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

时间:2023-05-25 12:08:34 由 taidi 分享

老炮儿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

  电影是关于四群人的故事:老一辈平民,年轻一辈平民,老一辈权贵,年轻一辈权贵。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老炮儿观后感

  有老炮儿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管虎导演的新片《老炮儿》里,冯小刚是归隐胡同的六爷,是路见不平的侠客,是片尾那只发足狂奔不甘被车水马龙赶超的桀骜鸵鸟,是一个眼见世事纷扰随时要忿恨到血管阻塞呼吸困难的心梗病人。

  斗转星移,时代巨变。和老炮儿们的风光传说一同消逝的,还有世代相传的江湖规矩。老炮儿是特殊年代的代表,当新的世纪来临,他们注定要被新的势力取代。老炮儿和小炮儿结下的梁子,老子和小子之间的爱恨交缠,远远不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那么简单。

  当世界上最古老的电影节宣布将看似商业气息十足的《老炮儿》选为闭幕片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讶异一番。9月8日晚,该片提早在水城首次非正式亮相,放映地点是极少用来看电影的新闻发布会厅。尽管135分钟的片长、半截椅背和高悬的屏幕看得人腰酸背痛,但看完还是让人紧蹙的眉头一展——好片,妥了。

  相比管虎的前作《斗牛》《杀生》《厨子戏子痞子》,《老炮儿》摒弃了结构与视听语言上的种.种花哨技巧,也不像之前预告片透露的那样风格浓烈,只用扎实沉稳的平铺直叙,不急不缓,娓娓道来。主角配角,主线副线,均可圈可点。冯小刚本色出演,他的诠释之精当,非任何学院派表演系教得出来;吴亦凡和李易峰也各自找到了偶像光芒与剧情需要的衔接点;许晴作为名符其实的女一号,表现出乎意料地好,褪去公主病,把北京丫头片子那股子爽快劲儿演出来了。

  在现下“艺术”和“商业”两大派系渐行渐远的电影市场,《老炮儿》让人看到了双方握手言和的美好景象;在当今世态炎凉不断见诸报端的中国社会,《老炮儿》能重生浩然气,振奋精气神儿。影片并非尽善尽美,但无愧为有时代意义和思考价值的用心之作。当爹的和做儿子的,甭管多大年纪辈分,想看的里头都有,票房不会差。以下仅用一些数字与意象的只言片语,为你勾勒出它的大致模样儿来。

  老炮儿观后感

  因为工作的原因,今年上映的电影看了无数,而在临近岁末的时候才发现,真正留在脑海里的电影少的可怜。读书的时候,会为了一次作业去图书馆找大量的资料,带着问题翻看不同领域的书籍找寻答案。而如今,已习惯捧着手机,哪怕好久不见的朋友和另一半坐在对面,还是自顾自的刷着不知为何而刷的朋友圈和微博,辜负大好时光。还有很多,这个社会本该存在和传承的东西,在被一点点侵蚀融化。而这部电影,就带你聚焦这样一个时代,不躲避,不强词夺理。从六爷带你看时代变迁,新旧碰撞,或坚硬,或柔软,这些情义、规矩、亲情、对抗、妥协、挣扎、漠视、激情,都是真实存在,不曾磨灭。

  去年就听说了这部电影,这是一个太接地气的故事,太小的人物,太琐碎的生活,太容易被拍成泛泛之谈的故事走向。而冯小刚的演技,看电影之前还真的很难想象。老北京的故事乍听起来地域局限性不言而喻,暗黑系列的首发海报,跟这个热闹欢庆的圣诞档期真有点格格不入。

