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挂扫帚的寓意是什么
端午是很传统的节日,来历传说也很多样,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这就是我们端午节的含义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挂扫帚的寓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挂扫帚的寓意
有一部分地区认为,端午节那天会有阴间的魂进入阳间游荡,这样碰到的人会有厄运,而艾草有祈福的意思,挂上扫把有赶走“扫把星”,驱除厄运的意思。尽管每个地区的习俗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美好心愿,那就是希望一家人每天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的。
端午节挂其他挂件的寓意
葫芦
《北京俗曲十二景》道:“五月端阳小儿欢,艾叶灵符插在门前,人换衣裳,葫芦钉在身边。”这种葫芦的做法是:将棉花团成筷子头般大的细腰小葫芦,再用五彩丝绒线缠上。然后用彩线将一个个小葫芦串起来,钉在女孩儿的衣服上,据说可以驱瘟疫,避邪风。
香包
端午节挂香包的习惯已经持续了上千年,“端午至,五毒出”,说的是仲夏时节,各种各样的毒都出来了,不但有毒虫,如蛇、虫、蚊、蚁,还有致病的毒“气”,如暑邪、湿邪、疫病等。但只要悬挂草药填充的香包,就能保护自己不受病灾的侵扰。
系五彩长命缕
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五彩线神秘地栓在胳膊上,大人说,是要栓来一年的吉祥,驱走灾气。五彩线常是由姑姑或是姐姐在头一天准备好丝线,又拧成绳状的。
端午节的由来简短
端午节,自古就是我们中国的节日。端午节,也叫浴兰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故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纪念屈原。传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仍不见身体。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亭子旁。当人们得知,大家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就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后来,世人为了寄托哀思,缅怀屈原,便荡舟江河之上,逐渐发展成为了龙舟竞赛。在这天要做的活动很多。
端午吃粽子的历史
粽子最开始他的历史大概是在汉朝的时候,人们有一种解释叫做用农业,国米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然后这个食物就流传出来。当然最正宗的。还是在里面添加猪肉的这种做法,咸味的粽子非常受人们的喜爱。早在春秋之前,这就是拿来祭祀先灵和祖先的一种食物,唐代以后粽子的形状就出现了各种各样有锥形的菱形的粽子也追求做出来像是一种玉一般好看的形状。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粽子就开始风靡各个国家。
端午节粽子的味道
传统的粽子味道一般都是添加糯米,后来人们出现了加豆沙,松子仁,枣子,核桃,红豆猪肉,甚至在清朝的时候还出现了火腿,粽子粽子,渐渐的就成为了一种吉祥的食品,人们在参加科举之前都会吃粽子,特意给他们把这个粽子包得像很细长,像毛笔的那种样子谐音为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