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课考研笔记

时间:2023-01-03 10:27:12 由 暖阳1 分享

历史学专业课考研笔记

  历史学专业课考研笔记

  第一章 原始社会

  【内容概述】

  本章主要考查中国史前时期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等。其中人类文明的起源,史前时期的人类文明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当时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命题预测】

  统考 313

  本章内容在整个古代史中较其它章而言,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不是出题的重点篇章。出题的 3 313 统考 侧重点应该在选择题、名词解释上, 一般不会出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文明的发现,如 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题的重点,按照以往考研出题的规律来说,这部分内容一般会出一个名词解释或者选择题;另外,氏族公社、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也有出选择题的可能。

  自主命题侧重点应该在名词解释、简答

  一、中国猿人

  1.直立人

  元谋猿人 1965 年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位于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发现猿人的左、右上内侧门齿两颗,属同一青年男性个体,定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元谋人的生活年代距今 170 万年左右。

  蓝田猿人 1963 年在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发现一个完好的猿人下颌骨化石; 1964 年蓝田县公王岭又发现一个不很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前者距今至少约 65 万年至 75 万年。蓝田猿人的眉脊骨特别粗大,前额低平,嘴部突出,牙齿较大;其脑壳较圆,脑量较小,约为 780 毫升,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外形轮廓呈楔形。蓝田人是迄今已知亚洲北部最古老的直立人,属早更新世晚期或者中更新世早期。

  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遗址发现得比较早、而且是较重要的旧石器早期遗址。北京猿人又称“北京人。” 自 1921 年至 1966 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经过大规模的发掘,得到大量的猿人骨骼化石,共有头盖骨 6 个。北京猿人脑量增大,其平均脑量为 1059 毫升。北京猿人仍带有较明显的原始性。成年男性平均 1.62 米,成年女性平均 1.52 米。北京猿人的绝对年代约在距今 70 万~ 23 万年之间。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而劳动又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2.早期智人 ( 古人 )

  大荔人 1978 年春,陕西大荔县发现,为一年龄不足 30 岁的青年男性个体。头骨与北京人的性状接近。脑量约 1120 毫升。大荔人比北京人进步,距今 23 万~ 18 万年间。 大荔人的形态介于直立人与早期智人之间,属于早期智人的古老类型。大荔人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古人类学研究上的一大空白,属于中更新世早期智人的标本,在目前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丁村人 1954 年山西襄汾县丁村发掘到,与现代黄种人较接近。铀系法测定遗址年代距今 21 万~16 万年,但氨基酸外消旋反法测定其距今只有 7 万年。

  许家窑人 山西省阳高县的许家窑遗址是目前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最为丰富、规模最大的遗址。 1974 年、 1976 年、 1977 年曾几次发掘,发现许多块人骨化石。许家窑人有接近现代人的特征。距今 12.5 万~ 10 万年间。

  二、母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是继原始群之后形成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氏族公社的第一阶段,也是主要阶段。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时期,是在距今约 7 千到 5 千年左右。

  1.我国发现的新人化石

  山顶洞人:1933 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发现基本完整的三个头骨(一男二女)和其他骨骼。经测定,山顶洞人距今约有 1.8 万年。 弓箭的发明是这一时期人们在劳动技能方面的突出成就,它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新人时期人们已学会用兽皮缝制衣服;有爱美的观念;可能已经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当时人们过着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的经济生活。

  氏族制的确立:新人阶段由于制造工具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过去那种不稳定的、松散的血缘家庭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要求能够经常保持经济联系的、比较稳定的生产集团和生活单位的出现,以保证生产的持续和技术经验的继承和积累,这就是氏族产生的经济基础。

  族外婚:氏族产生的前提。族外婚的出现除了上述经济原因外,还由于人们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产生的不良后果,逐渐对婚姻从习惯上进行了限制,即禁止同胞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间的通婚,这种婚姻关系称为族外婚。

  氏族:起源于一个老祖母,有特定的氏族名号,以族外婚为前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的社会单位。母系氏族制确立的经济原因是由于女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因为女子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另外一个原因是由婚姻关系所决定的,因为族外婚仍然是群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留在氏族内的都是各代女儿的子孙,这就必然确立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

  2.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1)主要的文化遗存有:大约距今 1 万年左右,我国的母系氏族公社进入繁荣阶段,这一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文化时代。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距今约五千多年,属于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文化。这类文化是 1921 年首次在河南渑(miǎn)池县仰韶村发现,因以“仰韶”作为这类文化的名称。分布区域很广,遍布于黄河中上游各省,以手制精致的彩绘陶器和磨制石器为其主要文化特点。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和临潼的姜寨遗址。半坡村遗址:实行族外婚,农业出现,处于锄耕农业阶段,谷物为粟、稻;家畜饲养主要为猪和狗。

  河姆渡文化: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浙江宁绍平原东邻地区。距今 6-7 千年,是我国南方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发现杆栏式建筑。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西北的甘、青地区,距今约4500 年左右。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地区,近年来有许多重要的发现。

