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有这么一句老话,如果街上的擦鞋童都在跟你谈论股票的时候,你可要小心。因为这表示你已经在泡沫当中,而且这个泡沫很可能就快破了。如果换成中国语境,这句老话可以改成:假如在街上广场上的大妈都不跳舞了,都在谈论哪支股票价格的涨跌,买入还是卖出山。这也就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泡沫。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欧洲有这么一句老话,如果街上的擦鞋童都在跟你谈论股票的时候,你可要小心。因为这表示你已经在泡沫当中,而且这个泡沫很可能就快破了。如果换成中国语境,这句老话可以改成:假如在街上广场上的大妈都不跳舞了,都在谈论哪支股票价格的涨跌,买入还是卖出山。这也就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泡沫。
当然了,现在的中国有没有泡沫,或者说我们的经济有没有泡沫的成分,这是学者去争论的事情。我呢,半点都不懂,没有资格在这里瞎议论。但是任何时候,对于所谓的泡沫经济,多一点了解,都是好事。尤其是从历史当中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泡沫如何形成,如何爆破,总是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有帮助的。而在所有的泡沫经济事件当中,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那就是群众的疯狂。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愚昧。那种群众不止是无知大众,还包括一些你平时认为他很精明,甚至是整个社会最聪明的一些人物,包括商人、投资者、政府的决策者,不晓得为什么,都做了一些事后看来奇蠢无比、他们自己事后也一定要后悔的事情。要了解这种心理,了角这种心理造成的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底下的整个社会的气氛跟狂热,我今天推荐一本书。
英国人查尔斯.麦凯写的《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书的名字很长,也有很多不同的译名,甚至中文版本有很多,字数不一,薄厚不同。这为什么呢?因为这本英文老书,它讲的是在某个特定的时代,整个人民都失去常理,失去理性,在狂热地追捧一样事情、仇恨一样事情的时候,那种情形。但这本书直到今天,仍然被人诵读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其中有三章,讲的是泡沫经济。所以就有人把这三章拿出来单独翻译,就像今晚推荐的这一本。在《福布斯》、《经济学人》等重要经济评估机构,要求所有投资必读的经典之一。
但是你可能想不到,它的作者查尔斯.麦凯是当年苏格兰一个很有名的记者、诗人,并且是一个流行歌曲作者。似乎与经济并不靠谱。但是,这本书恰恰是使麦凯不朽的著作。他讲的三个泡沫经济事情,说来大家也都知道。第一件是十七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事件,还有法国和英国在十八世纪的密西西比公司泡沫事件、南海公司泡沫事件。麦凯在这三个事件娓娓而谈、绘声绘影,仿佛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与那时的人一同去感受和经历疯狂。然后醒过来,反省今天我们是不是也经历着这种疯癫呢?
“郁金香泡沫”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16世纪中期,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不久,人们开始对这种植物产生了狂热。到17世纪初期,一些珍品卖到了不同寻常的高价,而富人们也竞相在他们的花园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种。到17世纪30年代初期,这一时尚导致了一场经典的投机狂热。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这种总是期望有人会愿意出价更高的想法,长期以来被称为投资的博傻理论)。
1635年,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1615弗罗林(florins,荷兰货币单位)。如果你想搞清楚这样一笔钱在17世纪早期荷兰的经济中是什么价值,你只需要知道4头公牛(与一辆拖车等值),只要花480弗罗林,而1000磅(约454公斤)奶酪也只需120弗罗林。可是,郁金香的价格还是继续上涨,第二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当时的荷兰全境只有两株)以4600弗罗林的价格售出,除此以外,购买者还需要额外支付一辆崭新的马车、两匹灰马和一套完整的马具。
但是,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名称所喻示的一样脆弱,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投机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转移财富时,总有人会清醒过来,这个时候,郁金香泡沫就该破灭了。在某个时刻,当某个无名小卒卖出郁金香——或者更有勇气些,卖空郁金香时,其他人就会跟从,很快,卖出的狂热将与此前购买的狂热不相上下。于是,价格崩溃了,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个万劫不复的大崩溃中倾家荡产。
更新时间:2015-08-13 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