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立夏节气的禁忌食谱
立夏,温暖回归,关于立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建始也,夏,假也,假,大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夏节气的禁忌食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立夏节气的禁忌食谱
1、不能吃油腻
立夏到了人们难免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所以饮食宜清淡,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2、不能吃辛辣
立夏到了温度就会上升,很容易上火,从而造成身体内、外皆热,甚至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3、不能吃太凉
虽然立夏后白天比较热,但人们不宜太贪凉,贪吃冷饮、冷食,吃太多寒凉的食物会伤脾胃。
忌吃:野鸡、鲤鱼、韭菜鸡肉同食、动物心、醉酒、大蒜、生蒜。
《白云杂忌》曰:“是月勿食雉(野鸡),令人气逆。勿食鲤(鲤鱼),能害人”。《千金方》曰:“勿令韭菜同鸡肉食,暴死者尤不可食,作内疽,生胸臆中。勿食诸物之心,勿大醉,勿食葫(大蒜),伤人神,损胆气,令人喘悸,胁肋气急。勿食生蒜,伤人”。
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1、蛋
立夏吃蛋,不仅能经受“疰夏”考验,还能带来生活圆满。立夏有吃蛋的习俗,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
2、立夏茶
为迎接立夏,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在立夏的那一天,妇女们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说是立夏饮了七家茶,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
3、立夏羹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一脚跨过河”。立夏前后常有大风出现,名“龙王暴”。立夏日发东风,俗以为有水灾,谚谓“立夏东风雨涟涟”。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谚谓“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
4、君踏菜
宁波人立夏还有吃君踏菜的传统,君踏菜是立夏前后上市的一种时令蔬菜,据说吃了君踏菜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君踏一样光滑。
5、麦蚕
立夏节,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成饼,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地区人民所喜食。还把糖梅子、酒酿、咸蛋等作为当令食品,称为时鲜,取以尝口,称尝“三新”。
6、脚骨笋
立夏吃“脚骨笋”,是宁波特有的习俗。并不是菜市场现在在卖的所有笋都能用来做“脚骨笋”的,最好是野山笋或者乌笋。吃“脚骨笋”的重点在于形状,煮之前将笋拍扁,切成4厘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脚骨,吃了才能“脚骨健健过”。
立夏的四大传统习俗
迎夏仪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这一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斗蛋游戏
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以此祈求上苍带来好运。人们在村口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尝鲜活动
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二十四节气立夏的由来
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所谓“立夏看夏”,是古时候的帝王,在立夏这一天,往往举行迎夏仪式。皇帝会亲自率领朝中的文武百官、皇后嫔妃等人,并且还要一律都穿上红色的礼服,配上红色的玉佩,甚至连马匹、车旗都要红色的,之后众人浩浩荡荡地到郊外去“迎夏”,以勉励田里的农民们,都抓紧时间耕作农作物,别延误了好时机;同时,也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可见,“立夏”的分量,在古代人的眼里多么重要。
其实,说起“立夏”这个节气的起源,据相关记载,大概在战国末年,也就是公元前约239年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现在每年的阳历5月5日、6日或者是7日,太阳到达黄经达到45°时,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也就是农历的“立夏”节气。
立夏之后,天气越来越热,白天将越来越长。不过“立夏”前后,在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的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在这时候,一般都会感觉到炎热的气息扑面而来,温度上升明显。
古时候,关于立夏的习俗有很多,比如,“立蛋”、“斗蛋”等,最重要的一个是“秤人”:就是立夏这天,吃罢中午饭之后,人们会在村口挂起一杆大木秤,并且在秤钩上,悬一根长些凳子。之后,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来秤一秤自己体重——看看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以图个吉利。这时候,掌管司秤的人,往往会一面打秤花,一面讲一些相应的吉利之言。
立夏季节的含义
从字面的含义来讲,立是代表开始,夏是夏天的意思,它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秋和立冬一样,反映了季节的更替情况。它的气候特点就是温度比较高,平均气温能够达到22℃,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气温正好在这一范围。此节气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