  除上述文化外,已经发现的还有川鄂三峡地区的大溪文化,江汉平原的屈家岭文化,淮河流域的青莲岗文化,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北方草原地区的细石器文化,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以绳纹粗陶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等。

  (2)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

  在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下列几点:

  ①最主要的成就是原始农业的发生。农业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石器多经过磨光或穿孔,有石斧、石耜、石铲、石刀、石镰等,还有石磨棒、石磨盘等谷物加工工具。黄河流域以种粟(谷子)为主,江南地区则普遍种植水稻。原始农业的发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人类逐渐定居下来。

  ②家畜饲养业也已发生。家畜饲养业是在狩猎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渔猎经济在当时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

  ③原始手工业的发生和发展也是这一时期的突出成就。当时的手工业以制造陶器为主。

  三、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父系氏族公社是继母系氏族制之后的又一个社会阶段,是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

  1. .父权制的确立

  (1)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存

  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 1928 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和安徽北部等地区。龙山文化经历时间长,分布辽阔,各地区有不同特点与类型,一般分为山东龙山文化(约前 2500—约前 2000)、河南龙山文化(约前 2600—约前 2000)、陕西龙山文化等,又各分为若干类型。龙山文化的人们已处于父系氏族社会,已出现城堡,到晚期又出现铜器。

  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的一种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 4300—前 2400。因 1959 年首先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鲁南,南达苏皖北部。根据大汶口文化内涵的不同特点,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期。生活用品主要是陶器,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并用琢钻和管钻法打孔。装饰品做工精致,中期以后出现雕刻镶嵌技术。早期为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出现男女合葬,已确立父系家长制,出现贫富分化。

  良渚文化: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 1936 年最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阵而得名。距今约四、五千年左右。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陶器以夹沙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普遍采用轮制。石质工具种类多,手工编织发达,出土有竹编和丝、麻织品。良渚文化应是马家浜文化的继续和发展。

  (2)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比母系氏族公社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表现:

  ①发明了铜器。大汉口文化、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中均发现红铜器,多为小型工具或饰物。这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取得的最大成就。

  ②农业和家畜饲养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③手工业技术有了提高,出现了冶铜业、丝织业等新兴的手工业部门。陶器制造有了很大的进步。玉骨器的制造是这一时期手工业的突出成就,

  (3)父权制的确立

  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男女在氏族中经济地位的变

  化。这一时期男子的劳动由狩猎和捕鱼转向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占据了原来女子从事的经济领域,成为氏族主要经济活动的承担者,处于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地位的变化,父权制逐渐取代了母权制。

  这时的婚姻形态已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度。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是父权制确立的标志。父权制确立以后,世系从父系计算,财产也按父系继承,与母权制的情况正好相反。

  2. .私有制、阶级及国家的出现

  ①私有制的出现: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的财产公有制渐趋瓦解,私有制由萌芽而产生。私有制的出现主要反映在这个时期的墓葬中,死者随葬品多寡悬殊的现象严重。当时不仅出现了私有制,而且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

  ②阶级的出现:关于阶级产生的情况,也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齐家文化中有奴隶殉葬的现象。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的不断分化,人们的关系也在重新组合:富有者成为氏族贵族,成为奴隶主的前身;贫困者往往要承受富有者的剥削和奴役,从而沦为奴隶。

  ③国家的形式: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途径,是在各个发生了阶级分化的氏族部落间的冲突与联盟中形成的,不同于欧洲历史上任何国家兴起的形式。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在尧、舜时期。我国的历史从这时起进入了阶级社会。

  3. 传说时代的中国

  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五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是:黄帝轩辕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重华氏;

  三皇:

  伏牺氏,亦称庖牺氏。其原意是能够驯服鸟兽的人。传说中的伏牺氏曾被描述为人首蛇身。汉代人又把伏牺氏与太皞连起来,说成是一人,称“太皞伏牺氏。”亦有说伏牺、女娲为夫妇,或说本为兄妹。女娲亦为人首蛇身,故出现了伏牺女娲交尾的图像。有巢氏、燧人氏,有巢氏是教人们建筑木构居室的人,

  燧人氏是教会人们取火熟食的人。

  神农氏,这是一个教民农耕的人。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相看土地的肥硗高下,尝百草之味,让人民以避毒物,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

  五帝:按照《史记·五帝本纪》说法,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在不断的部族冲突与斗争中,炎帝、蚩尤、太皞、少皞皆曾遭到失败。失败部族的后裔多迁徙他处。而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则成为华夏族正统的部族领袖。

  禅让制:传说古代实行的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讲述他们登上部落首领位置后,选贤与能,把贤能者举荐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在生前就让他们辅佐自己处理政务,死后便让他正式登上首领的位置。


相关文章:

1.2018历史学考研怎样做笔记才能有助于记忆

2.历史学考研近代史笔记

3.2019历史考研:高分的复习方法

4.中国古代史书籍笔记介绍5篇

5.送给考研学子的话

历史学专业课考研笔记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历史学专业课考研笔记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