  读书时看过管虎的第一部作品是《黑洞》,陈道明、陶泽如主演的电视剧,这故事讲的太精彩,人物支线纷杂却毫不凌乱,对腐败的社会问题一击即中,那时年少看不懂太多的道理,但依然被这个故事和故事中的人深深吸引。从《斗牛》、《杀生》到《厨戏痞》,管虎一直都是我心里还算纯粹的导演,如同他在影院见面会上回答观众提问一样,你能从电影里看到的,就是你得到的,我不强行灌输什么。电影本身也是随缘的艺术,平庸的导演有很多,他们重复着早已拍烂的类型,走着循环的套路,在电影热潮中抢一杯甜点。观众亦是如此,因人而异,重口难调。而就是这样的一位耐得住寂寞的导演,在这个岁末,给我们带来一部《老炮儿》,不说情怀这些大的东西,单就电影本身质量的热度,已足够迷人。

  北京的天空,在管虎和罗攀的镜头下,有着意外的澄澈,如同电影里那位满头稀疏白发的老人,看着一年年的人来人往,此起彼伏。六爷从第一个镜头出来,你就不觉得他是冯小刚,忘记了他的导演身份,因为他真的太像你出门遛弯一转头就遇上的人,哪怕身在南方也感同身受。六爷在我看来是个挺矛盾的人,在外他心里有一把尺,对事儿对理,对兄弟,对女人。然而一提到儿子,心就乱了,嘴上不说,这难咽的苦就是让他说,恐怕都不知从何说起。养了一只鸟,叫小波,邻里看了都觉得这不乱了辈分吗,赶紧找小波回家。然而他却说不找,这小八蛋兜不住就自己回来了。你以为他自得其乐的在胡同里过日子,其实心里比谁都在意,想着他家的小王八蛋。当他穿越大半个城市,提着糕点走在地铁中,来到密集的群租房前,站在儿子租住的房间门前,却找不到一个敲门的理由,只能怔怔看着鞋架上的鞋,怔怔发愣。这就是存在于父与子两代人,大多故事的综合写照,不用太煽情太激烈,生活就是戏,而这部电影就在生活中,看戏,戏中透着生活,真实又自然。

  这故事真的不大,但延伸出来有意思的情节却一点都不少,它们围绕着六爷,在他找小波和摆平事情的过程中,慢慢发酵,跟着电影讲究的镜头和铺陈,像一杯老酒,每个唇齿留香的瞬间都心满意足。电影中很多人物和情节的伏笔都在不经意间埋下,所以当电影结束后你回味每个镜头,都有迹可循。

  说说父子酒馆戏,这应该是全篇最集中时长的一处场景,有种一气呵成的感觉,每个节奏点都踩得很准。你从父亲眼中看儿子小波,从小波眼中看父亲,抗拒拉扯不退让,剑拔弩张的情绪顶点,话不能好好说,事不能慢慢谈,因为这么多年的误解和隔阂,父子俩谁都找不到解决的出口。说实话,张学军张晓波真挺像父子的,一样的较真一样的爆裂,也一样的内心柔软。终于在父亲将要起身说,应该是我叫你一声爹,给你磕个头道歉的情绪临界点,儿子手按住了父亲早已有些微驼却厚实的背。这一下,我听到影院观众微微的抽泣声。这是如今多少家庭正在面临和发生的场景,父不父,子不子,妥协也都毫无意义的艰难感,就在酒馆这么一个集中的场景里,浓烈又呛口。儿子说出压抑多年的不满,父亲无声的掩面沉默,就这么几秒的时间,影片呈现出的情绪变化,太打动人。节奏的渐次呈递,观众也仿佛走进了这个酒馆,坐在张学军和张晓波的旁边,一起来解开这个多年的心结。直到张晓波愿意说说他想做的事儿,张学军用他看似老一辈的笨拙和有点土的张罗计划,让这个外面飘雪的小酒馆,升了温。张晓波听着父亲的张罗计划,略低头一笑的样子,才是最该属于他这个年纪的模样。不得不说,张晓波这个人物,演戏的演员真是开了窍。

  很想多聊几句张晓波,他是故事的起因,是六爷这辈子最亲的人,也是最重要的依托。看完电影,你会觉得小波这孩子挺招人待见的,虽然有着小青年的各种毛病,但骨子里跟他爸真是像。所以时代是在传承着,哪怕路绕的远了些,有心人还是会寻到回来的方向。从开始出现时的冷漠爆裂,到最后春暖花开的笑容,改变的,不变的,遗失的,寻回的,往返回复,却不是徒劳无功。这部戏里,看不到冯小刚的导演影子,也看不到李易峰的明星光环,有的就是老北京的六爷,和他那个倔强惹事儿又心底善良,愿意做出改变的小波。

