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10篇2023

时间:2023-11-06 12:03:32 由 lian-1314 分享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10篇2023最新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10篇2023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篇1)

今天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6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在泱泱中华大地,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彼时的南京城,血流成河、哀鸿遍野,烟波浩渺的古都南京在朝夕间被刽子手“屠”为人间炼狱。那是屈辱、令人愤恨的历史,是所有中华儿女不能忘、不敢忘的历史。国家公祭日,以国之名,铭记历史,悼念逝者。

国之殇,以国之名,悼念逝者。在没有法定的国家公祭日之前,也有一些群众在12月13日这天以自己的方式悼念逝者,但这种悼念是自发的,不具有强制性。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一国领土内,将一个日子确定为法定的国家公祭日,实则是以法律明文规定,一国公民在这天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且这些行为都由国家强制力作为保证。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彰显了我们国家以国之名,铭记历史、悼念逝者的决心。千年金陵,浴火重生、生生不息,如今巍峨庄严、秀美多姿。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延续仇恨,而是要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要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容忘,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历史,总会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勾起人民的回忆、引起人民的反思。抗战时期,面对日军丧心病狂的烧杀抢掠,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从未害怕退缩、放弃抵抗,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长城,赶走侵略者,赢得了胜利。80、90后一代,童年时,可能听过战争亲历者讲述的红色故事,成年后,或许还听过老党员的__教育课。随着战争亲历者的相继离世,谁又是00后孩子们历史教育的传授者呢?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学习历史,做历史的讲述人、传承者,要牢记和平的来之不易,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血脉赓续不断,以史为鉴,昂首阔步走在新时代。

未敢忘,勿忘历史,吾辈自强。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国家饱受西方列强欺辱,我们的人民惨遭侵略者的凌辱,民生凋敝、生灵涂炭,苦难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步步从昔日苦难走到今日辉煌,但不论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我们都不能忘记来时路,不能忘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从不会说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当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孵化能力。“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新时代,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践行“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篇2)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无比沉痛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铭记那些为民族的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用“三心”践诺“吾辈当自强”,化悲痛为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用“坚毅之心”追逐信仰,强化“吾辈当自强”的信念。回望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个呼号呐喊的声音、激荡热血的战斗、驰骋奋斗的身影,英雄的事迹可歌可泣,英雄的情怀感天动地,英雄用坚韧的意志、不懈的奋斗为民族的解放注入了磅礴力量。民族危亡的关口,他们奋起反抗,将生死置之度外,将个人的安危抛于脑后,他们的心中只有“前进,前进”的声音,只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信念,用生命和鲜血书写这段抗争的历史。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从这段历史中汲取非凡力量,感悟先辈拼搏奉献、奋勇向前的崇高品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征程上,党员干部要以高远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锻造出“精神脊梁”,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奉献青春。

用“爱国之心”持续奋斗,激发“吾辈当自强”的豪情。铭记历史,凝聚起的是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日寇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中华大地,所到之处哀鸿遍野、山河破碎。面对日寇的野蛮行径,中华儿女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空前地团结在一起,汇聚成奔涌向前、劈波斩浪的滔滔大河,势不能阻、锐不可当,一起捍卫共同的家园,共同维护国家的利益。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心中至真至深的情感,是逐梦不息、奋斗不止的行动,我们要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悔担当投身国家发展建设事业,心怀家国、砥砺奋进,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将爱国精神转化为持久奋斗的力量。

用“奉献之心”为民服务,凝聚“吾辈当自强”的力量。日军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痛,民族英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为人民的解放浴血奋战,始终冲锋在前、奉献在前,面对枪林弹雨和凶残的敌人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他们的意志由钢铁铸就,在战斗中迸发出强大力量,他们甘愿为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和平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回望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开拓梦想的大道上继续奋斗、赓续前行。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把伟大梦想、民生福祉放在心上,用无私奉献的情怀为民服务,激发出更饱满的激情、更坚决的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朝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砥砺奋进。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篇3)

