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由来

时间:2023-03-22 17:22:10 由 李鑫云 分享

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由来_夏至节气的传统食物

夏至天气很热,应该注意养生,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要夜晚露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由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由来

夏至和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周朝建立以后,周公派专家拿着一根八尺长的土圭去测全国的中心。他们把一年中影子最长的这天定为冬至,最短的这一天定为夏至。这就是夏至的由来。夏至是每年公历的6月20日、21日或者22日,夏至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时长最长的一天。“夏至”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夏天的开始。

古代的夏至日,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对于农民来说,是最忌怕夏至日这天有雷雨天气。民谚称:“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家人来说,都是会影响农作物收成的。

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北京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绍兴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无锡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漠河

漠河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由于纬度高,使漠河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县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是人们旅游观光的最佳季节。因此,自1989年以来,漠河县把“夏至”定为旅游节,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镇及北极村进行。每当夏至到来便有数万人到北极村欢度夏至节。

山东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岭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

夏至三候的解释

夏至: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的风俗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3、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4、食夏至饼

在古代,夏至之时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肉类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谓之“夏至饼”。夏至这天,古时还有食麦粽之俗,而且亦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5、吃馄饨

夏至这天,古代有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习俗。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古人吃过馄饨之后,开始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健康成长,身强力壮。

6、夏至节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7、夏至称人

在古代,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时夏至称人习俗,表达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强烈愿望。

8、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9、吃补食习俗

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犬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古时民间便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古代官府也停止办公事。

10、互赠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习俗。《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这些皆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妇女以此相互赠送,来消暑避伏。

夏至养生知识

运动不宜大汗,提倡每天温水洗澡

运动调养,是各个节气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最好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锻炼身体最好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项目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如果运动过激,会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

运动之后,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绿豆盐水汤,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夏至过后,天气日益炎热,提倡每日温水洗澡。温水澡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由于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饮食清淡,宜适量“吃苦”

夏天炎热,人体出汗多,水分和矿物质流失大,因此应注意膳食营养摄入均衡。

只要不偏食、不挑食,注意好饮食中荤素、粗精的搭配,就能全面均衡地摄入营养。据介绍,可以多吃瓜果类应季蔬菜,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会比较好。

与此同时,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等疾病。这段时间还可多吃苦瓜、香菜。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能清热泻火,但体质虚弱者不宜食用。

夏日里,很多人喜爱贪食冷饮,对此,专家也提醒,如果频繁地进食各种冷冻饮品、冰镇瓜果、雪糕、冰淇淋等寒凉食物,就会使胃部受到强冷刺激而造成胃部急剧冷缩,胃部需要的气血急剧增加,心脏和脾脏调动大量的血温热肠胃。经常如此,不仅脾胃受损,心脏也跟着受累。体内寒湿加重,水湿、废物和毒素又无法及时、顺畅地排出体外,身体免疫力下降。同时还会引发毒素堆积,导致颜面生暗疮、长色斑。有的人脸色总是苍白或发青,就是因为体温偏低造成气血停滞、流通不畅导致的,传统医学称之为“寒湿”重。脸上长痘和斑,是脾胃阳气不足,不能迅速代谢体内垃圾,造成不良垃圾存于体内,并且随着经脉巡行到面部而生。

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由来相关文章:

★ 夏至节气的风俗知识

★ 夏至节气的气候特点

★ 2023夏至节气的气候特点

★ 夏至节气的养生知识

★ 夏至节气的饮食禁忌

★ 夏至不同地方吃什么

★ 夏至节气的养生之道

★ 夏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 二十四节气处暑时节代表什么

★ 二十四节气大雪介绍

观看视频教程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由来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