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时间:2023-03-27 12:10:15 由 wd 分享

2023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我们要弘扬科学家精神,以科学家爱国、创新、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擦亮忠诚担当本色、艰苦奋斗底色、开拓创新成色,书写新时代最美华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篇1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催生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科技发展黄金期。在科技报国的实践中,我国科技工作者为保卫新中国、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在祖国热土上涌现出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等一大批享誉全球的科学家,创造了航空航天、水利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一个个科技进步的伟大奇迹,形成了以“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

传承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科学家精神。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是科技工作者传承不息的精神情怀。为建设新中国,众多海外学者学成归国。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者已经达到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全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以“两弹一星”为典型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响应祖国号召投身科学实践。在全国力量的配合下,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怀揣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在荒漠中蛰伏多年,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带来巨大飞跃,有效遏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嚣张气焰,为保卫我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作出杰出贡献。他们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生活环境,在荒漠戈壁利用简单的计算工具完成科学研究工作,为中国科学家精神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弘扬比肩世界、敢为人先的科学家精神。旧中国科技工作实践以生产必要所需为主要任务,对创新的要求较低。新中国成立之后,为根本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科技落后的社会面貌,早日赶上西方国家,我国实施“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赶超战略,广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创新日益成为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继研究出“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以及“海水稻”,为解决世界人民温饱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作出卓越贡献;李四光等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打破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屠呦呦从青蒿中成功提取了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正是科研工作者们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创新,才能使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日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践行重视教育、奖掖后人的科学家精神。育人是科技工作者一直以来的使命和担当。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成立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和专业院校,构建了多方位多领域系统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家作为具有突出科研成果的科技工作者既要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又要做提携后学的领路人,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蓬勃发展、人才辈出打造坚实基础。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在科学组织中投入大量精力,他所带领的原子能所成为人才辈出的科技创新场所;著名力学家童秉纲苦练教学法,解决理论授课中理论易习题难的问题,并协助钱学森建立专业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能够进行技术科学研究的人才……正是无数科学家把发现和培养青年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责任,中国的科技创新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创造更多辉煌。

在“科技报国”的进程中,我国实现了从科技基础薄弱到科技成果“井喷式”出现的质变。中国科学家在这一时期以赤子之心,不畏艰难险阻、矢志报国奉献,以自主创新之志成功解决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发展问题,并为世界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传承、弘扬、践行科学家精神,坚定科技报国志向、勇攀科学世界高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篇2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也要学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并以科学家精神促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弘扬“一片冰心在报国”的爱国情怀。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历史不会忘记,面对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困难局面,一大批留学人员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怀抱,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顽强拼搏,为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李四光、严济慈、华罗庚、周培源、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同志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踏上新征程,年轻干部需要继承发扬科学家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把人生理想、个人追求融入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时代需要之中,把个人发展与干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服从组织、听从指挥、令行禁止,让青春奋斗的脚步与时代发展的车轮同向并进。

淡泊名利、无怨无悔,鼓起“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创立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一系列精神,这些精神无一不包含着奉献。在这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新时代,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年轻干部亟需唱响新时代“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之歌,无怨无悔,无私无畏,选择“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选择“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乘风破浪,创造更多更大的奇迹,承载起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与光明未来。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卓越品质。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把握好这一阶段,人生就能向前跃进一大步。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努力探索科学前沿,发现和解决新的科学问题,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年轻干部也要倍加珍惜新时代的大好年华,树立敢于创新创造的“硬核”担当和雄心壮志,切不可在虚度好时光、空白少年头中,感慨沦为“中年油腻大叔”的无奈。要保持“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的心态,立足工作岗位苦练内功,时刻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自加压力,勇于闯“无人区”,在瞄准科技“卡脖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护生态环境上深入思考、深入调研、深入攻坚,实现更多从“0”到“1”的重大突破,为所在单位、所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提供青年方案。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篇3

2021年11月24日,因5名学生及时发现并成功处置了一起实验室险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发布了《关于对理化大楼06-004实验室漏水进行及时处置的相关人员进行奖励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对这5名学生奖励共计12万元。

从这5名学生身上,笔者读出了“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对于青年干部来说并不遥远。同样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股“不服输”的心情在笔者心中油然而生。在此,号召广大青年干部要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用心感悟、弘扬践行“科学家精神”,不断增强自身本领,以“科学家精神”为笔书写新时代最美华章。

