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你知道上灯节是几月几号吗?正月初十到,两广许多地方开启了“上灯节”的喜贺日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24年上灯节是几月几号。欢迎大家来阅读。
上灯节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一般上灯节为期五天,分三个步骤,在正月初十零时开始“上灯”,正月初十到十六“暖灯”,正月十六“落灯”。
某些地区在正月初九或十一或十二或十三"上灯“,正月十五或十六"落灯"。
每年,凡本姓本族有“添丁”(即生有男孩)者,必须在祖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谐“新丁”)。“上灯”的日期最早为正月初九,最迟为正月十九,但多为正月十五前后一两天。“上灯”意为向祖宗汇报,某家添了新丁。
生了儿子的客家人在来年的元宵节这天就要在自家祠堂里上灯,即挂上一盏精美的灯笼,然后请村里有尊严的老人,抱一下男孩,并把他的名字正式写进族谱里,男孩就正式成为了这个家族的一员,之后摆下酒席,宴请全村的男丁前来喝酒。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在很多生女儿的也闹灯,女儿也进入族谱。
客家上灯习俗历史悠久,有的几百年,有的上千年,这种习俗现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深刻地体现了客家人的优秀文化继承意识。
1,源于汉朝,当时汉武帝为了纪念他的母亲窦太后,下令在正月十五日晚上点燃千万盏灯笼,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这种风俗被两广地区的客家人继承和发扬。
2,源于唐朝,当时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庆祝他的生日,命令全国各地在正月十五日晚上点亮灯笼,以示国泰民安。后来这种风俗被两广地区的客家人沿用和发展。
3,源于宋朝,当时宋太祖赵匡胤为了纪念他的功臣赵普,下令在正月十五日晚上点燃万盏灯笼,以表达对赵普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后来这种风俗被两广地区的客家人保留和创新。
4,源于客家人自身的历史经历,由于客家人为了避免战乱和自然灾害,从秦朝开始,六次南迁,客居他乡,居无定所,最期望人丁兴旺,家族壮大。因此,在正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他们会挂起灯笼,寓意添丁添灯,祈求子孙满堂。
每逢“上灯节”,街上挂满花灯任人采购,代写灯联的生意也非常红火。花灯一般是手工制作,用彩纸和竹条做成圆形、六角形或八角形的灯笼,里面挂一盏小油灯。市面上最热销的花灯是走马灯,灯中置一转轮,轮上绘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各式吉祥喜庆的彩色图案。通电轮子转动,灯光照出的图像也随之转动,像放电影一样连续不断,十分好看。此外,节前童装成行成市,满街花花绿绿,喝“上灯酒”那天,宾客基本上都是送小孩衣服。主人家收到的衣服多的可达上百套,收到的衣服越多,寓意能给小孩带来越多的福气。