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王子动画电影观后感作文五篇

时间:2024-03-06 11:01:05 由 13586934079 分享

影片很忠实地再现了圣经中的经典情节,但又不是机械呆板地复述,情节和人物塑造都很传神。那些对《埃及王子》评价不高的,要么是审美观与我辈不同,要么是太简单地把它归为普通的宗教宣传片,而忽视了它的艺术价值。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埃及王子动画电影观后感

影片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几千年前的灿烂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畔气势恢弘的庙堂神殿,奢靡的王宫,庄严高耸的神像,刚愎傲慢的王公贵族,在烈日下烘烤,被凄惨奴役的希伯来人,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充满浓郁阿拉伯风情的开罗街道,生活在大漠深处,热情奔放的米甸居民,月光下荒芜不见天日的希伯来贫民窟,生动辉煌的壁画......几乎每一个画面都是艺术佳作,每一个片段都是经典。

《埃及王子》更是一部杰出的音乐剧,每一段旋律,每一支插曲都经精雕细琢,完全可与任何一部百老汇经典歌剧媲美。影片的原声大碟,可做音乐发烧友的经典收藏。除了最著名的励志经典《when you believe》,其他插曲的演唱者也都师出有名,比如影片开始处的《river lullaby》是由著名的以色列女歌手Ofra Haza演唱的。

法老拉美西斯是片中最出彩的人物,也是最悲剧的人物。他生来就承担着延续帝国辉煌的期望,同在王宫长大,他比摩西要承担更多责任,承接着王者霸气。他是一个合格的帝国继承者,一个强悍的君王,更是好儿子、好父亲、好哥哥,对摩西的仁爱和纵容引人落泪,这更突出了两人因肩负不同的使命而决裂的悲剧性。

值得一提的是拉美西斯的配音者,英国演员Ralph Fiennes(拉尔夫_费因斯)。他冷淡沉着的英国口音里,带着华贵、与生俱来的高贵与刚愎自用,残忍与柔情,雄心抱负与手足亲情相互交织......不折不扣的实力演员。

影片开端,少年摩西和少年拉美西斯在开罗城的街道上纵马飙车的片段是影片的精华之一。 此时的摩西,无忧无虑,胸无大志,是玩世不恭、无恶不作的王族少年,一方面与拉美西斯手足情深,一方面又残忍冷漠,对希伯来人的疾苦熟视无睹。这与他在影片下半部里,作为担负着严肃使命的救赎者所背负的沉重与忧郁:为同胞的苦难的叹息,在使命与亲情之间的艰难挣扎形成强烈对比。

美国人的影片里总带有浓郁的美式亲情。老法老夫妇对摩西的宠爱,也加深了影片的悲剧力度。

其他推荐精彩片段:

之一:摩西的梦:摩西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在梦里见到了当年法老剿杀希伯来婴儿,母亲带着哥哥姐姐躲避士兵,将他放入竹篮漂流的情景。这个梦由古埃及壁画表现出来,创意之佳,艺术水准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之二:摩西在王宫大殿里与法老的两个大法师斗法:这段的背景音乐组曲叫"you're playing with the big boys" 幽默诙谐,两个大法师的表演让人捧腹,轮流出现的古埃及诸神像庄严冷峻,不可错过。

....

即便是整日浸淫在活色生香的好莱坞大片中,被搞得严重审美疲劳、搞笑疲劳、口味麻木的观众,也依然能从这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中得到极大的享受。

希望我不是唯一热爱这部影片的观众,那未免太可悲。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请顶并推荐一下,让我们一起支持《埃及王子》

埃及王子动画电影观后感

“根本上说,上帝甚至只是对我们发出一道粗暴的禁令:你们不要思考!”

