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什么(最新)
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什么,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什么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而吃月饼是中秋节庆祝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吃月饼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以下将详细解答吃月饼的寓意:
团圆: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而月饼象征着团圆的意义。月饼的圆形和满月形状,寓意着团圆和家庭和睦。
祭奠和缅怀:在中秋节,人们通过吃月饼来祭奠和缅怀祖先和故乡。月饼在古代常被用于祭祀仪式,代表着对祖先的思念和怀念。
祈福:吃月饼也寓意着祈福和祝福。月饼的中心通常会放置莲蓉、豆沙等馅料,莲蓉寓意着完美和和谐,豆沙则寓意着甜蜜和幸福,象征着美好的祝愿。
庆丰收:中秋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而月饼中常常包含丰富的馅料,如坚果、蜜枣等,寓意着丰收和富裕。
传统文化传承: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通过代代相传的习俗,人们能够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秋节都吃些什么
月饼
月饼象征那一轮满月,团圆美满,又是合家分吃,是中秋节的必吃食品。古人把月饼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从唐朝开始。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应季的瓜果为主。民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月饼的传说:在元朝末年,汉人意欲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无计传递消息。谋士刘伯温便想出一条妙计。说今年会有冬瘟,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逃过一劫。大家纷纷买了月饼,回到家中,人们咬开月饼,发现里面藏着一张号召大家起来反抗元朝统治者的条子。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桂花酒
关于桂花酒有两个美丽的传说。相信大家都熟知吴刚伐桂的故事,吴刚每天伐树不止,千万年过去桂树依旧勃勃生机。中秋之时,桂树更是馨香四溢,惹人爱怜。相传吴刚知道人间没有桂树才将桂树的种子传到了人间。于是便有了吴刚伐桂,酿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的传说,由此饮桂花酒成为中秋节的一大传统习俗。
还有另一个传说,古时候两英山下住着一个仙酒娘子,她酿的酒味醇甘美。一年冬天,她发现门外躺着一个快要冻死的汉子,便好心背回家,悉心照料。一日,那汉子不辞而别,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四处去找,在山坡遇到一白发老人喊渴,她便咬破中指喂给老人。此时,一阵清风,天空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装满桂子,还附带一张纸条: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原来,汉子和白发老人,都是吴刚变的。这桂子种下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后来人间也就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桂花酒香甜醇厚,度数较低,不易饮醉,色泽美丽透明,一年四季皆可饮用,男女老少皆宜。常饮桂花酒对养颜美容、护肤很有帮助。古人认为桂花为百药之长,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故在古代,桂花酒多为人们敬神祭祖的上品。中秋佳节,在一轮圆月之下,与家人共同品味桂花酒的醇厚美味,想想都令人神往呢!
螃蟹
俗话云“西风响蟹脚痒”,说的每年中秋之时,螃蟹肉多膏厚,是最佳的品尝时机,所以很受人们的喜爱。螃蟹的营养丰富,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吃螃蟹的时候一家人围着一边聊天,享受着美味,一边享受着家人的温暖。
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食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是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吃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团圆馍
中秋佳节,烙一个团圆馍,全家人分享,在外的游子不能归来,也要保留一份,直到归家时吃到家乡的味道。团圆馍,即陕西关中农家自制的大圆月饼,用精麦面做制三至五层的大圆饼,每层周围雕塑着各式各样的花朵。此饼看起来十分美观,象征着家庭大团圆。拜月时作为向月亮的献礼,拜月后分而食之。一家有多少人,切成多少块。合起来是一个大圆饼(团圆);分开时一人一块,表示大团圆,全家人通力合作。
糍粑
中秋吃糍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过中秋看成仅次于春节的农历节日,有“小年”之称。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赏月即喻示家家团结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结成团,预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甜,预示着生活甜蜜幸福;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代表来年丰收越大;享用圆圆的糍粑象征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麦箭
谈到山东中秋美食,庆云县八月十五日农家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还上坟祭祖。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馅,最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中秋节当天,青岛人除了中秋晚宴外,早餐、午餐一般都蒸饽饽、包子,麦箭就是其中一种。
藕盒子
中秋正是鲜藕应季之时。藕断丝连,如同恋人难分难舍。“藕”与“偶”同音,它也成了中秋时节有情人祈祷爱情开花结果,贿赂嫦娥娘娘的佳品。中秋食藕,寄托团圆,会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处。
南瓜
中秋吃老南瓜在江南地区比较盛行,此时正值南瓜丰收时节,个头最大,味道醇厚香甜。江南有个风俗“八月半吃南瓜,是关于一个孝女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南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叫黄花。八月十五那天,她在山上杂草中发现两只扁圆野果,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因连年灾荒而卧病在床的二老吃了这香喷喷、甜滋滋野果后,病体竟慢慢好了。瓜是从南山采来的,后来人们就称其为南瓜,到了中秋总要以各种烹饪方法品尝它。
芋头
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还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可叹。在山东莱阳一般是早上吃芋头,叫尝鲜。由于芋头谐音“余头”,人们为了讨个彩头,希望好日子有富余,所以就有了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吃芋头的习俗。
除了以上十种中秋佳肴外,菱角、栗子、西瓜、柚子、苹果等瓜果蔬菜也很受欢迎。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也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南京人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中秋节又称什么节
1、仲秋节
根据中国的农历纪年法,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2、女儿节
中秋节又叫“女儿节”,不过只在南京地区流行。因为每逢中秋节晚上,各家在庭院中迎着月光陈设香案,按照习俗多为全家妇女拜祭,就算是回娘家暂住的媳妇,也要返回婆家过中秋节。
3、八月节
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又叫“迎新谷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仡佬族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因为这是仡佬族族人迎接丰收的节日。
4、拜月节
拜月节的叫法和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5、祭月节
在古时候,每逢中秋节夜晚,都要举行祭月活动。在月下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葡萄等等祭品。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人切开团圆月饼。
6、团圆节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因为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而且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7、兔爷节
在老北京地区,中秋节又被称为“兔爷节”,因为兔爷是北京独有的民间神,家家户户会在过中秋节的时候请兔儿爷,请回的兔儿爷要摆在显眼的桌上,并且会用瓜果菜豆供奉玉兔,酬谢它带给人间的福祉。
8、八月会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中秋节,但是在海南地区,这个节日被称为“八月会”,也被称为“调声节”。这一天晚上,单身的青年男女会汇集镇上,然后互赠香糕、月饼、花巾、彩扇、背心等等。最后男女之间成群结队,到预定集合场地,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最早出现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也提到中秋有拜月的活动,但并无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后,中秋节成为君王赏赐群臣的节日。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正德江宁县志》载:“中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出游待市称为‘走月’”。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周时已有秋分祀月之说,秦汉前后有中秋敬老的活动,还赐以糍粑饼。赏月、祭月、敬老习俗汇合起来,经过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增益,就成了后世的中秋习俗。。中秋赏月的流行,李隆基起了绝大的促进作用。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这个佳话故事越传越美好,民间自此盛行过中秋节。
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可以吃什么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那么,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可以吃什么?
中秋节的时候,到处都是桂花飘香,而在这个时候,用桂花做成的桂花鸭可谓说是中秋节美食中必不可少的。
在台湾,流行在中秋节吃芋头。有俗语说:“吃米粉芋,有好头路”。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植驱鬼的气概,可敬。
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中秋吃南瓜在江南这块比较盛行,中秋正值南瓜丰收之时,此时的南瓜不但个头最大,而且味道醇厚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