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好人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15篇)
《中国好人》特别节目于12月27日播出。“中国好人”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千千万万的“好人故事”也正在被大家传诵,他们就像春山的树木一样蔓发,成就了春色人间。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中国好人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方便大家参考学习。
李 志高所在的乡镇群山连绵,即便到了春天,夜晚也冷飕飕的。大约10年前的一个春天的夜晚,李 志高已经睡下,不知是几点钟,突然被一阵猛烈的敲门声、哭喊声叫醒。
“一家人哭的哭,喊的喊,怀里的小女孩已经烧得昏迷不醒,家里人急得使劲摇晃孩子。”李 志高被回忆又拉回到那个特别的夜晚。
基于多年行医的经验,李 志高判断女孩生命垂危。由于情况紧急,李 志高身边并没有太多药品与器械,于是他选择用针灸疗法,又快又稳地为女孩进行相关治疗,将女孩从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惊心动魄的一夜过去后,李 志高继续为女孩调理身体,很快,女孩恢复了健康。“现在孩子也长大了,身体很健康。他们家人也常常来拜访我。”说到故事的圆满处,李 志高的语气温柔中带着自豪。
由于当地一度交通不便,人们很难及时出去就医,像这样的“半夜急诊”,几乎贯穿了李 志高的行医生涯。
李 志高,男,纳西族,1956年11月生,中共党员,迪庆州维西县叶枝镇梓里村人,梓里村原村医,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
今年68岁的李 志高,曾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叶枝镇梓里村村医,在当地行医46年。1976年,从迪庆卫校毕业的李 志高来到维西县梓里村当起了村医。从穿上白大褂的那天起,他就默默立下了守护好村民健康的承诺。为了这份承诺,无论白天或黑夜、严寒或酷暑,只要有患者需要,李 志高随叫随到。
李 志高生在山区,长在山区。在他的印象里,小时候如果生了病,只能靠父母背着走很远的山路去寻“土医生”,而“土医生”能做的只是开一些草药方子,根本没有打针输液这码事。“那时候设备、交通工具几乎都没有,有也用不上。当时的路,都是靠人走出来的!”
群众的医疗问题,一直都是当地的难事,也是李 志高心中一直牵挂的事。1974年初中毕业后,李 志高进入卫校学习。1976年,从卫校毕业后,李 志高便正式上岗,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村医。
十多年前,村里一个6岁小女孩半夜高烧到42度,已昏迷并伴随着抽搐,患者家人心急如焚,到李 志高家里敲门找他。李 志高为昏迷的小女孩进行了紧急施救,半个小时后,女孩情况逐渐好转,李 志高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在打疟疾疫苗期间,每个群众每天要接种一剂疫苗,一共是八剂,也就是连续八天接种疫苗。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每天都是踏着月色上山,迎着星光回家,穿破了10多双鞋,肩膀磨破了就没结痂过。
46年来,李 志高累计为病人诊疗50多万人次,为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2022年,李 志高离开了村医岗位,离岗后他依旧牵挂着群众的健康,有人来家里找他问诊,他都会细心解答。他说:“前几年路修通了,医疗条件好了,找我看病的人少了,我觉得这是好事。当然,还有人愿意来找我,我心里很高兴,这是他们对我的认可和肯定!”