——尼采

口碑甚好,好友力荐,梦工厂的开山作,When You Believe的原声,期待太多,十拿九稳的高开低走。

98年的作品,制作上没有任何问题,场面之大气拿到现在来看都是90+的高分作品,可惜我对摩西的故事实在没有认同感。想起曾经也名不正言不顺地向往宗教:小时候觉得教堂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建筑,弥撒是个很美妙的词,牧师都是很慈祥的爷爷,就连《三个火枪手》里的反派红衣主教都坏得很酷,于是总是有心研读圣经,后来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一本黑皮小开面(传说中的天意),结果阅读《旧约》不足三篇就放弃,《利未记》之后的篇目,至今没有看完。

彼时阅读的障碍,单纯出于文字所得非我所想,《旧约》中耶和华的形象与我所期待的“仁慈的主”划不上等号,便自觉摒弃。埃及人用暴力的手段、用希伯来人的 “牺牲”换来了帝国的强盛,那么希伯来人的自由,就必要用埃及庶民的“牺牲”来换取吗?埃及之罪,是庶民之罪吗?

这是常常被有意无意模糊的等式。

其一,达成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吗?面对这样的质问大多数人会给予否定的回答,若换一种说法,以暴制暴是正义的吗?又或者再换一种提法,目的和达成目的的手段可以相悖吗?扯开一点说,好比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他希望这群羊是文明有教养的、非暴力的、民主自由的、和谐共处的羊,于是他制定了法:不“听话”的羊—— 斩。他用最不文明、不民主、不和谐、非常暴力的手段处置了某只可怜的羊。所谓文明的深度、民主的程度、自由的尺度,很多时候都是对不同意见的容忍度,如同伏尔泰所说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其二,动辄动用集体观念的“大叙述”我们并不陌生,甚至是整个世界的流毒。二战后整个德意志民族成了罪人,日本人在中国人口中等同于“鬼子”,被一视同仁地仇视着。这种集体性的偏见在更小一些的圈子里也存在着,例如:韩饭NC,秀粉SB,上海人小气,北京人装大爷……从条件摆出到结论得出,是水到渠成的一桩买卖,这种将别人打包分装的思维实际上的潜在动因是将自己分配到特定人群的对立面——往往是较为正面的一方,这种毫不费力获得的优越感,很少有人不曾贪图,自鸣得意快慰容易让人忘记了思考,这种危险的逻辑可能产生的恶果是:对一个集体一视同仁地仇视到一视同仁地残酷惩罚,往往只有一小步的距离。

宗教是反智主义的胜利,是弱者的宗教,上帝反复教诲的是让人们如何抛弃思考。受苦的人们你们别思考为何自己会落到这样的境地,你们只需相信,总会有一个摩西把你们带出苦海,你们只需相信,敌人早晚会被消灭,你们只需相信,你们眼下所经历的苦难都是上帝的考验……不,别思考你的神是否用了比敌人更卑劣的手段去惩罚无辜的人,也别怀疑你的神给你的指示,不听话的羔羊一回头就会变成石柱。别问为什么,别思考。

前两年极度低谷绝望的时候,曾经考虑求助宗教,于是重新找出那本黑皮小开面的《圣经》,极虔诚地用钢笔一字一句抄写《新约》,以求内心平静。最后当然没有抄完,停在哪里已经不记得了,至此算是彻底醒悟,《圣经》不是我的经。

或许只有期待被拯救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上帝的子民,而我是那个冥顽不灵只肯自己占山为王的猴子。我走的每一步都是因为我自己,所有的失败是我自己的,所有的成功也是我自己的。

我没有宗教,但谁说我没有信仰?