  你说六爷是个不太会绕的人,挺轴,也固执,爱讲道理的老头多少有点招人烦,可他说的话,你就是挺爱听的。不为什么,那本就是我们早已遗失的,应该时刻放心里的简单道理,只是这个年代,有人坚守着,有人早已忘记。六爷的兄弟们,几十年,或挣扎在生存一线,或显贵富有,都是人生百态。小波小飞这些年轻人,或玩乐或迷茫,或存留本真,或寻找与世界平衡的契合点,也是人生百态。一部电影,百种滋味,味道却不混杂,依然醇厚,这是功力,也是天赋。

  有人会说,这电影基调会不会太沉重,太现实。其实不然,故事有很多种讲法,有些有意思的事儿,讲的俗了,像白开水了无情趣。而《老炮儿》是一个会讲故事,更有心思的人,他带着你走进这座城市,走进这些人物,却不是过眼云烟的消遣,你记得住他们每一个人的样子,不论是性格上言语上还是态度上。都说喜剧来源于生活,更何况是有着深厚底蕴的北京,它逗你乐的本事也绝不是如今市面上段子式的喜剧所能媲美的。走进影院,你会发现,这话有那么点道理。

  关于这部电影有太多想说的话,六爷、闷三儿、霞姨、小波、灯罩儿、小飞、还有行走在这个社会中的各色路人甲乙丙丁,都是一出戏。岁末江湖,遇见《老炮儿》,真是惬意又爽快。在这个2015年的冬天,给自己放一个假,走进影院,坐下听听《老炮儿》的故事,感受这场岁末江湖。

  老炮儿观后感

  几个月来看到老炮儿的宣传,总担心言过其实。直到看到全片,终于服气!必须要竖个大拇指:管虎,牛x!

  整个影片所描绘的北京,如此细致入微,就像昨天刚刚走过。一丛丛高楼大厦所代表新的事物野蛮的奔踏而至,小小的胡同旧民且行且退,毫无招架之力。六爷老了,在酒吧街一街之隔的地方,固守,整日里拿些闲闲碎碎的小事消磨打发,鼓着半分旧勇,担当一个小胡同里的维持者和小头领。在卷挟于时代中的奔忙的人眼里,六爷固执强调的义理,陈词滥调的像个尴尬的笑话。

  你笑我痴,我笑你盲。你我之间有一道透明的墙。

  六爷不像闷三儿那般混不吝,几十岁了仍然乐得在号子里进进出出。儿子虽然不在身边,却一直是个牵挂,是个软肋。想见想见想的不得了,还碍着平日里的威严,梗着脖子说不在乎。儿子出事了,六爷恨不能长了十条腿再年轻二十岁,跑遍整个北京去为儿子平事儿。

  六爷这个人,是多少中国旧式家长的缩影。温情遮遮掩掩,不敢袒露,但是愿意为了儿女去奔波、去低头、忍一切不能忍、做一切不愿做,一个老人,那风霜那皱纹都饱含沧桑,观之不忍。多少年浸透在心里魂里的亲情,不需张扬,尽在不言。

  看完电影,在路上,我一直和友人讨论,还有谁能演六爷,思来想去,竟然找不到比冯导更合适的人。那种老炮儿时代遗留的侠义、被时代逼迫的困顿、老来寂寥的落寞,竟如此贴切。小馆子里被儿子质问时,几乎冲垮一切的羞愧悔恨,那一刻只有六爷,没有冯导。还有被触及底线,眼神以及微皱的眉头传达的狠戾和决绝,不用大开大合,已经完全把人物的内心毫无遗漏的刻画出来。

