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羽毛丰富多彩,是文化和艺术中常用的元素之一。鸡的鸣叫声被用于各种文化中,如清晨的报时和诗歌中的象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野鸡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供大家参考学习。
1、野鸡(雉鸡)为鸟纲、鸡形目、雉科、雉鸡属,并不是国家保护动物,而是三有动物。据了解,中国雉鸡亚种目前已全部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
2、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鸡形目)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鸡形目)中,并无雉鸡。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鸡形目)主要有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斑尾榛鸡、黑嘴松鸡、黑琴鸡、红喉雉鹑、黄喉雉鹑、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棕尾虹雉、白尾梢虹雉、绿尾虹雉、蓝腹鹇(蓝鹇)、褐马鸡、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黑长尾雉、白冠长尾雉、灰孔雀雉、海南孔雀雉、绿孔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鸡形目)主要有环颈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褐胸山鹧鸪、红胸山鹧鸪、台湾山鹧鸪、绿脚树鹧鸪、花尾榛鸡、镰翅鸡、松鸡、岩雷鸟、柳雷鸟、暗腹雪鸡、藏雪鸡、阿尔泰雪鸡、大石鸡、血雉、红腹角雉、勺鸡、红原鸡、黑鹇、白鹇、白马鸡、藏马鸡、蓝马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
1、雄鸟:雄鸟体型较小,尾部很长,羽色华丽,多具金属反光。头顶两侧各具有一束能耸立起而羽端呈方形的耳羽簇,颈部有黑色横带并延伸至颈侧与喉部的黑色相连,且具绿色金属光泽;在此黑环下有比黑环更窄的白色环带,延伸至前颈,形成完整的白色颈环,其中前颈比后颈的白带更为宽阔。下背和腰部的羽毛边缘披散如发状,翅膀略微短圆,共18枚尾羽,尾长而渐尖,中央尾羽比外侧尾羽长得多,尾羽羽缘分离如发状,跗跖上有短而锐利的距。
2、雌鸟:雌鸟较雄鸟更小,羽色也不如雄鸟艳丽,头顶和后颈为棕白色,具黑色横斑。肩和背为栗色,杂有粗著的黑纹和宽的淡红白色羽缘;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羽色逐渐变淡,呈棕红色和淡棕色,且具黑色中央纹和窄的灰白色羽缘。尾羽较短,呈灰棕褐色。颏、喉为棕白色,下体余部为沙黄色,胸和两胁具黑色沾棕的斑纹。
1、没有公鸡母鸡可以下蛋,但母鸡没有经过受精产下的蛋,无法孵化出小鸡。只有母鸡经过受精交配后,它们产下的蛋才能孵化出小鸡。母鸡产蛋是一种排卵行为,鸡蛋就是母鸡排出的卵,其外面有一层硬壳,内有气室、卵白及卵黄部分。
2、一只母鸡每年可产大约300枚左右的鸡蛋,平均孵出小鸡的成功率为70%以上,小鸡的抵抗力比较弱,所以在雏鸡孵化出来后,一定要禁止外人进出鸡舍。鸡笼跟鸡舍环境都需要进行消毒,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持雏鸡的存活率。产蛋鸡从16周龄时就会进入预产期,25周龄可达到产蛋高峰,这段时间母鸡的体重会增长,生理上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3、养殖雏鸡时,一定要注意鸡舍的温度,鸡舍温度一般保持在34°C左右。而且出生1-30天的雏鸡都需要进行保温,等雏鸡羽毛长满之后,就可以不用再保温了。
1、鸡的产蛋周期一般是1年左右,从小鸡出壳养到120天左右开始产蛋,140天时会有50%以上的鸡下蛋。从140天算起,再加上365天,差不多就是500天左右。外界环境对鸡的产蛋周期有一定影响,在人工条件下外界环境会比较稳定,因而周期比较规律,连产长,问歇时间短,所以产蛋多。在自然环境下,一般春季是产蛋旺期,连产性长,所以产蛋也比较多。
2、在饲养鸡时如果想要提高产蛋量,一定要定期打扫鸡舍,还要将鸡舍的温度保持在10-15°C左右,同时也要保证鸡舍里面有阳光。或者给鸡喂一些激素饲料,这样可以快速刺激卵泡再生,提高产蛋率。
3、一定不能给鸡只喂玉米,这样会很难提高它们的产蛋量,可以给它们适当的给喂一些大米、小米、小麦、米糠等食物,这样对于提高土鸡的产蛋量有比较大帮助。在饲养土鸡时,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点白酒或蜂蜜,这样也能提高鸡的产蛋量。还可以加入一些红辣椒,这样不光能提高鸡的产蛋量还可以提高鸡蛋的质量。
1、用白炽灯保温就行。在养殖小鸡的时候要准备好一个纸箱子,再用剪刀在捅几个眼儿用来透气。
2、在箱子内铺好两层报纸,报纸铺好后,再撕卫生纸,把纸撕成不规则的形状,越多越好。由于这样更为小鸡保暖。撕完后,把它们放进箱子里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