埃及王子观后感

《埃及王子》是美国著名电影制作公司“梦工厂”早期的一部作品(1998),也是其最受好评的作品之一。该片以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为蓝本,讲述了圣者摩西(Moses)理解神谕,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人的残酷奴役与血腥统治的事迹

影片以描述希伯来人苦力建筑埃及殿堂的宏伟场景出发,并细化到一位希伯来母亲将男婴置身藤篮弃于河中。之后被埃及王室成员捡起,与法老长子兰姆西斯(Rameses)一同抚养长大。随后影片极力渲染了兄弟两人一齐闯祸并理解法老责骂的场景。摩西偶然发现了自我的身份,并在梦中见证了希伯来人的惨状。抱愧于心的摩西在一次阻止埃及监工对希伯来苦力施暴时失手杀死了监工,并逃出皇城。摩西被米甸(Midian)部族收留,并与大祭司之女成婚。他偶然理解了耶和华的神谕,并携同妻子回到埃及皇城。他的兄长对他所展示的神迹予以耻笑,并拒绝了他的要求。灾难也因此肆虐于整个埃及,所有埃及家庭的长子也都因此丧命。百般无奈的法老只得允许希伯来人离开。在迁徙路上,天降大火阻挡了埃及追兵,海水分开为之让路。最终摩西带领他的人民抵达海的对岸,一个流淌着奶与蜜的地方。

这部影片取材十分宏大,但其制作又十分细腻,每个人的情感经历都显得朴实厚重,有血有肉,避免了宗教题材的脸谱化。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

一、民族的大义与亲情的羁绊

摩西和兰姆西斯两人从小一齐长大,亲密无间:一齐赛马,一齐毁坏建造中的神像,一齐理解父亲的叱责,一齐戏弄祭祀,一齐受封……法老对于兰姆西斯寄予了全部的期望,而摩西总会站出来承担责骂,并嘲笑兰姆西斯畏首畏尾;而当法老封兰姆西斯为摄政王,管理神庙事务时,兰姆西斯的第一反应就是任命摩西为首席建筑师。( 4)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摩西理解耶和华之谕回到皇城,兰姆西斯是毫无掩饰的欢喜,而摩西则是开心中带有一丝忧虑;当摩西阐明来意,满怀无奈与希冀,兰姆西斯则表现得诧异不解;当摩西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自我的要求,兰姆西斯则是毫无憎恨的愤怒;两人亲情与民族矛盾的碰撞在瘟疫爆发时被以一整首歌剧的形式展现,针锋相对而又彼此牵绊;法老长子殒命,兰姆西斯充满了作为一个父亲的内疚和作为一个君王的无助,而摩西亦是满怀惭愧立于其侧;影片的终了,摩西借耶和华之言,看到了自我兄弟的最后一眼——伏于海边的岩石上,背影无限凄凉。

每个人都有年幼的时候,都有自我最亲密无间的伙伴,都曾暗自期望和最好的朋友们一齐长大,一齐念书,一齐工作,一齐结婚,甚至一齐终老。但这世界似乎与人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这种故事的结局,虽然不似影片中的兄弟反目,但也无非渐渐寡于联系;多年之后问起,大抵已形同陌路了。幼时的希冀,只是徒增伤悲;而之后所结交的人,又怎样也不似当年那样好。

摩西是被神选中的圣者,他肩负着真个犹太种族生存的重任,因此应对亲情与民族大义,他没有选取。他对自我的兄长满怀愧疚,但是如果没有尼罗河的血水,如果没有肆虐的瘟疫——甚至如果没有法老长子的死——世代为奴的希伯来人都无法走上独立自由的道路。

二、布满血与火的走向自由之路

独立需要革命。革命会死人,死很多人。

导演布伦达?查普曼似乎并不想宣传杀戮,以至于整部影片当中都没有宗教征伐的那种双方血拼刺刀见红的场景,也没有埃及人虐杀希伯来奴隶的血腥场面。在摩西梦境中的壁画上,埃及人的绝户政策得以展示;在耶和华带走埃及家庭长子灵魂的那晚,影片也间接表达了生命的逝去——油灯熄灭,瓦罐摔碎;而在影片最终部分,海中通道消失,海水平复之时,又是不计其数的埃及士兵没于海水之中。