见义勇为——程宝存、程建军
程宝存,男,1953年8月生;程建军,男,1978年6月生。二人为父子关系,系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武关镇梅庄村村民。2021年9月,父子两人协力救助落水老人,父亲程宝存不幸被水冲走献出了宝贵生命。程建军说:“这件事谁遇到都会去做的,我相信我爸也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孝老爱亲——张吉莲
张吉莲,女,1973年12月生,重庆市永川区仙龙镇粉店村村民。1996年,张吉莲与仙龙镇张家村的凡时德结婚。在相继为父亲和奶奶养老送终后,张吉莲将3位年迈体弱的叔叔接到自己家里照顾。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几位老人衣食富足,生活幸福。邻里乡亲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了孝老爱亲、守望相助的文明乡风。
孝老爱亲——邹爱华
邹爱华,女,1962年5月生,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石牌镇石牌社区居民。邹爱华自幼腿部残疾,她与听障丈夫相搀相扶,支起一口烧锅做葱饼,20余年诚信经营,供养两个女儿完成学业;她30余年无悔付出照顾残疾亲人,让他们安心生活;她热心帮助街坊邻居,成为远近有名的“街长”。
敬业奉献——石武荪
石武荪,男,1962年5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原华山镇华联村小教师。参加工作40多年来,他扎根偏远山区,数次放弃进城机会,默默坚守在离县城30多公里的大山里,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山区的百姓和孩子们。
敬业奉献——李 志高
李 志高,男,纳西族,1956年11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叶枝镇梓里村原村医。从迪庆卫校毕业后,李 志高就担任起了梓里村的乡村医生。46年来,他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坚持送医上门,不辞劳苦,默默奉献,用真诚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守护一方平安健康。
诚实守信——吕学芹
吕学芹,女,1949年6月生,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居民。2022年2月20日晚,拾废品的吕学芹捡到三个袋子,里面竟然是20万元现金。面对这一大堆钞票,吕学芹老人丝毫没有犹豫,选择了报警寻找失主。此事被媒体报道后,很多人都为吕学芹老人的义举点赞、感动。吕学芹老人说:“不是自己的,拿了就会一辈子心不安。”
诚实守信——赵银亭
赵银亭,女,1929年10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归化村村民。赵银亭是一位有75年党龄的老党员。1992年,当地建立烈士陵园,需要一位守陵人,63岁的赵银亭主动报了名。自此,她与丈夫搬到了距烈士陵园不过15米的旧屋居住。30多年来,她坚守信仰,守护烈士陵园,为前来参观的人员讲述英烈故事。
助人为乐——李振海
李振海,男,1944年8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塔温敖宝镇塔温敖宝村农民。从1984年开始,李振海种植树木60余万株,无偿捐赠8万余棵,让2000多亩荒山披上绿装,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助人为乐——邹鑫
邹鑫,男,1979年12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贵州省遵义市蓝天救援队队长。2022年4月14日,邹鑫带队前往毕节市大方县某景区开展失事船只打捞工作。因事发地地形复杂、水下暗河能见度低,带着装备下水的邹鑫再也没有回来。他将宝贵的生命永远留给了自己热爱的救援事业。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詹庆元
詹庆元,男,1970年9月生,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詹庆元对工作高度负责、敢于担当,对患者全心全意、满腔热忱,长期坚守在危重症的临床救治工作一线,近10年主持救治7000余例呼吸危重症患者。他多次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为守护人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张颖惠
张颖惠,女,1971年12月生,中共党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第49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从事护理工作30多年,她始终扑在一线,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她带领同事们不断创新护理技术,探索危重患者查房模式,构建护理质控体系;她积极为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送知识、送技术、送教育、送专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白衣天使的使命与担当。
今年,邹爱华60岁了,但她仍然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和丈夫出摊,她负责烧锅,丈夫负责做饼;晚上6点多收锅回家后,他们还要和面、洗葱等,为第二天做准备,歇下来时就已是晚上八点多了。
“现在家里还有很多开销,我们多做一点,就能让家人们生活的更舒心。”邹爱华说,她也不想让烤饼摊的老客户扫兴而去。
她介绍说,一些老客户离开家乡在异地生活,为了吃上家乡的味道,不少人开着车从外地赶来,“如果他们买不到饼,我就感觉特别对不起他们。”为了大家方便,如果需要,她还通过快递寄给大家。
除了照顾好自己的大家庭,邹爱华多年来还特别热心公益,每次社区志愿者协会有活动,她都会主动报名。2016年至今,邹爱华一家先后参加交通维护、义卖、禁毒宣传等志愿活动近50次。
平日里,街坊四邻也喜欢找热心又乐观的邹爱华帮忙,大家习惯了外出时把备用钥匙留在她家,家里出现矛盾了也会找她来帮忙调解……时间长了,大家给她了一个亲切的称号“街长”。
“石牌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我只是其中一份子,在帮助别人时也快乐了自己。未来,有空时我想多做一些公益。”邹爱华说。