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所有中国人应当铭记的日子。回望86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城,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30余万中国同胞,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无数人被迫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到处都是人身首异处、累累白骨。可以说,在日本侵略者的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令人发指,罄竹难书!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共赴国难,同仇敌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四万万同胞,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全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冒着敌人的炮火,迎着带血的刺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谱写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诗篇,将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了中国,用鲜血凝结成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华民族是不屈不挠的民族。中华儿女以坚贞的气节,用血肉之躯筑成中华民族的巍巍长城,迎来了抗战的全面胜利。从战争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在一片废墟中站起,将曾经的伤痛不断化作前进的动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正挺直着不屈的脊梁,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落后就要挨打”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有的苦难历程,不会也不能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因为血的教训不能忘却,民族苦难不应忘却。我们记住历史是为了历史不再重演,铭记屈辱是为了屈辱不再重现;我们不忘国耻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珍视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铭记历史,就是为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保持高度警惕,以血肉之躯随时准备赴汤蹈火,坚决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天下并不太平,我们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把无数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惊涛骇浪,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壮丽诗篇。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篇4)

今天,是我国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的今天,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屠戮我30万同胞,他们没能等到秦淮河畔下一个温暖的春天。讲好三个故事,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感受仁人志士的顽强、坚韧与不屈。

第一个故事:关于“全体战死”的口号

他叫谢承瑞,是南京保卫战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团长。他所处的南京城东南的光华门是当年最激烈的战场,日军连续使用大炮轰击城墙,试图打开突破口冲进城内,却屡次被担任光华门防务的教导总队谢承瑞团和第87师易安华259旅等部击退。当时,谢承瑞以“全体战死”为口号,带领大家一直血战到最后。后来,战斗一次次打响,谢承瑞因烧伤而发起高烧,但他依然坚守在城头督战,直到司令部转达了撤退命令,已经陷入昏迷的他,在纷乱中不幸牺牲。谢承瑞的故事只是壮烈牺牲的无数革命先辈的一个缩影,诠释了中华民族的英勇不屈、前仆后继、万死不辞。

第二个故事:关于身中37刀的“活证据”

她叫李秀英,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也是那段悲惨历史最有力的见证人。当年,李秀英因怀有七个月的身孕在日军侵占南京时与其父在地下室避难,被丧心病狂的日本兵找到。日本兵图谋强奸李秀英,她与三个日本兵殊死搏斗,脸上、身上、肚子上被刺了37刀。后来经过抢救,她奇迹般地保住了性命,活了下来。就这样,她成为第一批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向世人展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然而,她没能等到胜诉判决书那天,就永远离开了人世。李秀英的故事只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群体的一个缩影,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虽九死其犹未悔,纵然历尽万难,也要让真相昭告天下。

第三个故事:关于亲眼目睹的记录者

他叫约翰·拉贝,是受难百姓的守护者,也是日军暴行的记录者。当日军的屠刀残忍地挥向南京老百姓时,拉贝联系了其他十几位在华外国人士,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了栖身之所。在全力保护安全区民众安危的基础上,拉贝记下了他目睹的日军暴行,并写下了长达2000多页的著名的有中国版“辛德勒名单”之称的《拉贝日记》。拉贝的故事只是众多国际友人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军残暴行径的缩影,诠释了人性光辉,真正冲破了痛苦、悲催与焦虑,将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善良本性永远写进史册。

销烟虽已远去,但国耻民殇却不应忘记。以国家之名,祭奠每个逝去的高贵生命;以尊崇之心,祈愿惨痛与悲剧不再上演;以警醒之意,守卫如今千古盛世的太平。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篇5)

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86周年。从1937年12月13日到2023年12月13日,时间已经走过了86年。在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铭记无数为新中国拼搏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砥砺前行。

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发扬“牺牲精神”。每每听到30万,心都不由自主地颤抖一下,不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永远体会不到那种无言地伤痛,即便是时间已经过去86年,只要一踏进纪念馆,钻心刻骨的痛感就会袭来。让人不由自主想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于是便有无数革命先辈化悲痛为力量,为保家卫国奋勇而上,不怕牺牲。即便是现在,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不怕牺牲的党员干部,有芦山“4·20”抗震救灾行动中牺牲的杨波、有不放心村民冒雨回村遇难的“扶贫之花”黄文秀、有抗台救险遇难的李夏、有倒在扶贫路上的党员干部、有倒在抗震救灾、消防救援一线的党员干部……他们不是饮弹倒地的解放者,却是支起民族脊梁、扶起百姓安危的英雄汉。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来的,面临民族危亡时要勇于发扬“牺牲精神”。

