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合理用药指南大全
数据显示,我国90%居民不了解如何合理用药,甚至有严重误区。 2013年1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 生育委员会(国家卫计委)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合理用药健康教育核心信息释义,并总结了十大用药指南。一起查阅日常合理用药指南。
日常合理用药指南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药品是能用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用药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其次是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第三是经济,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达到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经济支出,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越经济。
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病人致残甚至死亡。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戒烟、多饮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般5—7天即可自愈。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肌肉注射其药物吸收比输液慢,比口服快,缺点是引起局部疼痛等损害。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缺点在于起效相对较慢,有些药品还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症状。选择给药途径时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即根据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或输液。
三、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药店。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目前,大部分药品都属于处方药,如所有的注射剂、抗菌药物、毒麻药品等。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时间较长,药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非处方药根据其安全性又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甲类非处方药包装盒上“OTC”标志的底色为红色,只能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并配有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专业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购买。乙类非处方药包装盒上“OTC”标志的底色为绿色,除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外,还可以在经过批准的普通商业企业零售。
合理用药的目的是什么
(1)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将中药或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于零。
(2)使患者用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3)最有效的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4)方便患者使用所选药物。
什么是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就是以医药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使用药物,强调不仅要发挥药物的最大有效性,还要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用药标准有五条:
1、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
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
3、正确的调剂处方。
4、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来服用药物。
5、确保药物的质量安全、有效。
由于病情和病因多变,所以绝对的合理用药难以达到,一般指的合理用药是相对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点
1、安全性,则是合理用药的主要条件。
2、有效性。
3、经济性,指尽可能降低用药成本,而不是少用药或使用廉价药品。
4、适当性,强调尊重客观现实,例如当前医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水平,避免不切实际的追求高水平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