学习他们“胸怀国家、至诚报国”的“科学家精神”。《通报》指出,若未及时处理漏水,将会波及实验室内180个通道的超导纳米线探测器,不仅至少造成2400万的经济损失,“九章三号”实验也会延误一年以上。当前,国家有一批“卡脖子”工程亟待发力突破,正是这5名学生凭借着殷殷爱国情和拳拳赤子心,心怀“科技创新”这个“国之大者”,才阻止了实验事故的发生。青年干部要厚植爱国情怀,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加强理论学习,保持政治定力,做到心中胸怀“国之大者”。要同科学家一样,自觉把个人理想同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擦亮实干先锋底色,以实效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学习他们“磨练本领,敢于担当”的“科学家精神”。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提出青年干部需要提升“七种能力”,其中有一项,便是“应急处突”能力。在发现漏水事件发生后,这5名学生一同积极引水,并及时联系物业协助处理,事件得到了有效的紧急处置。这就是他们“应急处突”能力高强的体现。广大青年干部要干事创业,就要立足工作岗位淬炼“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这“七种能力”,让“七种能力”成为实干争先的“风向标”,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学习这5名学生“冲锋在前”的担当精神,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方面上多下功夫,捧烫手山芋,啃最硬骨头,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难题便能“迎刃而解”。

学习他们“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通报》提到,该事件发生于凌晨2点,且这5名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实验室。凌晨2点,可能很多人都休息了,但学生们心里还在牵挂着科学实验。回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从李四光、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到屠呦呦、袁隆平、钟南山等新时代科学家,锲而不舍、淡泊名利、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始终传承于科学家们。青年干部要有科学家“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锲而不舍地解决工作上的难题,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要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创业壮志,善于从变通中开“新局”,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善于变通,为党和国家发展增添“催化剂”。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篇4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逐梦”征程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勇攀科学高峰,始终心向祖国、志在梦想,纵然前进的道路上充满泥泞与曲折,他们都无惧无畏,在意志上“铸铁造钢”,在奋进的道路上“步履不停”,为科技事业的进步,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民族发展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科学家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具有深厚的精神蕴含和崇高的思想品质,我们要读懂“科学家精神”背后的“三种密码”,在新的赶考路上继承和发扬以奉献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读懂科学家“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精神密码。

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但精神的力量却是无穷的,他们奋斗的身影是历史永远的记忆,他们坚定的声音激励着更多人在奋斗的道路上矢志前进。“我们中国人也能研制出原子弹”,坚定的口号、有力的呼唤震撼人心,汇聚起攻坚克难的激流浩荡。在艰苦的条件下,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们凭借顽强的精神和意志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喝的是咸水、吃的是窝窝头,却没能磨灭他们越挫越勇的意志力。回望中国科学技术史,李四光、钱学森、屠呦呦等科学家勇攀科技高峰,在探索与实践的道路上不遗余力,为我们立下了鲜明而有力的标杆。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勇于扎根基层一线,传承“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吃苦意志,面对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矛盾时敢于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在耕耘中丰沃土壤,在播种中收获希望,在磨砺中强壮枝干,成为能堪大任的干事者。

读懂科学家“严谨求实、团结合作”的精神密码。

为攻克技术难关,在技术成果上有突破,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团结的步伐”,他们身上所彰显出的精神名曰“众志成城”。为了民族的利益、国家的科技实力的强大,科学家们早穿棉袄午穿纱地干,从不抱怨、精诚团结,无论面对再艰难的境遇,他们也没有人说要放弃,而是朝着目标越干越起劲,更加发奋努力,立足实际、把握规律,在一代代科学家的坚持与努力下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中国的科研成果令世界为之瞩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团结才能够凝聚起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党员干部要以大格局、大胸怀守初心、担使命,从全局出发、在目标上着力,凝聚起万众一心干事业的豪情和智慧,在岗位上求实进取、不懈奋进,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能够团结协作、攻克难关,用共同的努力拼搏为事业发展奠基立业,争取更大的时代荣光。

读懂科学家“无私奉献、心怀家国”的精神密码。

难以忘记,电影中那一幕幕振奋人心的画面;无法忘怀,历史书上那一张张坚毅的面孔,他们将爱国的情怀投注在事业中,凝聚成“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强大力量,这种精神意志令我们的心潮久久无法平息。老一辈科学家们在我们心中种下了精神的“火种”,凝聚起奋斗的力量。爱国是深远而持久的力量,老一辈科学家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伟大的事业,“两弹元勋”邓稼先,面对彼时苏联的技术封锁,从零开始、不懈求索,在不懈努力下突破了“技术难关”,这种精神与意志深深地撼动着我们。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打动人心、更催人奋进。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是为国家发展建设而开拓进取的“先锋”,是为民服务的“孺子牛”,要把民生事业扛在肩上,把人民幸福作为奋斗目标,学习科学家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青春、英勇奋斗的“无我境界”,将“小我”融入建设事业和为民服务之中去。

心中有豪情万丈,脑中有思潮纷涌。我们要以科学家们为精神标杆,凝聚“心”力量、转为“行”动能,感悟科学家身上的“精神密码”,将这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化作事业上的精神激励和奋斗动力,朝着奋斗目标不懈前行,在新征程上创造出更大的辉煌与业绩。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篇5

