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消防教育安全知识

时间:2022-12-06 08:54:58 由 打坐者 分享

“消防”即是消除隐患,预防灾患,狭义的意思在人们认识初期是:(扑灭)火灾的意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生消防教育安全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消防教育安全知识

小学生消防安全及逃生自救常识

防火应注意什么

1、不玩火。有的同学对火感到新奇,常常背着家长和老师做玩火的游戏,这是十分危险的。玩火时,一旦火势蔓延或者留下未熄灭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

2、不吸烟。吸烟危害身体健康,又容易诱发火灾,要遵守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吸烟。

3、爱护消防设施。为了预防火灾,防止火灾事故,居民楼、公共场所都设置了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沙箱等消防设施,还留有供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要自觉爱护消防设施,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在家中如何注意防火

1、使用家用电器要符合安全要求,不乱拆卸,以免造成安全性能下降,引发火灾。

2、使用发热的电器(如电熨斗)要小心,不可使其引燃易燃物品。

3、电器使用完毕或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器过热而发生危险。

4、使用煤气器具要防止煤气泄露,使用完毕应关闭气源。

在学校如何注意防火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校园,也不带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更不能随意焚烧废纸等。

发生火灾,如何报警

1、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

2、发现火灾,可以打电话直接报警。家中没有电话的,要尽快使用邻居、电话亭或者附近单位的电话报警。报火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单位或地点,讲清所处的区、路名、门牌号码或乡村地址,还要讲清是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样。

3、报警以后,安排人员到附近的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通往火场的道路。

4、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1、一旦身受火灾威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

2、身处一楼时,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如火势较大则可以采取保护措施,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然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高层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也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

5、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6、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7、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想办法用水将身上的火熄灭。

8、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烟气侵害。

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大全

起火灾的七种原因

1、用火不慎:指人们思想麻痹大意,或者用火安全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造成火灾的行为。

2、电气火灾:指违反电器安装使用安全规定,或者电线老化或超负荷用电造成的火灾。

3、违章操作:指违反安全操作规定等造成火灾的行为,如焊接等。

4、放火:指蓄意造成火灾的行为。

5、烟:指乱扔烟头,或卧床吸烟引发火灾的行为。

6、玩火:指青少年儿童、玩火柴、打火机而引发火灾的行为。

7、自然原因:如雷击、地震、自燃、静电等。

除了上面提到的七种主要起火原因外,原因不明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火灾所占比例也不少。并且从近几年火灾直接原因,原因不明造成的火灾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怎样预防火灾事故

火是一种自然现象。驯服的火是人类的朋友,它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但火如果失去控制,酿成火灾,就会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据统计:2010年我国共发生火灾13.2万多起,死亡1108人,而其中有8%的火灾是因青少年玩火造成的。可见,了解掌握一些消防知识,减少和预防火灾的发生,对同学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1)不玩火

许多同学对火感到新奇,常常背着老师和家长做玩火的游戏。有的点火烧纸、烧柴草,在野外堆烧废轮胎、废塑料等,还有的在黑暗处烧火柴、弹火柴棍、燃放烟花炮竹,有的抽烟乱扔烟头。然而,几乎每一种玩法都具有引起火灾的危险性。同学们年纪小,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所以平时应注意做到:

1.充分认识玩火的危害性和可能带来的严重恶果,无论任何时候都不玩。

2.打火机、火柴、鞭炮等常常是诱发儿童玩火的物品,平时不要在身上携带这些东西。

3.不要吸烟,同学间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如发现有同学玩火应该立即制止,并报告老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

(2)爱护消防设备,保持通道畅通

为预防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防患于未然,人们在许多地方设置了消防设备。这些设备一旦被挪用或损坏,遇上火灾,人们就会束手无策。

1.不要搬动、挪用或损坏消火栓、水枪、水带、灭火器等。

2.现代化的商场、宾馆、图书馆等许多公共场所的墙上都安装有红色火警按钮,同学们千万不要随意按动它。

3.楼梯通道是发生火灾时人员脱险逃生的通道,也是抢救火场被困人员的必经之路,务必保持畅通无阻,不要在这些地方存放自行车和堆放杂物。

(3)学生宿舍内预防火灾

1、不私拉乱接电源线。

2、台灯不要靠近枕头和被褥。

3、不能在宿舍内吸烟。

4、不在蚊帐内点蜡烛看书。

5、不焚烧杂物,点蚊香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6、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7、要人走断电。嗅到电线胶皮糊味,要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小学生消防知识 学生必备

防火应注意什么

1、不玩火。有的同学对火感到新奇,常常背着家长和老师做玩火的游戏,这是十分危险的。玩火时,一旦火势蔓延或者留下未熄灭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

2、不吸烟。吸烟危害身体健康,又容易诱发火灾,要遵守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吸烟。

3、爱护消防设施。为了预防火灾,防止火灾事故,居民楼、公共场所都设置了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沙箱等消防设施,还留有供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要自觉爱护消防设施,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2

在家中如何注意防火

1、使用家用电器要符合安全要求,不乱拆卸,以免造成安全性能下降,引发火灾。

2、使用发热的电器(如电熨斗)要小心,不可使其引燃易燃物品。

3、电器使用完毕或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器过热而发生危险。

4、使用煤气器具要防止煤气泄露,使用完毕应关闭气源。

3

在学校如何注意防火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校园,也不带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更不能随意焚烧废纸等。

4

发生火灾,如何报警

1、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

2、发现火灾,可以打电话直接报警。家中没有电话的,要尽快使用邻居、电话亭或者附近单位的电话报警。报火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单位或地点,讲清所处的区、路名、门牌号码或乡村地址,还要讲清是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样。

3、报警以后,安排人员到附近的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通往火场的道路。

4、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5

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1、一旦身受火灾威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

2、身处一楼时,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如火势较大则可以采取保护措施,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然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高层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也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

5、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6、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7、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想办法用水将身上的火熄灭。

8、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烟气侵害。


学生消防教育安全知识相关文章

★ 学生消防知识培训

★ 2019全国中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

★ 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常识

★ 消防安全教育小知识

★ 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 学生必备消防安全知识

★ 消防教育安全知识常识

★ 消防教育安全常识知识

★ 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整理

★ 校园消防安全知识

学生消防教育安全知识相关文章:

★ 学生必备消防安全知识常识2022

★ 交通安全教育知识

★ 消防安全教育知识梳理

★ 学生交通安全知识

★ 消防安全知识常识小学初中

★ 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意识2022

★ 2022交通安全知识常识有什么

★ 2022消防安全教育知识

★ 描写春天的小学生古诗大全

★ 消防安全防范教育知识

观看视频教程学生消防教育安全知识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