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现代所谓的国学大师比较不敢触碰的经典。我们听过于丹老师讲论语,讲孟子。听过曾仕强讲易经,讲道德国。听过易中天讲三国,甚至有的“大师”讲过阳明心学。但是,极少有人敢硬碰硬讲一讲《中庸》。今天,我们就找到一位胆大包天的老师。他就是金海峰教授。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中庸》是现代所谓的国学大师比较不敢触碰的经典。我们听过于丹老师讲论语,讲孟子。听过曾仕强讲易经,讲道德国。听过易中天讲三国,甚至有的“大师”讲过阳明心学。但是,极少有人敢硬碰硬讲一讲《中庸》。今天,我们就找到一位胆大包天的老师。他就是金海峰教授。
其实,这位金海峰教授所讲的儒学经典,所针对的是现代的普通的听众、学生,如果作为正宗的儒学来说,则不必听这个讲座。如果只是一般了解的话,还是可以听一听金教授讲解的《中庸》。儒学的学习,有它自身的规律与方法。比如我们学习《论语》的学而第一篇第一章:
经: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子,古代对有德之人的尊称。一般加姓,如曾子,朱子,也有加字的,如阳明子。二人交谈,称对方为“子”,相当于现在的您。
注:說、悅同。
注:學之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覺有先後,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乃可以明善而復其初也。
学,效仿。效圣贤。人之初,性本善。但为气禀所局,人欲所蔽,不能明。觉,觉醒,醒悟,明了。有圣人天生气禀正,人欲少,率先明明德,是为先觉者。普通人不能悟,则为后觉者。后觉则要效法先觉之所为。此谓学。
注: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飛也。
小鸟习飞,展翅露白羽。数,书沃反,屡次、反复。我们通过学经典,不断效仿圣贤的心思言行,就像鸟反复练飞一样。
学与习,也不能完全分开来理解,学的方式便是习,习便是反复的学。
如知与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对应知,习对应行。学而时习,就是知行合一。
学了孝,必是行了孝。若只听了孝读了孝讲了孝,而不能切实行孝,便不是学。
注:說,喜意也。
注:既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中心喜說,其進自不能已矣。
时时习之,即常常练习、实践。练习到纯熟于心,我们对圣贤的心思言行切实有了感应,心中非常喜悦,让我们的学习有乐趣,放不下,想停都停不下来。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习得到喜悦,自然学而不缀。敦行五伦之道,确有至乐,如孝父母、悌兄长、慈子女的天伦之乐,一家人心心相通,其乐融融。
再如男女有别夫义妇听,夫妻相濡以沫,恩深似海,那种幸福感是很深很厚的。
再如朋友有信,友以辅仁,互相切磋砥励,仗义通财,那种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巨大安慰,乐在其中。
在单位,领导信任,下属支持,亦有大悦。
注:程子曰:“習,重習也。時復思繹,浹洽於中,則說也。”
重习,不断的反复练习。又常常思辨分析义理,心有所得,所学之义理与本心想应,就会喜悦。
刚才说敦行五伦之道,有行之乐。这里说行的同时还有思辨分析,体会到圣贤所说的义理,心量扩充,解疑释惑,得到更大的喜悦。
注:又曰:“學者,將以行之也。時習之,則所學者在我,故說。”
所谓学,就是拿来用于实践的。时时练习、实践,所学到的就是我得到的,所以喜悦。如果学到的却用不上,就不是我的,不是为己之学,学与不学一个样,何悦之有。
什么学问有用?德性学问有用!在学习中能涵养德性,扩大心量,减少私欲,让人有爱人之心,敬事之心,这样的学问一定有用。
若现时学校所教的物理化学政治,西方的科学哲学法学管理学,不能用于为人处世,不能涵养心性,不能减少烦恼,这样的学问不一定有用。它可能有用,也可能有害。如环境污染、核武器、人心坏乱等。
或曰难道管理一个单位不需要管理学吗?这样的学科,急用再学,不用不学。或者是只需要少部分人学,不适合每个人都学。扎克伯格没学过管理学,但不妨碍他创建一个最大的社交网络。他邀请了谷歌的一位副总裁来担当运营官。或许有人说,至少扎克伯格他学过编程和网络技术——需要强调的是,导致扎克伯格成功的不是编程和网络技术,而是他的兴趣、专注与执着,还有他很少的私欲。
注:謝氏曰:“時習者,無時而不習。坐如尸,坐時習也;立如齊,立時習也。”
时习,每时每刻都在习。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都是习。
尸,祭祀设尸。在祭祀先祖时,择本家少年,将其当作受祭之先祖来事俸,献酒菜。仪式神圣,尸必安静庄重端坐,不敢乱动多言。君子日常也要像尸那样庄重端坐。
齐,读作斋。祭祀前主祭者齐三日戒七日。齐,心思齐一,中正肃穆。戒,不色不荤。君子日常站立也如齐戒期间一样肃穆中正,不斜不倚,不俯不仰。
所谓时习,一是常常习,比如孝亲,要常回家看看。二是时时习,行走坐卧,言谈举止,每时每刻都是习。我们坐在这里论学,怎样坐,怎样端书,结束后回家,路上怎样开车,都是习。就是用我们这颗经过学问涵养的心,去做事。三是每天思辨义理。静下来的时候要想一想所行合不合义,所谓日三省吾身,无事时要省察自己。
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注:樂,音洛。
注:朋,同類也。自遠方來,則近者可知。
同类为朋,同道为友,友必为朋,朋未必为友。小人之朋为党,君子之朋为友。此处的朋,是为道而来,君子之朋,当然是友。
前句说学而时习之心中有喜悦,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修身进德,我们的德性学问渐渐彰显出来,体现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事中,近而远近闻名。所以,同道中人会慕名而来,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坐而论道,互相切磋学习,这是君子一大乐事。
远方的同道都来了,近处的同道可想而知,一定早来了。因为近者悦,远者才来。当然,最先有悦的是自己。自己先悦,然后近者悦,然后更远的同道才被感召。
注: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從者眾,故可樂。”
以善及人,正己化人,用自己的德性感召他人,会得到人们的信任与拥待,当然快乐。
注:又曰:“說在心,樂主發散在外。”
前面说的悦,还在心里。这里说的乐,已经体现于外,品茶抚琴,开怀畅饮,歌咏诗文,彻夜长谈,乐此不疲。
经:“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如果没有同道自远方来,有很高的学问德性也没人知晓没人理解,但我心里没有丝毫怨怒,这不更是君子吗?
