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及特点

时间:2023-05-25 14:57:21 由 Gyh 分享

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及特点

  近年来,哥特式建筑风格逐渐在中国流行开来,无论是在服饰、装饰装修等等领域都有大量的哥特式风格元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及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一、哥特式建筑风格起源

  哥特式建筑,又叫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12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斯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哥特式建筑风格特点

  1、哥特式建筑风格外形特点:门窗向上突出,高耸云天的细长尖塔、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这是哥特式建筑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其描绘的具体手法有:尖形拱门、尖塔高耸、、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大窗户及花窗玻璃等,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其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

  尖肋拱顶: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是哥特式建筑最大的特点。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且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飞扶壁: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飞扶壁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十字平面:同样继承自罗曼式建筑,但内部扩大了祭坛的面积。上图左为德国科隆大教堂,又在十字平面基础上设计成独特的五进建筑,它被认为完美地结合了所有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和装饰元素

  花窗玻璃: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也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感觉。

  束柱:哥特式建筑的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而是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出空间的高耸峻峭。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建筑看上去线条简洁、外观宏伟,而内部又十分开阔明亮。

  在漫长黑暗的中世纪晚期,人们已迫不及待地需要摆脱教皇的控制。象征神权的哥特式建筑逐渐被摈弃,取而代之以恢弘简洁、效仿古罗马风格的文艺复兴建筑和自由奢华的巴洛克建筑。但哥特式大教堂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8-20世纪还掀起过哥特复兴运动,影响了一大批教会与大学建筑。

  2、哥特式建筑风格室内装修特点:哥特式建筑风格内部装修重在装饰效果,其突出效果便是豪华大气,木质门框,经典壁画,白色的室内装修,淡雅的皮质沙发,柔软的羊毛地毯,客厅与餐厅完美融合,既节省了空间,也极具时尚气息。

相关文章:

1.哥特式建筑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

2.浅谈哥特式建筑的历史和发展

3.童话城堡房子简笔画

4.哥特式建筑的名词解释

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及特点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及特点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