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预示着数九天的开始,冬至过后频繁袭入南下,也活跃起来。至于天就是一年中最寒冷时刻了。冬至节气节气当日,太度最低,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传统食物及注意事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汤圆
汤圆有着“团圆”的意思,冬至吃汤圆如今在全国都十分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饺子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是古代的一句古话,在现代里今天冬至吃饺子虽然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馄饨
馄饨原来是北方盛行的一种食物,但现在南方人们也喜欢冬至吃馄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糯米饭
在中国四海八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糯米饭有蒸加红枣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元宵节的汤团、八宝饭、糍粑、年糕,端午节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清明的青团,清明粑。各地都流行各种口味糯米饭,各种糯米饭的甜咸酸辣做法层出不穷。
羊肉汤
据说是从汉代的大将军樊哙那里传来的。冬季多吃羊肉有利于身体内火旺盛,抗寒有效,是冬季饮食首选。在山东一些地方,冬至喝羊肉汤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冬节丸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冬至(英语:winter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长至节”等,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1、养肾为先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2、冬至养生重在养心
冬至养生的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3、冬至出外要保暖
进入冬至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冬至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4、起居护养要适度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5、运动养生适度为宜
运动方面,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
6、增苦少咸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7、食补要吃温性食物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8、温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和家人一起吃顿饺子
冬至的习俗是吃饺子,寓意是这个冬天不冻耳朵,生活安康。中国的节日,大多都有团圆团聚的意味,冬至也不例外。冬至这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暖暖活活的饺子,更是幸福快乐。
和朋友欢聚
如果不在家里,在外面奔波、打拼,冬至这天可以跟好朋友一起动手包饺子,或者是外面吃一顿大餐。欢聚的日子总是难得又短暂。节日这天,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享受节日的快乐。
给远方的爸妈一声问候
在远方的孩子,永远是爸妈的牵挂。在冬至这天,提前给爸妈打声电话,报个平安。在电话里,跟爸妈说说生活近况,工作的事情,不要让爸妈担心。
给未来的他/她一个承诺
在节日这天,可以安排自己的他/她跟父母见面。在节日这天,带着心爱的人,跟自己的父母好好聊聊未来,给大家一个承诺。在节日这天,更增添了快乐的氛围。
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是单身,又身在远方,可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自己去吃一顿火锅,热腾腾的雾气升腾,让自己温暖起来。自己去看一场电影,用别人的故事感动自己。
写一写日记,记录今年的重大事件
用写日记的方式,会议这一年发生了那些事情,有什么样的收获。不管是快乐的会议还是苦涩的记忆,都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进。
冬至的传统食物及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 冬至的传统食物及养生重点
★ 冬至的民俗活动及传统饮食
★ 立冬的注意事项及养生常识
★ 夏至的传统习俗及注意事项
★ 冬至时节南北地区传统饮食介绍
★ 冬至养生进补吃什么及注意事项
★ 冬至传统食物有哪些
★ 冬至时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 冬至养生8大要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