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邹爱华有两个。但因为上学、就业,女儿们现在都不在她身边。每当想念女儿时,她就翻开“百宝箱”,里面有女儿们上学时写的作文、演讲稿和离家后寄回的家书。
大女儿在演讲稿《一锅葱饼撑起的蓝天》中写道:“虽然母亲腿脚不便,不如常人走的轻快洒脱,但蹒跚的脚步走的比任何人都稳、都远、都有力,走出了一个家庭的乐观上进之路。”
如今,邹爱华依然无畏前行,她努力用自己的微光温暖身边的人。她说:“邻居们都说我和丈夫的姻缘是天作之合,他是我的腿,我是他的嘴,我们互相支撑,不管遇上什么困难,我都不怕!”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档精神品牌栏目,该栏目通过投票方式选取年度最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爱”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爱人、爱家、爱民、爱国。这是节目宗旨,也是民族具象,体现在一言一行中,坚守在一生一世里。若说优秀中华民族文化品德是一座座丰碑,那我们就是刻碑者;若说它是精神支柱,那我们就是奠基人。继往开来,奋斗当前,感动中国,以爱灌溉人生,以爱汲取力量,以爱浇筑家国。那些人性中最闪耀的瞬间,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人心向善、推动着社会进步。一步一脚印,岁月峥嵘,静水流深,我们向光而生,亦将逐善而行。
振长策,击长空,君子清芬,华夏增辉。他十四岁参军,血战百次,披上戎装,将自己的身躯和一腔热血献给祖国。荣誉过眼云烟,誓言掷地有声,“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理想信念不倒,精神不垮,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如今,他的名字响彻整个中国:永远的战士——朱彦夫。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是党的意志最崇高的践行人。回顾朱老的一生,一路艰辛,万般坚守,残肢抱笔,挥洒荣光。向困难宣战,留感动在人间,世界以痛吻你,你却报之以歌。
真相遥遥,踏往无穷之路,于霓虹中逆行,用真相打破隔阂。作为新时代媒体人,陈贝儿以镜头代戈,记录下时代最真实最美的风景,将感请投入细节,于神州收获感动。正如我校校训所言:传媒是社会之良知,人类之道义。以良知追求真理,用真理维护道义,以情传情,夯尽无穷。她励志讲好时代真相,讲好百姓眼中的中国故事,深入云贵峡谷,投身戈壁荒漠,穿越全国,用脚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以心感受祖国的每一次脉搏,向世界介绍着脱贫攻坚背后每一个感人的故事。记录真相,传递能量,一条无穷之路,搭建真情桥梁。
榜样是无止境的力量源泉,每一个荣誉背后,都承载着无数的.泪水和汗水。那些精炼的颁奖词,浓缩了他们近毕生的光辉。他们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却都穷尽自己的赤子之心去诠释人生价值、建设祖国事业。意志顽强,生命坚韧,这是无形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品格;锤炼品德,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记初心,担使命,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致敬榜样,争做榜样,心怀感动,逐光而行。
北京时间8月21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小马拉卡纳球场,中国女排3:1击败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上第三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
郎平和她的队员们在小组赛出师不利的情况下上演“绝地反击”,东道主巴西、小组赛曾战胜自己的荷兰和塞尔维亚都没能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
对于向来有“女排情结”的'中国人而言,这个冠军重于千钧,五星红旗飘扬那一刻,《义勇军进行曲》响起那一刻,激动与幸福的泪水美于一切。
感动,是一种力量,它总能直抵灵魂,温润心灵。
《感动中国》的意义之一就是给所有的观看者以信心:不要沮丧,不要失望,也不要去抱怨,有很多能让你感动的人,一直就在你的身边。
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一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一大于二,还有它代表着一个团队。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2016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一路力克强敌,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激励了亿万中国人!《感动中国》2016年度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秋意渐浓,群山环抱的山城村,山头层林尽染,田间金黄一片。
“山城一队北部湾,当年就是烂泥滩。一遇水涝就不收,如今变成米粮川。”山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邱大鹏感慨地说,这首流传下来的顺口溜,是乡亲们对孙景坤带领大伙改天换地最好的感念。
1955年,复员的孙景坤放弃到城里工作的机会,选择回乡务农。“咱没多少文化,还是回家本本分分做个农民。”孙景坤回忆。
回乡后,孙景坤把各种奖章奖状精心包好放到箱底,扛起锄头下地种田。很快,正直能干的他被选为生产一队队长,带领村民们向着贫困这个“敌人”发起新的冲锋。
村里有条河,经常泛滥引发水灾。孙景坤的倔劲上来了:“还能让条小河欺负了?”他带领村民开山碎石、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坝,自此河水安澜。
“他是军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严劲儿,从不强迫乡亲们干这干那。”86岁的村民刘振山回忆,“他在前边干,我们在后边学,大家心服口服。”
山城村是有名的蔬菜村,市里曾划分一片公厕供村里挑粪施肥用,村民都不愿意去挑粪。正犯胃病的孙景坤第一个站出来:“没有好的肥,菜怎么能长好,我来挑。”挑着100多斤粪,走七八里的山路,他硬是挑了回来。看他忍着胃痛满头大汗颤巍巍的样子,村民们纷纷挑起了粪桶。
靠着孙景坤的带动引领,山城村把上百亩烂泥滩改造成良田,在数百亩荒山上种植板栗、落叶松等经济林,一跃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