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发扬“斗争精神”。无数革命先烈想到“万人坑”中的累累白骨、听到30多万同胞的生命“昙花一现”,纷纷站出来,化悲痛为力量,拿出勇气与敌人斗争到底。现在,我们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阶段,不仅伴随着新的“危险”,而且也伴随着新的“机遇”,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新危险”时,要勇于发扬“斗争精神”。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是广大党员干部不能“随遇而安”,有一丝一毫的“精神懈怠”,更不能幻想一切都“风平浪静”。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化悲痛为力量,在面对严峻形势时敢于出击,面对危机时敢于斗争。

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发扬“拼搏精神”。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疯狂破坏,革命先辈敢于拼搏;面对新中国出现的“黑恶势力”,党员干部们敢于与之拼搏……正是因为他们勇于发扬“拼搏精神”,才换来了今日之幸福。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会遇到各个方面的困难,而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与之拼搏到底。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的拼劲儿,做个敢于拼搏的“勤奋者”、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追梦人”。

国家公祭日,旨在让所有人牢记历史悲痛,明白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更是旨在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__,化历史悲痛为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勇于发扬“中国精神”。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篇6)

又是一年国家公祭日,相信每一名中国人都会有哀伤与悲痛之感,“和平大钟”又一次被敲响,深沉而悠长,表达对30万同胞的追思,传递和平与安宁的信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代百年史,是一部屈辱史。国家积贫积弱、百姓凋敝困乏,回首过去让人们懂得个人与家与国的紧密关系,懂得当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和平发展的深刻含义。缅怀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牢记和平与美好才是坚守,牢记实干担当、砥砺使命践行中国梦。

哀伤藏于心,实干兴我邦。尊重历史才能不让历史重演,维护和平、匡扶正气,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力量。每一名中国人都应从历史中汲取动力,面朝未来、看得更远,让悲痛化为力量,从而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孜孜前行。公祭仪式传递的意义和价值,正在于展示了从历史到现在、再到未来的维度与景深,让我们更加厚重、更有信心、愈发努力,做好当下当前的事,一步一步建强祖国才有底气与能力维系和平。

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切都凝聚了先辈先烈和人民群众的汗水与鲜血。看今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日益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日新月异,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正在于正视过去、铭记曾经,更好守护我们的祖国,放声高歌之际也不忘心中警钟长鸣,这也是“和平大钟”带来的启迪。

欲灭其国,先去其史。家国天下烙印在中华儿女的脑海成为基因传承,不能缺乏对历史的秉持与弘扬。国家公祭日以庄严而神圣的方式祭奠,告慰先人、雕刻后人,激发的是民族后坐力与潜在力,不忘国耻方能强国建家,才不会忘记了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了“多难兴邦”的沉淀才不有“忧劳兴国”的起行。

从苦难到辉煌,从波澜到新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每一步都充满了曲折与不平。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4周年,斗转星移、时光轮回,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中华民族斗争不息、奋发不止的精神品质,而这正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永不屈服的密码钥匙。继承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英雄之气、坚韧之志,还望吾辈当自强、__永向前。

看破帝国主义、霸凌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暴虐无道,崇尚和平文明的中国,正在以铿锵坚挺脚步向强大进军,摒弃“零和博弈”、谨守“国强不霸”,迈向国际舞台中央肩负起“负责任大国”的职责。深深懂得“好战必亡”与“忘战必危”的辩证道理,中国以更加思辨而全面的意识对待发展。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世界人民共同的夙愿;富国强军、筑牢实力,保障国家不受外来势力与敌对份子的侵犯是发展前提。

今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船到中流浪更急,行至山腰路更陡”,越接近目标越要沉着稳定、涵泳耐力。“进则寒尽春生,松则一退千寻”,每一名中华儿女都应秉怀哀思、继承遗志,给未来历史一份合格答卷,无关个人荣耀与福祉,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自强不息。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篇7)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是一个饱蘸鲜血的日子,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残杀了我三十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同胞。惨绝人寰,不堪回首!多少年风雨沧桑,河山巨变,我们的祖国早已摆脱了屈辱和苦难,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历史无异于背叛。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以史为“镜”,在回望这段苦难岁月中凝聚信念和力量,勿忘国耻、牢记使命,勇往直前地追逐伟大梦想。

