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节气的由来简介,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现在是根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古人十分重视立春,有迎春之仪。
立春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1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所以古人重视立春,在古时有迎春之仪。
明代作品《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或者是农历正月,为立春日,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立春是富有潮汕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潮汕地区人们在立春当天,都会举行“打春牛”,“抬春色”,“吃春饼、春卷”等传统民俗活动。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
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
立春,阴阳转化,阴退阳升,生气始发,万物复苏,新的一个轮回从此开始了。
春饼
根据《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卜、春饼、生菜,号春盘。”立春吃春饼,如今在不少地区还在流传,至于为何要吃春饼?和元宵吃汤圆、腊八吃米饭、冬至吃饺子等类似,都是节日的寄托。另外,立春吃春饼还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萝卜
立春吃萝卜也由来已久,根据《酌中志》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关于立春为何要吃萝卜,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大概意思是说,以前有一个道士,来到一个村庄后,反正该村庄的人得了一种怪病,最后用萝卜治好了这种怪病,而治好的那天,恰好是立春,所以立春吃萝卜的说法,就被保存了下来。
田艾米籺
田艾米籺属于广东粤西地区常见的食品,在立春时期,是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可以采摘下来食用,至于为何在立春要吃它,据悉,在当地田艾籺是用来拜神、祭祀之用,祈祷风调雨顺。久而久之,当地的人们在立春之日吃田艾米籺,希望能够风调雨顺,祈求庄稼丰收。
春盘
又称“五辛盘”,是将葱、韭菜、蒜、姜、蒌蒿等生菜切丝装成盘,既可以做下酒菜,也可馈赠亲友。
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为春盘(或拼成盘)馈送亲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盘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饼、饵五种。蔬菜主要有: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土豆丝。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立春节气期间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一是日夜温差较大;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
春季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
立春到了,但是气温并不会回升的那么快,并且老话讲春捂秋冻,不建议大家过早的脱掉冬装换上亮丽的春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应该注意保暖。气象学意义,连续 5 天的日平均气温高于5°C,冬天就结束了。
二十四节气认为,到“惊蛰”前后结束了冬天。大约公历3月初冬季结束。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
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所以立春后还冷的情况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