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庄子问道》傅佩荣讲座,傅佩荣,公元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内容:主题一:人间患难深重 第一集:深度虚无主义 第二集:身体的困境 第三集:心智的茫然 主题二:心斋与道契合 第四集:心斋的修练 第五集:顺从“不得已” 第六集:化解一切的执著 主题三:外化而内不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向庄子问道》傅佩荣讲座,傅佩荣,公元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内容:主题一:人间患难深重 第一集:深度虚无主义 第二集:身体的困境 第三集:心智的茫然 主题二:心斋与道契合 第四集:心斋的修练 第五集:顺从“不得已” 第六集:化解一切的执著 主题三:外化而内不化 第七集:不与世俗争胜 第八集:外化的秘诀 第九集:内不化的快乐 主题四:从真实到美感 第十集:以身合心:从技术到艺术 第十一集:以心合道:静与游 第十二集:美感洋溢的生命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更新时间:2013-06-08 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