牢记历史,永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爱国情怀。国家公祭,既是对死难同胞灵魂的安抚,也是对那些犯罪者的警示,更是告诫我们的国民,保持清醒状态,不要有片刻的忘却与麻木,绝不能忘却历史、忘却苦难。如今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革,中国正处在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前,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应当“知耻而后勇”,在迈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坚实而持久的守护家国情怀,永葆干事创业的激情,站稳立场,下定决心,攻坚克难,以涓涓细流汇聚磅礴伟力。

牢记历史,练就“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__年前,在旧中国积贫积弱、惨遭宰割的情况下,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是一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强大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之间展开的殊死搏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各个党派、各界群众和一切爱国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抗日战争残酷惨烈,艰苦卓绝,绝无仅有。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觉醒,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青年干部应当牢记这段斗争史,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障碍与利益藩篱,做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

牢记历史,实现“物阜民丰国隆昌”的强国梦想。__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取得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__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风险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发展并存。青年干部应当把握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心怀“国之大者”,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进状态,始终胸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把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结合起来,以星星微芒汇聚万丈霞光,践行“强国复兴有我”的铮铮誓言。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篇8)

南京大屠杀,一个让所有国人黯然神伤的话题。1937年的今天,南京沦陷,日军入城掳掠烧杀,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由此开始。在六周的时间内,30余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为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同胞,中国政府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旨在让所有人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从而更加珍视和平、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八十六年弹指一挥间,很多人都已经离我们远去,很多事都已经渐被淡忘,但有些事情是始终不能忘记的,而那些不能忘记的,必将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纪念!

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历史的苦痛。穆旦在其诗《赞美》里写道:“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确认一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周万荣,他的名字被刻在遇难者名单墙上,成为第10665个名字。周万荣是南京30万遇难同胞中的一个,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血和泪铸就的历史,是百年间最沉重的沉默与哀伤,是人世间最惨痛的生离死别。“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唯有铭记才能免于再次陷入苦痛的悲伤,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也终究是历史,不忘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和平、守护和平。

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和平的珍贵。2019年12月初,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金茂芝去世,享年91岁。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只剩78人。1928年出生的老人,目睹了包括父亲在内的20余人惨遭日军杀害。因为战争,金茂芝老人失去了父亲,他只能与母亲流落街头、乞讨为生。战争会把一切美好的事物碾成齑粉,战争会让一切骄傲和理想化为乌有。所以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和平的珍贵,“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所有人在阳光的照耀下,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我们不能忘记的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抗战时的中国,火柴、铁钉都无法自给自足,飞机、坦克、航母更是遥远的念想,因此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横扫贫弱的华夏。现在中国已经不同往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我们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建立了强大的国防体系——航母出海、东风必达、北斗定位。我们不再是饱受欺凌、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中国都不会走霸权主义欺凌弱小国家的老路,我们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

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保家卫国的血性。南京保卫战时,八十八师二六二旅旅长朱赤多次击退日军师团冲锋,并率敢死队杀入敌群。后朱赤壮烈殉国。临终前,他说:“为国牺牲,无上光荣!”是这样一群舍生忘死的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让日本侵略者以血的代价意识到——“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一寸山河一寸血,家亡多因国破,唯有守住我们的国,才能维护我们的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有我在的地方,即是家与国之所在!

“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民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仇恨不能延续、历史不会重演,愿和平不再成为一种奢求,愿干戈最终化为玉帛,愿发展成为永恒的追求。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篇9)

南京有个地方,“她”占地面积1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近18000平方米,在南京这个算得上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即使占地面积这么大却还是无法控诉一个悲惨的事件——“12·13”南京大屠杀。每一个去过这里的人,走出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吐了出来,抬头仰望着蓝天说一句“见到你(太阳)真好”。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一个目标需要动力,需要希望,来过这里,相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明白复兴的意义与和平的可贵。