这种间接的表现,远比传统战争影片中的拼杀或是枪战要令人印象深刻的多。它所带来的杀戮感,仿佛梦魇一般纠缠人不去,给人以强烈的暗示感。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抱着瓦罐走进屋——屋外白光闪过——瓦罐碎裂,孩子的一条胳膊横于门前。法老的儿子寻找自我的父亲,父亲在壁画间与摩西交谈;孩子道:“爸爸,那里好黑啊”;镜头骤然拉远,孩子正是站在埃及人以希伯来婴儿投喂鳄鱼的壁画前,站在鳄鱼嘴的位置,不由让人心中一凛。这种对惊悚的渲染手法,就是于东亚恐怖片也不逞多让。因此,不少评论者认为该影片更多的面向成年观众。

三、There can be miracles ,when you believe。

奇迹将会出现,只要你肯相信。

这句歌词在剧中由摩西的姐姐,米莉安(Miriam)口中唱出。这似乎是整部电影的主题;不得不说,这也是绝大多数美国商业电影的主题。美国人毫不掩饰地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带入了片中——而无疑,出埃及记的情节本身也十分适合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宣传。而这首充满期望的能够治愈心灵的乐曲,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单曲。

笔者无暇对当时的真实历史予以考证,但根据历史上大多数奴隶动乱发展过程来推断,出埃及记无非是摩西——一名带有希伯来血统的埃及贵族——出于对希伯来人的悲悯,对埃及人暴政的不满,而带领奴隶进行反抗,最终开辟新家园的故事。我们也应当正确看待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一方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历史是所有个体的行为构建起来的,每一次历史的前进都是无数个体奋力争取的结果;而历史的变迁,无疑是所有参与者的意志与行动的合力的结果。

另一方面,不能过高肯定个体的潜力,因为任何个体在历史中都在从属地位。恩格斯在其著作中说道,“无数的单个愿望和单个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贴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他的观点难免有些片面,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讲,个人的意志并非与历史独立,而是与其紧密相关的;因此能够说,历史背景影响个人意志,个人意志反作用于历史。

四、“我不认识你的神”

提到出埃及记,不得不谈的便是宗教之争,而片中兰姆西斯对摩西说出的这句话尖锐地表现出了不一样信仰之间的隔阂。

众所周知的是,早期的西方宗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要求信徒不得信仰他神是大多数宗教的基本教义,甚至在“十诫”中列于首位;但对异教徒和持与教条向左意见的人,则会受到讨伐与折磨,这在东方宗教中是鲜见的。

净空法师在谈论宗教与迷信时,表示“大千世界,七宝供养”是对佛菩萨的侮辱,佛法存在的好处在于时常挂念,提醒自我多行善事,“无量觉”,以此心态为人处世,就得到了佛法的好处。这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变相退让,退让到宗教的精神层面。而宗教则显然更富有侵略性,不做任何退让的同时,甚至不少教徒意图证明圣经的所有故事均与当今的科研成果无冲突;而在中世纪,教皇也是透过征伐来到达自我享乐目的的大地主一般的存在。

笔者是一名无神论者,从本部影片中,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神的行动潜力不是无限的。在《旧约全书?创世纪》中,神的潜力不可谓不大,世间万物,皆是他所创造;对摩西发怒时也提到,“你的眼耳口鼻,哪个不是我给你的?”但是他给予摩西的法力似乎也让人感到无力,前面的两个甚至早到了祭祀与法老的耻笑。如果神真的无所不能,将这些受苦受难的凡人直接移走便好,何必平添杀孽呢?

第二,神的思维潜力不是无限的。如果神是无所不知的,那他完全能够预感到希伯来人的痛苦,进而避免之。一个解释是,这是神对人类的考验,但笔者又似乎觉得不管安排什么考验神都会事先明白结果,同时考验一群蝼蚁的意志也不像是多么搞笑的事情。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公认的信仰的真空带。一方面,宗教违反了中国人的思考习惯。大多数中国人相信获得善终的条件是行善,而非对某宗教的狂热信仰,因此,一个善良的佛教徒能够升天,一个善良的道教徒能够升天,善良的无信仰人也能够升天。而诸天的神佛也大都源于凡人,释迦牟尼是自我参悟出来的,道教诸神大都是破殷商封起来的,神只但是是个人强悍到必须程度后的境界。第二,宗教信仰,尤其是宗教信仰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宗教要求只拜耶稣,不拜其它任何人或神,这与热衷拜祭先祖的中国儒家思想背道而驰。中国人乐于兼容并包,而见寺就进见佛就拜,看似全信,其实是都不信。第三,一个统一的宗教信仰也不利于政府的统治,因为这会导致教会的权力高于皇帝,因而招致反对。在中国的传教历史上,有过不少教会攻击寺庙和道观的先例,都被镇压了。