村民刘玉慧说:“我们现在过上好日子,都得感谢这个老爷子。”
老兵心语:“我是在替战友活着”
英雄,在惊涛骇浪中向死而生,也在平凡的日子里甘守寂寞清贫。
许多年后,孙景坤的赫赫战功才被村民们了解。65岁的村民张德胜回忆起最早发现孙景坤的“秘密”时,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年我从废纸堆里捡回一本旧书,翻书时,我看到里面讲一位战斗英雄叫孙景坤,还有他的照片,我一看这不是孙大爷吗?”
拿着这本书,张德胜跑到孙景坤家。孙景坤不识字,张德胜就把文章读了一遍,听到支全胜等战友的名字,孙景坤点了点头:“是,写的是我。”
至此,孙景坤的英雄事迹才被外界了解。
越是丰功伟绩,越是低调朴实。一直以来,孙景坤住在低矮的平房里,从不向组织开口、伸手。
为什么对自己的功劳不提不念?为什么不向组织要求应得的待遇?外界不理解,孙景坤的7个儿女也不理解。
在大女儿孙美丽看来,父亲对自己严苛,对孩子们也几近“无情”:小时候家里穷,交不起学费,老师说你爸是生产队长,开个证明来,学费就可以免了。孙景坤却火了:“就因为我是队长,才不能这样做。”孙美丽被迫辍学。在生产队干活时,她干得好,别人评3分工,生产组长给她评了7分工,孙景坤知道后,把组长批评了,硬逼着把多的工分给拿下去……
大儿子孙福贵也遭遇了类似的境况。不少好的工作机会都被父亲逼着让给了别人,他一咬牙,参军入伍。这一次,孙景坤没有阻拦,拿出珍藏多年的抗美援朝时用过的茶缸和毛巾送给儿子。
“到部队后,首长看到我的茶缸上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他举着茶缸给战友们说,孙福贵同志是革命战士的`后代,我们为有这样的战友感到自豪!在战友们的掌声里,那一刻,我突然理解父亲了。”孙福贵说到这里,眼中泪光闪烁。
摩挲着旧军装上的军功章,老人说出心底的想法:“当年村里10个年轻人一起参军入伍,回乡的只有3个。和牺牲的战友比,我做这点事算得了啥?条件再艰苦,能比战场上苦?我活着,是替战友们活,我要把他们想干却来不及干的工作干好,才对得起他们。”
温煦的秋阳照在老人珍藏多年的泛黄的报功书上:“孙景坤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光线明丽而柔和,为这张历久弥新的报功书镶上了一层金边。
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的路标,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然而,雷锋的名字却随着我们生活的美好而渐渐远离了我们。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困惑,他的名字应该永远刻在我们的心头,他的精神应该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永远的指南。因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与幸福,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一个公司要想成功,不能缺少雷锋式的好员工。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大小,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雷锋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定的,无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人们的生存方式怎样改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
在工作上,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职责,做一个有利于公司,有利于团队的人。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更大的发挥。
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人而付出,这样做你将获得生命最高的荣誉。
一个公司要发展,也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今天,一切的成功都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如果我们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是难以获得成功的。一个企业,如果所有的员工都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团结互助,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所有的企业都在努力寻找雷锋式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不仅会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的最好,还会额外做许多。他们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寻找借口,而会自动自发、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通常,企业的领导会给这样的人委以重任。如果你想在公司里获得成功,就必须成为这样的人。
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只有发扬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政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几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依赖于这种人的努力,他们时刻想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所有民众的利益。每一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每一支军队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雷锋精神所能影响的远不止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今日,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全人类努力学习和实践的精神,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在寻找和培养更多的雷锋,因为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因为有更多这样的人而变的更加美好。