  小馆子一场戏被之前的媒体影评反复提及,只想说果然精彩,父子刚刚坐下时,儿子眼神闪躲,语气不情不愿;父亲端着架子,话里话外夹枪带棒。酒精下肚,红着眼一句赶着一句,调门步步拔高,终于把所有矛盾彻底爆发出来。释放之后,两父子可以平心静气的聊聊心里话,互相就着台阶,你来我往,终于和解。在这一段冯导和李易峰两人的碰撞,火花四溅,精彩纷呈。

  作为电影新人的李易峰演技提升,令人惊讶。在车库里被人押着走下来,低眉臊脸,那句“这事儿跟你没关系”,透着几分心虚几分羞愧,假装着不在乎,内里早就泄了气,活脱脱一个熊孩子。

  许晴以前的戏多是温柔似水的角色,重复太多。在这里才终于感受了她的演技,酒吧老板娘的洒脱风情都演绎的令人信服。跟父子俩的互动,一面是俏蛮的情人,一面是掏心的长辈,生动立体。

  六爷的几个兄弟,不论戏份多少,也都是可圈可点、在别处亦可独挑大梁的戏骨,话不多说,且留各位去电影院里细细品味吧。

  另外想多说一句,戏里的配乐,低沉的鼓点、抒情的吉他、怀旧的调子,也都是这部戏里不可或缺的“点”。

  有诚意、有内涵,见人心、见人性,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老炮儿观后感

  电影老炮儿至少有3大理由值得观看:

  1、这次讲的重点是道理,而不是故事

  冯小刚饰演的老六,是个老炮儿。按照片中许晴 饰演的果儿所述,“当年一把军刀力扛十数人”,是“真牛逼”而非“吹牛逼”。可这不21世纪都过了15年了嘛,老炮儿遇到了新问题,儿子跟官二代闹纠纷,老六决定重新出山,按照当年的规矩解决问题。

  剧情细节略过不提,总之是整天只知逗鸟、蹓弯儿、扯闲篇、管闲事的老炮儿蓦然发现,自己当年纵横市井的那一套不灵验了。面对官二代,老六发现“我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了。

  《老炮儿》的剧设框架,基本上就是这么个对立关系。大伙儿都读过很多关于官二代的社会新闻,打心眼里儿明白,这种抗争在现实生活里是基本不存在、且毫无胜算的。所以剧情上的戏剧性还是略高于现实。

  这些前提条件就给《老炮儿》定下了一个基本基调。这就不是一个靠故事取胜的片子,《老炮儿》这次用故事做壳,只想跟大家叨唠叨唠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所以呢,奔着看故事来的朋友们,出门左拐吧。

  2、不是老北京的执念,是老一辈的精气神

  《老炮儿》的故事背景植根于北京,从老六满嘴方言用词里,就能感觉到明显的地域性。但这样去限定《老炮儿》,就有点儿狭隘了。

  片中有个很重要的细节台词,老六在1994年犯事儿蹲过牢,出来后一直生活清贫,就靠一套房子养老,这句一晃而过的台词,透露了一个实用信息,老六就是在改革开放时期被淘汰的那拨人。

  这显然是大家、尤其是80一代深刻体会到的社会变故。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对当下的社会现状影响深刻。一来是建国以来首波离婚潮,80一代单亲和再婚家庭比例奇高;二来是诞生了首批富二代;第三,则是父辈和年轻一代精神文化的分野。而这三点,在片中都得到了体现。

  《老炮儿》对老六的设定,固然有地域限制在里头,但老六本身的个人遭遇,还是放在全中国范围内而皆准的标杆。所以在戏剧性的撕扯上,老六不是一个人,吴亦凡饰演的富二代也不是一个人,这相当于两代人的交锋。而且这种交锋不分富贵和贫贱,老六和李易峰 饰演的儿子之间的矛盾,也源于代际沟通的障碍。

  片子不厌其烦地交代了两代人交流时的种.种隔阂。比如小辈敬长辈酒时酒杯要低于对方,再比如问路、求助等一系列请求,都该使用敬语等。这种“我教教你们年轻人怎么做人”的思想,贯穿影片始终。

