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饮食习俗有什么_惊蛰节气要注意什么
惊蛰是一年中最适宜的植树造林时期之一,许多树木在此期间进行种植。惊蛰期间还是参加户外活动的最佳时期之一,人们可以参加各种户外活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惊蛰饮食习俗有什么,供大家参考学习。
惊蛰饮食习俗有什么
1、梨
惊蛰时节宜吃生津润肺的食物,推荐食物梨。梨性寒味甘,有很好的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如果在春季食用的话,最好将梨以冰糖煮制,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梨寒凉。
2、春笋
惊蛰时期的春笋味道清淡鲜嫩,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纤维素的含量很丰富,常吃可以促进消化防治便秘。另外,吃笋还有滋阴、益血、明目等功效。
3、枸杞
杞子性平味甘,是滋补的食材,也是中药药材。枸杞多用来泡水或者煲汤,常作为广东民间煲汤的常用滋补食材。
4、蛋
民间有惊蛰吃蛋的说法,据说其起源是为了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后来从给白虎吃蛋变成了给人自己吃蛋,直到发展成惊蛰吃蛋的习俗。所以,惊蛰时节还不能错过蛋这种传统食物。
5、驴打滚
“惊蛰过,百虫苏”,此时许多动物(尤其是一些虫类)的动物恶苏醒了,所以为了避免毒虫对人的伤害,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有些地方就流行在惊蛰这天吃驴打滚。
惊蛰节气要注意什么
1、早睡早起
春天万物复苏,惊蛰过后的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不过,我们应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增强体质,早睡早起。惊蛰吃什么食物最好?
2、防寒保暖
惊蛰时节天气转暖,但是惊蛰时节的昼夜温差很大,而且惊蛰前后,多发“倒春寒”的现象,特别在阴雨绵绵的日子,暴露在外的肢体很容易引发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所以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捂”为主。
3、保肝防病
中医认为春季属肝,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胆经脉也在春季最为活跃。如果在春季没养好肝气,肝脏功能或会失常,导致身体气血运行紊乱,进而影响到其他脏腑器官。因此,惊蛰时节保养肝气十分重要。
2024年惊蛰是几月几号
2024年惊蛰时间:公历3月5日10:22:31,星期二,农历正月廿五。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惊蛰时,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惊蛰怎么读音:jīng zhé
惊蛰的正确读音:jīng zhé
惊蛰时间: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惊蛰吃梨的好处
防感冒
梨素有天然矿泉水的美称,多汁可口,清肺养肺,清热降火,润肺祛燥,适宜冬春交替季节,有发热和内热的病人食用,由于梨子营养素丰富,常吃梨还能有效预防感冒。
润燥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养肝
春季阳气初升,正是养肝的季节,梨子中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和维生素,有一定的保肝护肝作用。
补水
春季人们出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的时候很多,梨子具有润燥消风之效,春季可以多吃梨润燥止咳,补充水分,缓解身体干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