今日的中国是一个大谈变化和西方商业精神的时代,从“奶酪”到“致加西亚的信”的流行,西方的商业文化对我们经济的影响似乎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很多人谈到一个叫“罗文”的士兵如何敬业、服从、努力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时候,在人们费劲心计号召员工努力学习“罗文”精神的时候,大多数的人似乎忘记了我们身边一个更好的榜样,这是“雷锋”的悲哀,更是我们的悲哀。
应该来说,“雷锋”要比“罗文”伟大的多,也要实在的多。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奴隶式的付出,更应该是一种对世界和他人的爱,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利用了一上午的时间,仔细阅读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先进事迹,读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用行动奏响青春无悔的赞歌的义马市市直幼儿园教师贺秋玲说的好:“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就要把我的青春、我的热情、我的全部精力都献给它,这样才会问心无愧。”这是贺秋玲老师的一贯的工作作风,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6年的我所追求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也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信念,我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将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热情都奉献在学前教育上。
我2015年学前教育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学工作,在这6年的工作历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教师所担负的责任有多重大。幼儿教师不单单教会孩子学习知识,更教会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幼儿刚入园如同一张白纸一般,教师在上面绘制什么图画,在孩子们身上就会留下什么痕迹,因此作为教师即教会他们科学知识,又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
社会有用的人。“有勇不如有智,有知不如有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更好地是适应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更好地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学术问题,就必须具有足够的能力和水平。从教6年为了提高自己,我利用业余时间努力读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书籍,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当一个合格班主任,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学前教育工作务实》等有关书籍,在教学上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在班级管理上向老班主任学习,一个目的做一个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是自己的本分”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将来还是现在,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以身边的教师模范为榜样,做一个称职的普通人民教师。
最近一段时间,秦开美这个名字,在各类媒体上频频出现,每一次在电视前、在网络上看到关于她的报道时,内心的激动无法抑制,深深被她的行为感动。她就是令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最美教师。
秦开美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行动谱写了感人的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美好形象。
有人说教师的奉献精神像蜡烛,燃烧自己却照亮别人;有人说教师的高尚品格像春蚕,对教育事业奉献的是一生的忠诚。这些赞誉对那些优秀教师来说,可谓受之无愧,实至名归。
秦开美老师很平凡,没有豪言壮语,但英雄正是来自平凡,崇高的师德体现在平时点点滴滴平凡的教育工作中。秦开美老师的英雄壮举,是商品时代对良知的一种呼唤;是利益冲撞时对道德的一种呼唤;是和平年代对英雄的呼唤。我们应该像秦开美那样在平凡的工作中,在细微处体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我们从秦开美老师身上看到了人生价值的真谛。
学习了秦开美老师的事迹后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淡泊名利,在危急关头和急难险重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为群众作表率、当模范;要把秦开美老师的精神化作为工作的动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自身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以对工作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特长,创造性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我利用了一上午的时间,仔细阅读了《学习我身边的模范人物》,读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用行动奏响青春无悔的赞歌的怀柔区喇叭沟门中学教师潘维松说的好“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就要把我的青春、我的热情、我的全部精力都献给它,这样才会问心无愧。”这是潘维松老师一贯的工作作风,也是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的我10年从教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也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信念,我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将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热情都奉献在中学教育上。
