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兔年为什么被称为“双春年”

时间:2023-02-06 11:11:42 由 亦非花儿 分享

2023兔年为什么被称为“双春年”_癸卯兔年为什么是闰二月

2023年兔年为什么被称为“双春年”?双春年,即是指在一年之内出现了两个立春节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兔年为什么被称为“双春年”,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2023兔年为什么被称为“双春年”

2023年兔年为什么被称为“双春年”

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刘炎介绍,癸卯兔年的两个立春分别是正月十四(阳历为2023年2月4日)、腊月二十五(阳历为2024年2月4日),这与中国传统历法有关。

“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阴历、阳历和农历的不同说法。阴历是根据月球月相变化而编排的历法,月相圆缺变化的一个周期称为是一个朔望月;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行周期而制定的历法,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称为是一个回归年。”刘炎说:“而农历则是兼顾月相和太阳公转运动变化的一种历法,又称为阴阳合历。”

据介绍,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天,一年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者355天,而一个回归年为365.25天,两者相差约11天,三年累积下来就会相差一个月左右,若按此时间差长期算下来,就会出现春节在夏天过的情况,因此,为了协调阴历年和阳历年之间的天数,农历便通过“置闰法”来使两种年的总天数相适应,使月份与季节对应,一般农历每两到三年就要增加一个月,所增加的月份就是“闰月”。

古代采用“19年7闰”的闰法,即在农历19个年份中,会有7个年份有闰月,出现闰月的年份在农历中有13个月。特别注意,闰月并不是闰年,闰年是指阳历2月份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

刘炎表示,癸卯兔年即有闰月,闰的是二月,所以有两个二月,全年就有13个月,为384天。因为年长长于回归年,所以年初年末都有立春日,即“两头春”;和其相反的情况则是“无春年”,也就是没有立春的年份。

在20世纪的100年中,两头春和无立春的年份都为37次

农历一年中有一个“立春”、双“立春”,或者没有“立春”,都是由阴阳历转换造成的,属正常的历法现象,和凶吉完全无关。旧时人们认为“无立春之年是寡妇年”,不宜嫁娶,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说法。

癸卯兔年为什么是闰二月

这个癸卯兔年有两个二月,那么为什么是闰二月呢?

这里先解释什么是“节气”和“中气”,按照以前的说法,二十四节气其实要分为“节气”和“中气”,单数的节气称为“节气”,双数的节气称为“中气”,比如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第二个节气是雨水,后面是惊蛰、春分等,立春和惊蛰属于第一、第三等单数节气,也就是“节气”,而雨水、春分属于是第二个和第四个节气,则被称为“中气”,后续的节气以此类推。

农历二月之后,正常情况下,下一个月中应该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但兔年的二月份过完之后,下个月只有节气“清明”,“清明”之后的“中气”——谷雨落到下一个月去了,按照历法,当月没有“中气”的月份,就要闰上一个月,所以,癸卯兔年是闰二月。

古代有“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的说法,认为有着两个立春,发生倒春寒的概率比较大,也预示着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阴雨天多,降水丰沛。这种情况下,春季雨都下完了,秋季就大概率会发生干旱的情况,庄稼的长势不会很好,属于“荒年”的范畴。

但是,闰月、双春年等说法,都是人为设置的,当年天气是否寒冷,降雨是否充足,会不会出现干旱等,则是自然现象,它们之间并没有联系。

立春传统习俗

“咬春”:也就是在早上起来先啃一口鲜脆的萝卜。明《酌中志》说:“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咬春”取的是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代表一种吃得了苦、扛得住风雨的韧劲。

“卷春”:很多地方会在立春这天吃春饼和春卷,春卷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豆芽菜馅、豆沙馅,甜口咸口各有不同。薄薄的两张小饼卷着盎然的春意,一口咬下去,讨个好彩头。

“迎春”:迎春也是立春时节的一项传统习俗。按旧俗,立春前一日,由两名艺人顶冠饰带沿街高喊“春来了”,就是传统的“报春”。现在人们大多会一起出门踏青游玩,迎接春天的到来。

“鞭春”:又称为“打春牛”。所谓的春牛是用桑木做骨架,用土塑成的牛。立春前一日,人们会用彩鞭鞭打,男女老少牵“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丰年。

2023兔年为什么被称为“双春年”相关文章:

★ 2023年立春为什么要“咬春”_2023双春年两个立春具体

★ 兔年元宵节灯谜谜题及答案100条

★ 兔年元宵节灯谜图片精选100条

★ 兔年元宵节晚会猜灯谜答案(100条)

★ 2023年双春年是什么意思

观看视频教程2023兔年为什么被称为“双春年”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