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安全无小事,一旦疏忽大意,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燃气安全知识宣传(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正确使用燃气
(一)保持空气流通
管道气完全燃烧时,需消耗的空气量是该气体的四倍以上,应保持厨房、燃具周围良好的通风状态。
(二)注意人走火熄
用气完毕,要关闭阀门。临睡前,外出前,应检查确认燃气管道、液化气罐和灶具阀门已经关闭。
(三)使用燃气要照看
切勿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使用燃气具。汤、粥、牛奶等烹煮时容易溢出,要多加照看,以免汤水淋熄炉火,造成燃气泄漏。同时避免儿童接近燃气具。
(四)打不着火应停顿
如果连续三次打不着火。应停顿一会儿,确定燃气消散后,再重新打火。燃气多次释放,遇到明火极易燃爆。
二、燃气使用规范
(一)家用的燃气管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软管,这种管子容易老化而出现断裂、漏气等危险因素,使用超过18个月就要更换;
第二种是金属波纹管,这种管子用6至8年是可以的。
第三种是铝塑管,这种管子使用年限为50年,但要定期检查接口处。
(二)使用燃气管要注意:
1、燃气胶质软管的长度,不能超过两米。
2、燃气管不要靠近炉面,以免被火焰烧烤
3、不要穿越墙体、门窗
4、不要压、折胶管,以免造成堵塞,影响连续供气
5、燃气管与燃具、管道的接口处,请用管扎紧,防止脱落漏气。、
01
闻——用鼻子闻
一般民用供气,都对燃气进行加臭(乙硫醇)处理,使燃气带有类似臭鸡蛋的气味,这样易于被发现泄漏。所以一旦察觉到家中有类似的异味,就有可能是燃气泄漏。
02
看——看燃气表
在完全不用气的情况下,查看气表的末位红框内数字是否走动,如走动可判断为气表阀门后有泄漏(如气表、灶具和热水器连接气表之间的胶管、接口等地方)。
03
涂——喷涂肥皂水
肥皂或洗衣粉用水调成皂液,依次涂抹在燃气管、燃气表胶管、旋塞开关处等容易漏气的地方,以检查燃气是否发生泄漏。皂液如遇燃气泄漏,就会被漏出的燃气吹出泡沫。当看到泡沫产生,并不断增多,则表明该部分发生了漏气。对于极微小漏点可能无法观察到,要以专业检测工具检测结果为准。
01
立即通风
关闭阀门,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查明原因;对泄漏处进行及时维修,避免发生恶性事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情急之下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而忽略了排气扇也是通电的。应立即打开窗户通风。
02
不要开关任何电器
各种电器开关、插头与插座的插接都会产生火花,室内泄漏的可燃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引起爆炸,因此应立即到室外电闸处切断电源。
03
不要在室内穿脱衣服
穿脱衣服会产生静电,特别是混纺、尼龙织物,静电也会引爆空气中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体。
04
不要使用电话、手机
通电时话机内部有可能产生微小火花,也会引起爆炸,应远离现场之后才能打电话求助。
一旦发现有人燃气中毒,应立即打开房间所有门窗,关闭燃气器具开关,离开房间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或氧气;重症者由他人将其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或氧气,同时尽快呼叫120急救,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条件允许最好到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抢救治疗。
平时使用燃气还要注意这些
家庭配置液化气钢瓶、灶具、减压阀、燃气软管等,必须购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产品。
使用燃气时要有人看管,防止汤水外溢浇灭火焰或被风吹灭火焰,引起燃气泄漏而发生事故。
燃气灶具连接胶管要定期检查和更换。冬季胶管容易硬化、老化、龟裂,若无管卡固定极易发生脱落导致漏气。同时,胶管长度不应超过2米,建议用户使用更安全、可靠的金属波纹管。
液化气钢瓶使用时应注意,要直立使用钢瓶,且避免受猛烈震动,不能在阳光下暴晒,钢瓶上不可放置物品。
如果长时间使用燃气,易使室内氧气不足,用户应及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液化气使用后,应及时关闭灶具开关和液化气阀门。
要经常检查连接灶具的胶管、接头,发现胶管老化松动应立即更换;超过使用年限的燃气器具应及时更新。
一不准:
不准擅自拆、改燃气设备和用具。如需拆、改(如装修)的,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燃气安装、维修企业负责施工。确需移动燃气计量装置及计量装置前的设施,必须经燃气供气单位同意。
二不准:
不准将燃气管道、阀门、流量表、燃气器具等燃气设施密封或暗室安装。如装在墙壁内、吊顶内、柜内。灶台内等。
三不准:
不准在安装燃气表、阀门等设施的房间内堆放杂物、住人。使用天然气的房间集表、灶、输气管道等于一室,一旦出现漏气,燃气浓度过高时,由于氧气不足会使人窒息,遇火星还会导致爆炸燃烧,因此,有燃气设施的房间不能当卧室使用。
四不准:
不准在燃气管道上牵挂电线,绳索悬挂杂物。
五不准:
不准私自开启或关闭燃气管道公共阀门。
六不准:
不准非法使用燃气设施和偷盗、转供燃气。
七不准:
不准在天然气管线上建造房屋和临时建筑。因为管线上建造房屋或乱搭棚舍堆放杂物、垃圾等会压坏管线,不便于排查,进行管道维修、抢修工作,容易造成漏气,天然气会从地下水道,然后再窜到室内,造成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