冬的由来和风俗,希望大家喜欢!

立冬的由来和风俗

春秋时期,人们用土圭(立杆测影)测量日影长短。日影最长、太阳移到最南端一天,定做冬至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习俗

一、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二、贺冬亦称“拜冬”

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三、冬泳

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泳是集冷水浴、空气浴与日光浴于一体的“三浴”,是冬泳人最喜爱的健身方式。“三浴”的好处已为人们所熟知,特别是在当前“文明病”流行情况下,江河湖海中丰富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日光浴中的紫外线对健身、供氧、防治骨质疏松等都十分有益,耐冷的程度要比冬季陆上其他体育项目强烈。

四、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识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扫盲;“训练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训练,培养人材;“普通学习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五、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有些老师人家,在立冬或冬至这天,像过大事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在庭房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六、放牛娃

漫长的冬季,嫩草少,喂牲口主要靠干草料。为了改善牲口的饲料,趁严冬来临之前的深秋和初冬季节,故有放牛吃青草的活动。冬季的麦田里像草萍一样,一层青草铺满大地。只要麦根扎得实在,长出地面的麦苗,不怕牲口吃,不怕人脚踩。常见冬季里在麦田搭台唱戏,人山人海把麦苗踏平了,但等于上了一层肥,第二年麦子长得特别兴旺。因此,冬季里在麦田放牧的人不少。陕西关中地区,冬季里的麦田放牛娃多。放牛娃多半都是十几岁的穷孩子,他们上不起学校,只好当牛倌放牛。放牛娃的任务是吃罢早饭,带上几个馍馍,把牛拉在野外的麦田里,让牛吃草。中午一般不回家吃饭,啃冷馍,喝凉水,就算是一顿野餐。到了日落西山,天黑了再回家。牛肚子里吃的草饱饱的,就算成功地完成了一天的任务,能得到主人的赏识,否则就要挨批评。放牛娃也有放牛娃的乐趣,他们成群结队地联合起来,趁牛吃草之际,在田野里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一种是在地头、路边围坐起来,“丢方”、“顶四楞”、“狼吃娃”,这三种游戏都是民间围棋形式,开展起来很简便,用石块在地上画上棋盘,捡些石子作棋子,就可随时随地开展起来。还有一种野外游戏是“打尜(ga),尜是用木头削成两头尖中间大的一枚玩具。玩时先在地头挖一小坑,用“木别子”(用木头削成的木片)撑着,然后用尜棒(打尜的棒)击打木别子的一端。尜扬起,再用尜棒向远处打。打远赢,打近输。输者喝苏(一口气从尜落处喊到打尜的起点)。再一种野外娱乐活动就是讲故事、唱山歌、唱野乱弹(秦腔)等。在野外常听到放牛娃的悠扬歌声:“太阳出来满天红,放牛娃心里喜呀喜洋洋”。还可以听到放牛娃放荡不羁的野乱弹:“窑门外,拴战马,将心疼烂”。

立冬当天吃什么

立冬当天可以吃饺子、咸肉菜饭、膏滋、甘蔗、糍粑等食物。

吃饺子

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吃咸肉菜饭

立冬日吃上一碗咸肉菜饭,是老苏州们的特定习俗。用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咸肉、米醋为原料,使用砖砌的炉灶,以稻草为燃料,烧出来的饭又香又糯。咸肉菜饭虽然没有载入苏州的名食谱,但它从来不缺少喜爱它的食客。

其实,吃咸肉菜饭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即吃咸补肾。咸味自古被列为五味之首,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最易伤害肾的阳气。咸味食物入肾,能起到补肾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多吃盐。

吃膏滋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

通常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千万不可“跟风”吃,讲究“一人一方”,先吃“开路方”试探性调补,做适当调整后再开正式药方。

喝草根汤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吃糍粑

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立冬吃什么水果

1、苹果

苹果熟吃可止泻,生吃可治便秘,饭后吃能助消化。研究人员还发现,—天吃一个苹果,对肺大有好处,可以减轻污染物引起的肺功能恶化。

2、柿子

柿子的营养价值很高。成熟的柿子中含糖15%,蛋白质1.36%,脂肪0.57%,以及粗纤维、胡萝卜素、钙、磷、铁等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比一般水果高1-2倍。生柿能清热解毒,是降压止血的良药,对治疗高血压、痔疮出血、便秘有良好的疗效。

3、菱角

菱角的营养价值可与栗相媲美,每百克鲜菱肉含蛋白质3.6克,脂肪0.5克,糖类24克,并含有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含有多种氨基酸,被视为养生之果和秋冬进补的药膳佳品。

4、冬枣

冬枣是VC含量非常惊人的食品,每100克果肉当中,维生素C含量可以高达380~600毫克,是苹果的70倍之多,是柑橘的16倍之多,就连同样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山楂也要甘拜下风。

5、柚子

中医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是冬季养肺和缓解感冒后咳嗽的良好水果。柚肉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成分,能降血糖、降血脂、瘦身健体、美肤养容,是医学界公认的最具食疗效益的水果。

6、吃甘蔗

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立冬的由来和风俗相关文章:

★ 大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 立冬吃饺子的寓意是什么

★ 立冬下雪有什么说法

★ 24节气立冬的传统习俗

★ 2022关于立冬节气的知识

★ 立冬节气养生常识大全

★ 2021年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 立冬的养生常识与技巧

★ 2021冬至吃汤圆的由来简介

★ 2022立冬养生进补吃什么

观看视频教程立冬的由来和风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