我2004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在这十年的工作历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所担负的责任有多重大。教师不单单教会孩子学习知识,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中学生刚入学如同一张白纸一般,教师在上面绘制什么图画,在孩子们身上就会留下什么痕迹,因此作为教师即教会他们科学知识,又要教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勇不如有智,有知不如有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更好地适应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更好地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学术问题,就必须具有足够的能力与水平。从教10年为了提高自己,我利用业余
时间努力读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书籍,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当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班主任工作务实》等有关的书籍,在教学上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在班级管理上向老班主任学习,一个目的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教育工作者。
“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是自己的本分”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将来还是现在,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以身边的教师模范为榜样,做一个称职的普通的人民教师。
1998年,在我与妻子结婚后的第一个年头,女儿还没有学会走路。岳父刚刚五十出头,不幸身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我每天白天要上班,晚上下了班就赶到医院陪护,还要四处借钱凑医药费,那时的收入不多,要给他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然后就到处借钱。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心急如焚。但同时又提醒自己要坚强面对,及时筹集医药费给岳父治病。向亲戚朋友借,向学校同事借,甚至向学校借过钱,十多个日日夜夜后岳父终于走了,一家人痛不欲生,家里的重担压在了我的身上,但我和妻子能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生活中也都表现得乐观向上。
对于母亲我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在我上高中的第一个星期,父亲因为心脏病突发,永远地离开了,是母亲一手扶扯我上完了高中,又上完了四年大学。我深感母恩,深深地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因此我要把对父母的爱加倍的给母亲,不管怎样忙怎样没有时间,也要挤出时间去看看母亲。每周起码两次,每次去帮母亲做做饭,做掉些家务,嘘寒问暖,看看母亲需要些什么。父母永远都是奉献,没有半点索取,他们只知道无穷无尽的付出,没有盘算子女的回报。只求做子女的能常回家看看,看着母亲的满头的银发,时时让我想起好好孝敬父母吧!好好孝敬父母吧,不要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方知悔恨不已。
而今,我在父与子的身份对比中,真真切切的读懂了父爱与母爱,我用对待女儿的感情去默默享受父母对我的那份真情。我总想倾其所有给予女儿更好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总是千方百计的为她设计美好的前程,总有“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这些都是我父母当时对我们的心情,只不过由于年少无知,我没有懂得父母的那份心意。反思后,我也会我们的博爱抚育女儿健康成长。我想无论多少年以后,“养儿才知父母恩”这句有着中国传统孝道美德的名言一定会周而复始。
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好人好事。在生活中,总会有许多的好心人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些话,我非常喜欢,只要我们去帮助别人,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一定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既要帮助别人,也要感恩别人对你的帮助。
就像课本中的乔伊一样,他即使自己穷困潦倒,没找着工作,但是他看到被困在路边的老妇人,宁愿自己把手腕、脚腕蹭破了,流出了鲜血,也要帮老妇人把车修好,老夫人车修好后,要给乔伊报酬,但是乔伊却说:“我从没想过帮助别人,还要得到别人的报酬,当他在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他,别人困难的时候他也要帮助别人,他不要报酬,只要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去帮助别人,这就是最好的报酬。”在老妇人到餐馆吃饭的时候,她想起了乔伊说过的话,帮助了女店主,而女店主正是乔依的妻子,这个故事,正反映了“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这句话。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好人好事。