  这一点特别酷似《一步之遥》里,姜文 代表的“Old Money”和文章 代表的“New Money”的正面交锋。

  3、针砭时弊同时,只秀了没有“癌”的“直男精神”

  近几年,貌似对国内男导演拍片“直男癌”倾向的苛责比较多,韩寒 、宁浩纷纷趟枪过。但在《老炮儿》里,管虎和冯小刚这样的超级直男组合,反而收的恰到好处,没给人留下话柄。

  鉴于之前说过的、剧情性相对弱化的整体选择,《老炮儿》在情绪宣泄上相对还比较保守。没有那种热血贲张的燃情戏,所有男人戏,都是基于剧情需要来处理。

  但管虎又怎么可能只做一个小品!《老炮儿》关于社会时弊的针砭并没有一丝耽搁。这其中,有对年轻一代“恨铁不成钢”的惋惜,也有对社会大众日益冷漠的公德心的调侃,总之,不一而足。

  在高级的层面里,片子宣泄的情绪也都是我等常人所能理解和感慨的。比如最基本的“兄弟情”,或者“赤脚不怕穿鞋”式的对权威的原始反抗。

  颇为让人意外的是,除了影片主线想要渲染的重点,片子还兼顾了许多剧情副线。比如父子情、许晴与冯小刚默契的爱情,等等。片子最亮的一个细节,当属圈养的鸵鸟沿马路撒丫子狂奔的镜头,这幅超现实画面,实在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燃点呀!

  老炮儿观后感

  故事从一件小事开始,说下个人老炮儿观后感。

  卖煎饼的小贩无照营业,被城管抓了,要没收摊煎饼的车子。争执中,小贩撞坏了城管面包车上一个灯,城管抽了小贩一个耳光。

  冲突即将升级,冯小刚演的“六哥”突然出现,靠各方都给“面子”,他主持了一个公道。他的解决方法是:小贩赔车灯,城管收走煎饼摊子,小贩抽城管一个嘴巴。

  整部电影的核心是“规矩”,六哥总是抱怨年轻人没“规矩”。他所说的规矩,大到“父父子子”,小到怎么打招呼,天上天下无所不包。

  这些规矩渗透在日常生活里,剧中人都认同这套法则,因此这些法则才能不成文地永远存在。胡同里的人深信这是普世法则,“放哪都是这个理”,这些(理应)超越时间空间存在的法则,让六哥的人生充满意义。

  没有法则,六哥以前是个小混混,现在是个老混混。有了法则,六哥年轻时候是侠客,老了以后是义士。规矩就是阐述,是把行为升华成意义。因此规矩对于黑社会和类黑社会成员,总是至关重要。

  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有时候事情公正而不公义。比如上面这个例子,小贩赔了钱、丢了生财工具,只得了个面子。如果六哥这样做,他就不够仁义,还是不能赢得尊敬。

  于是,是六哥自己掏钱赔给城管,又自己动手做了个煎饼车子给小贩。如果六哥的钱不够,他就号召大伙凑份子。“维护正义”的成本被老城区老居民的人情网承担了。

  在武侠小说外的世界中,这个人情网就是“江湖”。江湖的主流成员不是侠客,是三教九流。这些人愿意参与这个人情网,就是所谓“义气”。

  这个江湖安全网的韧性,可强可弱。有时候上万元的事就快把这张网戳破了。可有时候,比如反清复明这种杀头的事,都能被这张网兜住。

  下面就是正式剧情了。六哥是个老顽主,现在经营着胡同里一个小卖部,养着个小宠物八哥。年近六十,往事已如云烟。有一天,他几乎断绝关系的儿子晓波,惹事被一个阔少混混抓走,这个人叫小飞。个中因由简直不值一提,你抢我女人,我刮你车之类,破烂小事。小飞是南方高官之子,和一群改装车的人混在一起。

  六哥在市井中打听出小飞一帮人的下落,找他们谈判,对方提出赔10万。于是六哥凑钱,千方百计地从“江湖”这张网上挖出10万块钱。——到此为止是全剧精华,后面的剧情开始满街乱窜。