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根据《旧约全书?出埃及记》改编的这部电影《埃及王子》,不失为一部精彩之作。其剧本跌宕起伏,以摩西的人生经历(明线)以及希伯来人的命运(暗线)为主线,穿插着亲情的眷恋,民族宗教的摩擦,感人至深;其场景大开大阖,既长于描绘恢弘的气势,又能够于细处抓住观众的心理,带给我们多方面的震撼,完美地诠释了一位解救他子民的天主的成长历程。

埃及王子观后感

《埃及王子》是美国著名电影制作公司“梦工厂”耗资一亿美元,花费四年时光精心制作的一部关于宗教题材的动画片作品,制作过程中动用了现代动画高科技技术,聘请了来自35个国家的350名首席画师、动画师及技术师参与制作,360多位宗教领袖参与指导,可谓幕後制作阵容庞大,而且由当红影星韦基马及赖夫韦恩斯配音,乐坛两大天后惠特尼休斯顿和玛利亚凯莉演唱主题曲,上映后即引起众人的关注。

该片以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为蓝本,讲述了圣者摩西理解神谕,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人的残酷奴役与血腥统治的事迹。

作为一部宗教题材的电影,其中必然隐含着某些宗教思想,而这就是一部将基督“信、望、爱”三德阐释得很好的影片。“信”即信仰,指使世人应理解上帝的感召,对上帝的启示和耶稣的教诲表示信奉和遵从;“望”即期望;“爱”即慈爱、仁爱,指上帝对人之爱和人在信仰中所表现的对上帝和世人之爱。

《埃及王子》这部影片的故事背景要从希伯来人的祖先亚伯拉罕说起,亚伯拉罕杀子献祭理解了上帝的呼召,证明了对耶和华的信仰和忠诚,耶和华与他立约,称为亚伯拉罕之约:“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诅咒你的,我必诅咒他。地上的万族都

要因你得福(创世纪12章1~3节)并因此得到了迦南地作为希伯来人的应许之地。神又向亚伯拉罕之子以撒和孙子雅各重申前约,神将他的约给这三位祖先,由他们传给后人。雅各偏爱约瑟,结果引起其余几个儿子嫉妒,约瑟17岁被哥哥们卖到埃及,在30岁却成为埃及的首相。约瑟40岁时,雅各与他的众子并全家,因着饥荒下到埃及。当时在位的法老,赐他们尊贵。约瑟死时对他的兄弟们说:“我要死了,但神必定看顾你们,领你们从这地上出去,到他其实所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约瑟叫以色列的子孙起誓说:“神必看顾你们,你们要把我的骸骨从那里搬出去。”等到约瑟死后,有一个新生的王朝起来统治埃及。因为以色列人财富甚巨,人口众多,结果招致埃及法老的残酷统治和奴役,基于对上帝的信仰,于是以色列民众向上帝呼求“带领我们到那完美的土地”并最终由摩西带领走出埃及到那应许之地迦南。