那一天,我们正在逛商场,正巧看到一个人在那门口要钱,说是自己真的已经走投无路了,家里只剩下他和自己的老母亲了,老母亲因患病要动手术,家里实在是没钱了,只能这样来筹钱了。我递过去了几十块钱,旁边还有一个乞丐,他也递过去一元钱。我们走了后,逛了一上午,要回家了,在回家的道路上,我们又见到了那个人,这时,那个乞丐又递过去一百元钱,我感到很不可思议,为什么他自己都没钱,还捐钱给别人。为什么上午捐一元,到了下午又捐了一百元?这时,突然一个人把那个乞丐拉到一边,我偶然听到:“你自己都这么穷,还捐钱给别人啊?”“我看他很可怜,他比我困难,我就捐钱了!”“那你为什么上午捐一元,下午捐一百呢?”“今天上午只有一角、五角的,我不好意思,所以下午就又去讨了一百元!”这件事过去很久了,但我仍然历历在目。
在生活中有许多许多的人都是善良的,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班曾经有许多好人好事涌现出来,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女同学——刘瑾。
她个子高高的,两只有神的眼睛,一张樱桃似的小嘴,她那可爱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她是我们班的卫生委员,是个负责任的好学生。
记得那一次在上早会课的.时候,我正津津有味的听着,突然我被一个声音吓到了,回头一看,只见室外值日生一进后门就随手把扫把丢在了门后,我气愤的想:“这些值日生也太没有道德了吧!怎么可以乱丢扫把?难道就不会摆好吗?”面对乱七八糟的扫把堆,看着纵横交错的扫把,我不由的犹豫了一会儿,一时拿不定主意,只见这时刘瑾快速的走到门后,拿起扫把仔细的摆整齐,我心中顿时产生了对刘瑾的敬仰,赶紧去帮忙,并对她说:“辛苦了!”她听了,边忙边微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听完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姆指。
还记得有一次,我把垃圾随手丢在了一个没有套垃圾袋的垃圾桶里,这一幕刚好被经过的刘瑾看见了,她表情严肃的走过来,我大惊失色,没想到平时那么温柔的她还有这么严肃的一面,她走过来对我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请你把垃圾拿出来放在有垃圾袋的桶里,如果每一个人都这么做,值日生岂不是很累?”我听了不好意思,连连说:“对不起,我下次一定不会这样了!”随后又说:“谢谢你的提醒。”可刘瑾还是说那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没什么大不了。”我感激地点了点头。
从这件事中,从刘瑾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成为一个好集体。
朱汉平是上海普陀区武宁路小学教师。他三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他有着一个和睦而温馨的的家庭。关怀女儿、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2008年3月10日18时许,普陀区桂巷小区发生一起持刀抢劫案。当被害人——一名瘦弱的女子大声呼喊:“救命”之时,朱汉平老师当时刚下班回到家没多久,正和家人一起吃晚饭,闻声全家立刻冲出,他和儿子徒手与歹徒进行搏斗,最终将歹徒制服,保护了被害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朱汉平老师今年五十三岁,面对突发而至的劫案目睹年轻力壮的歹徒行凶时,他们临危不惧、见义勇为,能挺身而出、勇斗歹徒,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在群众受到危难的时刻能出来进行维护的社会精神。他们遵纪守法,在社会是好公民,在单位是好职工,子女在校是好学生,她们的家庭是好家庭。事后因为他儿子因搏斗而受伤,也是自费到医院进行的验伤及治疗。充分地体现了对精神文明建设事业高度负责,体现了作为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人民教师,在群众受到危难的时刻能出来进行维护的新五好家庭的精神。
此事发生后,有人问起在抓歹徒时,当时想了些什么。朱汉平老师一直说,“其实,当时并没有想什么,也根本没有时间想,来不及想,我只想一心抓住他,可能是源于骨子里的一种情感和冲动吧。这确实是我当时心里的真实流露和想法。事后想起来,这种冲动跟单位领导对我无微不至的教育、教导有关。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遵纪守法,从善从良,不要欺善怕恶。单位领导也经常教育我们要敢于同歪风邪气做斗争,要勇于保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遇坏人坏事要挺身而出,绝不手软。在出手抓歹徒时,虽然我觉得自己,但我认为,我还是单位的人,我还是一名人民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的素质较差的社会人,所以,我就义无返顾的上了、管了,和歹徒交手搏斗了。而这种动力,正是源于我长期受正统思想教育和影响的结果,正是一个人本性和本质的体现。有人还问我,假如今后再碰到此类事,我还敢不敢管,还敢不敢出手?答案是肯定的。我决不会视而不见,不闻不问,该出手时就出手,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有热血和正义感,还有起码的良心和良知。其实,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和隔阂,早就需要很多见义勇为的人,早就需要更多“爱管闲事”的人。只要更多的人,怀着一腔正义和热血,对他人怀着一颗同情和怜悯之心,自己不失良心和善心,就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用正气压倒邪气,就能使危害社会和人民的犯罪分子受到震慑,就能彻底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这样,我们才会拥有一个安定、团结、和平、稳定的社会,人们都才会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日前,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曹杨新村派出所、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综治办发出感谢信,派专人到我校向我校及我校教师朱汉平表示感谢。学校将以此事件的作为学校文明建设的宣传载体,在鼓励广大教师向朱汉平老师学习的同时,再创我校师文明建设、师德建设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