一座座雕塑,叩击灵魂深处的“无声”呐喊。《家破人亡》《逃难》《逃啊,恶魔来了》《只有死可洗去这污浊》《冤魂的呐喊》……这些不是书名,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里面一座座雕塑的名字,但每座雕塑又仿佛是一本书,一本记录着可怕经历的书,一本展示南京三十万遇难同胞的书,一本让中国人无法忘怀的书。最具标志性的便是这《家破人亡》,这尊雕塑高达12.13米,寓意1937年12月13日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位衣衫褴褛的母亲怀抱着死去的孩子仰天长啸,她的丈夫死了,孩子死了,对于这位母亲来说,已是家破人亡的绝境……这尊雕塑采取象征性的手法,展现当时祖国的大好山河和千万幸福家庭因为这场灾难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尽管如此,她却像山一样,屹立不倒,犹如中国人民不屈不饶,斗争到底的精神。

一个个故事,诉说悲惨壮烈的历史回忆。“全体战死,血战到最后”“身中37刀成为活证据”“拉贝日记,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导游给每一位游客解说着这些真实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艺术的手法,没有夸张的表达,只是平铺直叙地诉说着一个个过往的回忆,却让听众泪如雨下,心如刀割。“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但是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却在这里展露无遗,他们前赴后继、万死不辞。当然,中国是一个善良包容的民族,即使过去再悲痛,我们还是更希望播下良知与和平的种子,不要让中国的历史再次重演。

一张张图片,展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里面有一面“幸存者照片墙”,墙上是用灯光照亮的一张张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照片,他们都是历史的活证人,经历过残酷的灾难,失去最爱的亲人,但是他们选择活下去,活着才有希望,活着才能控诉,“活着”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也一直延续至今,在“抗击疫情”“抗洪救灾”等灾难面前,我们有“五湖四海援助武汉”的感动,有“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豪情,有“群干联手勇救人民”的温馨,更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科技、国际地位都在不断提升,党和人民的关系也日益紧密融合。“南京大屠杀”这样的灾难不会再次上演,也绝不允许再次上演,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是无比光明的,我们不再是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民族,我们是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着梦想的民族。

一则则新闻,唱响美好未来的和平主旋律。历史终将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通过决定,国家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让每一个国人都铭记历史。但我们更要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中国作为历史的受害者没有将历史的悲愤继续传递下去,而是选择了善良,选择了包容,“中日两国互帮互助,抗击疫情”“日本-中国(连云港)-蒙古国,首发班列出境”“致敬,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军队”……一则则新闻,展现的是大国的风度,民族的善良,唱响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这是国家领导人的真切期盼,也是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期盼。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篇10)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超过30万。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惨剧,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剧。这惨无人道、惨绝人寰的暴行,在人类发展史上刻上了阴深的一笔。

为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同胞,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于同年的12月13日举行了首个公祭日。

列宁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忘记不了也不可能忘记南京大屠杀这个惨痛的日子。记住它,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更好的珍惜、保护和捍卫,珍惜和平的时代、保护国家的安全、捍卫民族的尊严。

不忘历史,方知来时之路。“以史为鉴、以史明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过是历史长河里毫不起眼的沧海一粟;但是,当历史的画卷徐徐打开时,一定要知晓我们的过去,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过去都不了解、都不主动认知,那他将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反思自己?如何走向未来?历史、现在、未来,它是一脉相承的。缅怀历史,我们才能珍惜当下,走稳脚下路;缅怀历史,我们才能憧憬明天,筑梦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今天来之不易,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幸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中华民族富裕强盛的今天。来时之路布满荆棘、悬崖峭壁,我们从不惧怕,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越过一道又一道丛林,抵御敌人、抗击侵略,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铭刻耻辱,坚定信念之路。耻辱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耻而不知进取。中华民族的昨天,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昨日之耻辱,激发了千千万万的爱国人士的奋斗之情,他们积极探索民族和国家的前进之路,无数革命先烈为此抛头颅洒热血,顽强拼搏、忘我斗争,把强我中华的铮铮誓言付诸于行动。今天,虽然中华民族已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驱动成效突显;但是,我们一定要铭记曾经的国耻,将耻辱之柱刻入灵魂深处,用之来检视自己、勉励自己、鼓舞自己,焕发爱国热情、增强爱国信念。

牢记使命,走好初心之路。“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前车之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将它变成“后事之师”。中华民族必将强大起来、也必须强大起来。我们珍爱和平,但我们也不惧怕侵略。我们是和平的制造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也将是侵略的制止者、反对者和揭露者。“__,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做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们当前和近期最紧迫的任务和最光荣的使命。共产党人必将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走好初心之路,用实际效果阐释使命之道,让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10篇2023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心得体会10篇2023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