注:慍,紆問反。慍,含怒意。
心里生气,没有发出来,为愠。怀才不遇的人,往往心中生怨,叹息自己的才能没有用武之地,生不逢时。一般的人往往如此。只有成德的君子,才能做到心中没有一点怨怒,素其位而行。
注:君子,成德之名。
成就很高德性的人,可以称为君子。
注:尹氏曰:“學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慍之有。”
为己之学,不考虑别人知不知。愠从何来?我们修道之人,刚入门的时候,往往希望影响他人,拉着家人、朋友到处听课。此时家人朋友不理解,便恼了。这便是人不知而愠。如果明白儒家教育的义理,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便不会亟亟于影响他人,只要自己安心学道就可以了。行有不得,返求诸己而已。多么轻松自在。
注:程子曰:“雖樂於及人,不見是而無悶,乃所謂君子。”
有德性而且愿意分享,愿意惠及他人,至于他人接不接受,则不勉强,无可无不可,这才称得上君子。
注:愚謂及人而樂者順而易,不知而不慍者逆而難,故惟成德者能之。
愚,朱子谦称。愚谓,我说。
正己化人,如果被人接受、认可的话,自然有喜乐,这顺乎人的情性,是自然而然的。
而不为人理解,甚至被人误解、排斥的情况下,还能心无怨怒,这是逆于人的正常情绪的,难度很大,只有大贤才能做到,所以才说不亦君子。亦,更。
君子修道,寿夭不二其心,修身以俟天命。
孔子周游列国十几年,追求东周之志,想找到明君兴礼乐教化。但是,当世没有一个国家能用他,尽管各国的国君都非常敬重孔子,但是没有人接受他的治国之道。就连他最敬重的君子,齐国的宴婴都不能接受他的思想。还有很多隐士取笑他,如楚国的接舆,长沮洁溺等(后面会学到)。又有匡地被围,陈蔡之困,历经那么多苦难。孔子依然坚持行道,修道,传道。通过六经,把先王之道传于后世,才有了后来两千多年的灿烂文明。
孔子去世后,许多弟子都在各国为官。特别是子贡,掌六国相印,是当时天下最显赫的人。但是,他的同学原宪,不求荣华富贵,在城郊村野,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子贡听说,就来看他,豪华的车队,身着宰相官服,仆人前呼后拥,拨开茅草荆棘,来到原宪的小草屋里。原宪身穿破蔽的衣冠与子贡相见。子贡说:夫子岂病乎?你怎么混成这个样子。这么穷困啊。原宪说: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子贡惭愧。
原宪何此说?因为孔子的教诲。原宪问耻,孔子曰:国有道,谷。国无道,谷,耻也。国君贤明,君子在朝,才可以入朝为官,这样得来的俸禄、富贵才是心安理得的。如果君是昏君,臣是奸臣,君子不应该入朝为官。因为朝堂不干净,君子不能独善其身,势必为污泥所染所害,这样得来的俸禄是耻辱的,也是危险的。
原宪,可谓人不知而不愠。
注: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學之正、習之熟、說之深,而不已焉耳。
君子之德如何成就的?还是第一句,学而时习,不亦说乎。学得要正,习得要熟,体会到内心深处的喜悦,进而不能自已,勇猛精进。
学之正:所学为正学。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问,就是正学,不偏不邪,大中至正。有些学问乍一听起来觉得有道理,但是经不住推敲思辨。如孟子评价杨朱与墨子的学说,杨朱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杨朱提倡人人为己,每一个个体都好了,天下也就平了。这是民主自由的原型,很容易发展为极端的个人主义,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
墨子说人人为人,爱路人的父母与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天下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爱。这是平等博爱的原型。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只有上帝和圣人能做到对天下一视同仁。普通人做不到,就会弄虚做假。最终人与人失去信任。
所以,杨朱和墨子的学说各走向一偏,不是正学。
注:程子曰:“樂由說而後得,非樂不足以語君子。”
学到心中喜悦,还不算是君子。只有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明德彰显,使得近悦远来,获得友以辅仁坐而论道的快乐,这才可以称君子。
当然,人不知而不愠的,更是君子,是更高层次的君子。我们修道求道,不能停留在贪热闹的阶段,要明白为己之学,主要还是自己学,向内求,而不是致乎外。如果总想着影响他人,带动别人,那还是致乎外,还没入门。
更新时间:2016-12-27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