  六哥交赎金时,因为种.种原因,车子的损伤变大了,小飞改要100万。反正是出不起,小飞提议用比较好玩的方式解决,让六哥用“规矩”阐述一下现在的情况,六哥提议“茬架”。——“茬架”是留下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指提前约定时间地点的打群架,因为有时间准备,双方都会发起总动员,最后人脉广博者获胜。

  胡同里,一群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积极备战。观众期待着一场不合时宜的车链子大武斗,这时晓波被偷偷送回来了,双方阵营里都有人觉得用“茬架”解决问题很蠢。这件事应该就这样结束了。

  这时有些感人的家庭戏,晓波父子长谈、六哥查出血癌等。

  结果晓波不小心带回来小飞在瑞士银行的对账单,是小飞父亲贪污fu败的证据。小飞父亲带一帮人来找东西,把晓波打成脑震荡,六哥的兄弟们义愤填膺,这个架是非茬不可了。六哥约小飞背后的一帮成年人,在荒郊野外用茬架分是非,然而他早把证据寄给中纪委。也就是说,他只是来报仇的。

  然而六哥在途中病倒,观众最后也没看到一场板砖砸到脑门上的精彩高潮。

  最后一幕,几天后,跟着六哥一起来的一帮老兄弟从看守所走出来。他们抛家弃口地又年轻一次,红光满面,心满意足。

  这个略微有些失控的剧情,其实严格遵守着开头那件小事所交代出的几个规矩。那就是:

  1. 弄坏别人的车要赔偿。

  2. 违法就要认罚。

  3. 打人不对。

  结尾来场广场舞式的打群架,是众望所归。然而最后还是没满足观众这个小小的念想,大概是想说,暴力不能解决问题。虽是老生常谈,但是放在一个永远缅怀一个暴力年代的老头子身上,显得悲凉。

  No country for old man。你的规矩、价值、生活意义、崇拜对象、知识、经验、光荣、爱慕,全都过时了。

  那个年轻的你,看着这个年老的你——因为他是个那么牛逼哄哄、直来直的青年——他也许会说:“你怎么还不死啊?”

  你觉得他说的对,因为你就是他。只不过,你到死也要贯彻那些规矩,只要你一直贯彻下,就能证明那是些超越时间空间的规矩,是宇宙真理。

  六哥是老一辈平民,他们曾经比权贵还权贵。加上六哥会打架,他是个闪闪发光的百姓贵族。在知道的人眼里,这个光芒一直闪耀到现在。

  小飞是年轻一辈权贵。这个故事的主要矛盾,发生在六哥和小飞之间。现在这个年代,会打架的只能当狗腿子,闪闪发光的是有钱人。

  现在这个价值体系中,“人情网”不是必须品。经过财富的累积和集中,有一小部分人能以一己之力承担“维持规矩”的成本。他们不用凑份子,不用借钱,说一句:“不用还了”,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小飞就是这样的人,他当然成了一群小混混的老大。

  而年轻的小平民,既不具有古老的“义气”,也不拥有现代的“资本”。电影表现出的这些年轻人,是不讲情义、冷漠无情的。资本的力量是那么大,“人情网”承担风险的能力,在一个有钱人面前不值一提,依靠“规矩”还不如依靠资本。

  当年轻一辈平民对资本规则不满的时候,他只能胡乱发泄一通。晓波偷偷勾搭妹子、偷偷划别人车,不过是盲目乱撞,最后还要自己承担后果。

  按照剧情安排,主持现代规则的小飞,对古老的江湖规则抱有仰慕之情。当然,他仰慕的是一言九鼎、尚义任侠的风采,而不是到处筹钱的窘迫。表面上看来,六哥和小飞之间的矛盾是故事主轴,但这并不是真矛盾,这场矛盾由闹剧开场、闹剧收场,两人之间并没有价值观分歧。

