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时间:2023-02-13 13:07:27 由 雪饼 分享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_惊蛰节气的古诗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很多人也不是很清楚了解,节气和现代人生活比较少交集,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惊蛰节气的最大特点就是春雷比较多,雨水也会有明显的增加,一般都是发生在公历3月5-6日交节,在这个节气中海油很多习俗,主要有蒙鼓皮、驱虫、打小人、吃梨等传统习俗。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到了这个节气的时候,我们是可以感受到温度在慢慢回升,是春耕开始的时候,但是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

1、吃梨

惊蛰节气其实是会有吃梨的风俗,在这个节气中会感到比较干燥,很容易让人身体变得很干,所以需要吃梨,这也是一种养生的方式。

2、蒙鼓皮

惊蛰节气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响雷,这个由来其实是一个比较具有奇幻色彩的事情,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个习俗也被流传下来,但不是每个地区都有这个习俗,只有少量地区还保留着这个习俗。

3、打小人

在惊蛰节气的时候,有一些地区,比如香港、澳门会有打小人的习俗,这里说的小人其实就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因此大家都要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这个习俗也是带着大家的期望,希望在来年不会遇到一些小人,希望自己在来年一切顺利。

惊蛰节气的古诗

惊蛰时,雷声阵阵,带来了春的气息。雷是惊蛰给人最大的感受,这一声春雷,叫醒万物。

草儿冒头了,虫儿鸣叫着,天地似乎一下子有了生机。一切都预示着,春天真的来了。

《闻雷》

【唐】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春雨早雷》

【唐】张说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

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

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

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秦楼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惊蛰时,春雷阵阵,惊到了鸠鸟,杨柳随风拂动,春草湿润,那花隐处,有一人正凭而立,赏这春日风光。

词人在末尾点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词抒情含蓄,幽雅和婉。

《菩萨蛮·春雨》

【宋代】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诗人在惊蛰时,思念友人。这春天让人惆怅,似醉非醒。烟雨湿了阑干,杏花也觉得寒意。今天要多添件衣裳,你知道吗?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宋】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水龙吟.惊蛰》

元·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

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

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惊蛰日雷》

宋代 .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山房》

【宋】陈允平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西江月》

【清】陆求可

半夜雷车惊蛰,初春雨脚穿江。

梅花应已满山香。急驾兰桡画桨。

一带青山如沐,半湾绿水停航。

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连纸帐。

谚语云:冷惊蛰,暖春分。惊蛰节气时,乍暖还寒。在这略带寒意的春天,诗人们或思念友人,或抒发惆怅,给这春日平添了一丝伤感。

《春日杂兴》

陈棣

料峭寒犹薄,阴云带晚烟。

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日永消香篆,愁浓逼酒船。

为君借余景,收拾赋新篇。

《夜闻警》

【宋代】吴可

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

卧听邻鸡三鼓鸣,流言敌骑一宵及。

抱衾携幼强趋走,复岭重山且深入。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长秋南奔苦岚瘴,翠华连巡犯卑湿。

顾我飘零岂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代】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

【宋】曹彦约

甲拆多应满药栏,跨缧心已拂轻鞍。

正疑阴因仍飞雪,岂有春中却沍寒。

启蛰候虫犹自闭,向阳梅子自能酸。

误成严冷非天意,说与人心作好看。

《答陈珽主簿》

【宋代】刘克庄

主簿佳公子,何曾染绮纨。

果能磨铁砚,真可歃铜盘。

君壮雷惊蛰,吾衰月阙团。

家贫无宝贝,珍贶欲酬难。

《赠戴竹堂》

【明】陈鏊

琅玕万个绕堂前,开卷悠然胜辋川。

金影碎笼檐外月,玉声清和石间泉。

翠禽啼处烟如锦,紫箨栽来雪尚鲜。

霹雳一声惊蛰起,龙孙高插碧云边。

《苦雨》

【明】释今帾

雷先惊蛰暗经春,野老传闻果是真。

黑雨连旬复连月,绿莓侵榻又侵人。

静煨牛火支寒骨,动借渔蓑覆病身。

最惜东溪老田父,杏花时节不成畇。

惊蛰时节,天气没有冬日的严寒,取而代之的是比较温暖的天气,此时,诗人们或郊游,或访友,感受这难得的春光。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唐】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鳩。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春晴泛舟》

【宋代】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惊蛰节气特点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这般描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时节,渐有春雷,温暖的气息使蜇虫从冬眠中渐渐苏醒过来,开始四处活动。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来临意味着春天的真正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将迎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的浓浓春光。

“惊蛰”过后,气温和地温都在不断升高,土壤解冻,春风化雨,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农民就认定“惊蛰”是春耕的开始。“农家无闲人,锄头不停歇”“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等农谚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这个节气的重要性。

惊蛰时分,“春雷惊百虫”。江南地区的蚕农望着新发的桑芽,还在计算着“白胖子”破卵而出的时间;茶农们还在精心打理条条“绿龙”,准备明前茶的采收。而在海南,气候温暖,家蚕已经长到了三龄,雨露也沾湿了春茶叶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桑蚕研究中心副主任耿涛介绍,江南地区通常“小满”时节才会祭蚕神、采桑忙,而海南要提前两个多月;海南的“虫动”在“雨水”时节已经开始,现在蚕农们正忙着采集桑叶,迎接“白胖子”的“蚕食鲸吞”。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在欣赏春景、沐浴春风的同时,也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静待收获的时节。

民间素有在“惊蛰”吃梨的习俗,寓意让害虫远离人体和庄稼,远离疾病。保健专家提醒,“惊蛰”过后,气候干燥,人易外感咳嗽,可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花式”吃梨。

“惊蛰”时节,天气虽日趋暖和,但气温起伏不定,尤其晚上和中午温差较大,容易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要在穿着上注意保暖。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相关文章:

★ 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 24节气惊蛰的特点和风俗

★ 惊蛰节气有什么含义

★ 惊蛰节气的象征寓意是什么

★ 惊蛰的由来和风俗

★ 惊蛰节气的民俗民风

★ 关于惊蛰的物候特点

★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2023惊蛰又叫什么名字

★ 惊蛰是什么季节的节气

观看视频教程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