影片中摩西第一次向兰姆西斯提出“让我的人民走”的要求失败后,法老加重了对希伯来人的剥削。身为奴隶的他们一出身就已经被决定将一生为奴隶,无休止的与泥浆为伴直至终老,在无望中,乍现的期望转瞬便化作更深的绝望,在如此状况下,摩西依然鼓励希伯来人说“法老的权利很大,他一句话就能夺走你们的食物、夺走你们的家、自由、你们的儿女,法老能够夺走你们的生命,但是有一样东西他夺不走,你们的信仰。相信神,你们就会看到神的法力。”他这样的坚定的信仰无疑给了这些苦难中的人民一点期望。当生活让你饱受艰辛,当你觉得无助,请向神祷告,它会来到你的身边为你祈福,因为你是它的子民。因为有这样的坚定的信仰和期望,最终摩西带着他的人民离开了埃及,到达了神所赐于的那块土地,一个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

影片中摩西的姐姐米莉安反复地这样唱道“只要相信神明,就会有奇迹出现,期望虽然渺茫,但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只要有信心,就会创造奇迹。”来激励自我的同胞,不要失去了期望和信仰,这也是片中的主题曲。在那样一个充满了奴役和压迫的时代,这样的信仰是他们唯一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他们活着的期望。因此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信仰。希伯来人正是因为拥有着坚定的信仰,才能历经困苦而不倒并最终走向自由之地。有了信仰,期望就不会渺茫,期望会永远站在前方引领你向前走。

在上帝降十灾的过程中,灾难程度由轻到重,逐步教化埃及人放下对希伯来人的残酷统治和奴役,尽量避免大灾大难,这足以体现上帝对世人的爱和仁慈。同样的,摩西在未知自我的身份之时并没有对上帝的信仰,也不关心西伯来人的处境,而在得知自我身份之后,有了对上帝的信仰,摩西开始关心自我的同胞并为民族的解放而奔走演说,这能够说是摩西的一种大爱。在出埃及、过红海的路途中,希伯来人也表现出一种对上帝的爱和互助互爱的精神。

虽然我不是教徒,但是我却很赞许这其中体现出来的关于信仰、期望和爱的精神。信仰构成了一个人生命质量的支柱,期望为生命形式增色添彩,爱就存在于生命传承的历史长河之中。坚守信仰,怀抱期望,承载一颗爱的心,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创造美得真谛,以不致迷失方向。

埃及王子观后感

假期,我看了一部动画片《埃及王子》。

这部动画片的主人公是摩西和兰姆西斯,他们从小一块儿长大,是最好的好朋友。

长大后,兰姆西斯成了法老王,他比老法老更加残暴,将希伯来人当作奴隶,每一天命令他们干繁重的活,修建宫殿、金字塔。而摩西越来越厌恶这一切。有一天他明白了原先自我并不是埃及王子,也是希伯来人的后代。从这以后,让兰姆西斯放走他的子民。兰姆西斯当然不会答应。为了解救他的子民,摩西借助神的力量,和兰姆西斯不断的作斗争。应对巨大的困难也不退缩,最终将他的子民救出来,获得了自由。

看了这部动画片,我觉得我也就应学习摩西的勇敢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迎难而上,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做一个好学生。

埃及王子动画电影观后感作文五篇相关文章:

★ 埃及王子动画电影观后感作文五篇

★ 埃及王子动画电影观后感五篇

★ 埃及王子观后感500字作文五篇

★ 埃及王子观后感作文精选

★ 埃及王子观后感范文

★ 埃及王子观后感范文5篇

★ 埃及王子观后感1500字作文五篇

★ 《埃及王子》观后感精选五篇

★ 电影《千与千寻》观后感作文5篇

★ 关于电影观后感作文合集5篇

埃及王子动画电影观后感作文五篇相关文章:

★ 《用忠诚担当书写勇毅前行的山西答卷》观后感

★ 《罗小黑战记》观后感精彩影评_国漫电影观后感

★ 电影《叫我第一名》高三学生观后感作文

★ 冬奥纪录片《飞越冰雪线》谷爱凌观后感

★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悟心得_我和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作

★ 《诗眼倦天涯》电影幕后纪实--天辑

★ 喜马拉雅天梯 电影版

★ 支付宝15周年微电影:奇点

★ 史家小学微电影 2019

★ 印象历史动画小故事

观看视频教程埃及王子动画电影观后感作文五篇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