  电影里还有两个分支矛盾,是小飞父子、晓波父子之间的代沟。这种矛盾是必然存在、必然无解的,剧里果然也用亲情打混过。

  代沟矛盾当然可以长篇大论,但是那也太文艺片了。你觉得这个是文艺片吗?它看上当然像个文艺片,但它不是。它是正义必胜片,又称为“主流贺岁喜闻乐见”片。因此它必须在剧情过完2/3的时候,推出一个大boss让你看完过瘾、过个好年。

  这就是六哥和小飞父亲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崇尚暴力的老一辈人里,草根和权贵的矛盾。这本来是个真正的矛盾,但剧情没有探讨。所以总的来说,这应该是个很沉重的,带有怀旧气息和时代敏感度的片子,但它表现为一个闹剧,闹完了还要打boss,怎么喜庆怎么来。还是很适合合家观赏的。

  但是它还要在头上加个15秒的激情戏!你是要干嘛!你让我怎么给我妈推荐???而且谁要看冯小刚的屁股啊???你们在想什么???把电影提高一个分级就为了秀冯小刚的屁股!值得吗???你们扪心自问,值得吗???

  啰嗦到现在,还有点闲话想说,就是关于现在流行的“中老年人喃喃自语”。

  这几年来,各国都很流行拍中老年人的喃喃自语。为什么呢?也很简单,因为抗战胜利70周年了嘛。

  二战以后,50年代爆发的婴儿潮一代,现代都进入中老年了。他们和时代一起成长,从极坏发展到极好,把世界从暴力的旧社会建设成工业高度发达的新社会。现在他们走到中老年,他们从废墟中一手带大的社会逐步过渡给下一代,逐步脱离他们的控制,没有他们参与的新兴文化层出不穷。在他们看来,脱离旧文化的社会是失序的、全新的、不可理解的。虽然,他们也曾从更老的一辈人手里接过这个社会,并且狠狠大破大立了一番。

  这样一个极大的群体,有喃喃自语的需要,应该被我们全面接受。这样的题材重复出现,不能用“缺乏新意”一句带过。青少年思春的题材被重复过多少次?哪个不是互相抄而且一个比一个矫情?只因为青少年有被理解的需要,这样的题材就可以一再被消费,那么为什么老年人不能一再喃喃自语?

  就算中老年人否定我们,觉得我们个个是娇气不男不女孤僻贪玩的混账,我们也要接受他们。如果说现代的新一代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文化更宽容。我们正在从艰苦奋斗的社会过渡到人文社会,文艺作品就是要描写现在这个社会,包括它正在失的,和它正要迎接的。 另一方面,必须要提一下中国电影一贯的,对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否定。比如这个电影里,年轻人身上一无可取,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传承”。也不只是中国电影,应该说,全世界中老年人都有“尽量保持现状”的倾向,并且希望下一代接纳这个守旧的价值观,和世界上现存的所有旧的东西。

  我倒是觉得,社会要进步,必须鼓励年轻人对旧的一切都有“批判——接纳——批判着接纳”这个过程。青少年文化必然是反叛的,只有从头到尾反叛过一遍,才能客观思考哪些是值得接纳的。我们的社会不愿给青少年这个机会,不愿意让他们有一个思考过程。

  被媒体赞赏的年轻人必须是恋旧的,他可以反叛他自己的父母,但必须崇尚一个更古老的东西,他不能彻底反思自己周围的一切,并因此感到无助和愤怒。这是现在年轻人最常见的生存状态,但是完全不能被文艺接受和表达,真是非常遗憾。

  对了,别人经常说我嘴贱,呕出胃液也吐不出个象牙,好事都被我说的特别猥琐。这片子可能被我说坏了,其实是很好看的哦,我打了五星哦。剧情神转折之前超级好看,而且父母会很喜欢,就是那点点裸戏会让全家老小如坐针毡。


相关文章:

1.关于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2.老炮儿结局什么意思老炮儿结局吴亦凡为什么哭了

3.观《芳华》有感:15岁也能看懂芳华,那是青春吐芳

4.《湄公河行动》电影观后感400字

5.电影南口1937观后感

老炮儿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老炮儿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