涵养“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忠诚担当。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作为新中国培育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袁隆平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下定决心解决粮食增产问题,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把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忱,结成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六十多年来,袁隆平始终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党员干部要从“袁隆平”这类科学家身上汲取爱国动力,涵养为民情怀,坚定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人民。要立足当下,以赤胆忠诚之情怀、舍我其谁之担当、光明豁达之胸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的各项事业,用实际行动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发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专研精神。作为杂交水稻育种的“领路人”,袁隆平经常强调,“做育种心要沉下来,根要扎下去”,“下田看稻家常便饭,勤于思考灵感闪现”。他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改革建设和发展实践中,正是像袁隆平一样的科技工作者以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诚、对科学精神的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时代赞歌。党员干部要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沉下心、扑下身,立足岗位、履职作为,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奋力托举起民族复兴伟业。要肯下“苦功夫”,敢啃“硬骨头”,摈弃“差不多”心态,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积极钻研业务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当尖兵、打头阵。

续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作风。面对水稻种植试验的失败、质疑和受挫,袁隆平只有一句“爬起来再干就是了”;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他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90岁的高龄,他还坚持到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朴实无华的话语,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的是袁隆平“泥腿子科学家”的作风。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员干部要在科学家精神的指引下,种下“务实”的种子,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一心一意”的干劲、“一鼓作气”的冲劲、“一抓到底”的韧劲,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伟大实践中。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篇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一项项成就,树立起一座座丰碑,这些进步都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指引。我们要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涵养“一片赤心惟报国”的爱国情怀。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9位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回归报效国家。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国人能挺直腰杆,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顽强拼搏,攻克一道道难关,攀过一座座高山,将自己的才华与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楷模,传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作风,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精神血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用爱国情怀鼓舞奋斗热情,用爱国志气激发奋斗力量,用爱国行动夺得奋斗勋章,从而汇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动力,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培养“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意识。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史,从“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到超级水稻的打破记录,一项项科技硕果的问世,无不体现着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不断突破,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巨大变化,科技水平总体提升,重大成果竞相涌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迎接一系列新风险新挑战,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续保持创新意识,激励“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热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在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善于提出新理论、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领域,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打造科技发展新态势。

发扬“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李四光、钱学森、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不在乎金钱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科研前线,成就了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要继续弘扬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再攀高峰,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奉献给祖国,把自己的服务热情奉献给人民,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伟绩。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篇7

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顾诵芬院士和王大中院士为“战略科学家”立下了鲜明而有力的标杆,广大年轻干部要以他们为新时代的榜样,从伟大科学家精神中感悟爱国、奋斗、坚韧“三色”,汲取“三色”力量,勇于担当、努力拼搏,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鞠躬尽瘁,一心报国”,感悟科学家精神的爱国主义“底色”。因为怀揣爱国主义的种子,“时代楷模”黄大年毅然决然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带着埋在内心深处的“报国梦”回到祖国,带着团队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后累倒在研究工作中。“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广大年轻干部要学习“黄大年们”这种一心报国的爱国之志,为了祖国争分夺秒、即使透支自己也要发光发热的赤子之心。要以爱国主义为“底色”,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踏实工作、尽职尽责的不竭动力,时刻胸怀祖国、胸怀人民,要在乡村振兴舞台、经济发展一线、人民城市建设实践以及社区治理现场挥洒汗水、发挥智慧,为人民幸福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勇攀高峰,呕心沥血”,感悟科学家精神的艰苦奋斗“本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始终耕耘在农业科研的第一线,“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正是凭借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呕心沥血的拼劲,他和伙伴们攻克了许许多多难关,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广大年轻干部要学习科学家们这种勇攀高峰、不怕困难的精神,时时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盯紧工作中的“荆棘刺”,专攻项目上的“硬骨头”,勇接协调中的“烫手山芋”,坚持高标准要求自己,对标对表先进典型,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品格,淬炼能力,在不断奋斗中展现年轻干部的精神风采,实现人生价值。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感悟科学家精神的坚韧不拔“亮色”。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三无”科学家,也正是这种“三无”让她内心安静,这种淡泊名利的境界支撑她艰辛探索、潜心研究、不惧失败。一次又一次实验,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青蒿提取物,进而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广大年轻干部要学习科学家精神的坚忍不拔的“底色”,看轻名利,注重成长,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豁达执着坚守,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用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践行初心使命,答好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之卷,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添砖加瓦。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

★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800字

★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课观后感学习感悟

★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心得体会

★ 2023青春为祖国思政大课观后感

★ 青春为祖国挺膺共担当观后感心得

★ 青春为祖国思政课观后感悟

★ 青春为祖国挺膺共担当主题思政大课观后感

★ 2023青春为祖国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

★ 最新交通安全大篷车观后感悟

观看视频教程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